学生时代的我们总是拥有很多次犯错的机会,重新开始也无妨,但是现实生活的职场中却要求我们一丝不苟,不敢懈怠。扪心自问,也许很多大学生会觉得自己准备不足。这其中原因不仅仅是理想和现实差距大,更多是我们对于用人单位的要求一无所知,不清楚自身需要在大学培养什么方面的能力。
为此,电子科大计算机学院的几名研究生(编者自己独自承担了前往北京的调研任务)在今年暑期到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几个主要城市的相关IT企业做了为期半个月的行业调研,深入了解了企业方的人才需求与就业方向建议,编者主要针对北京地区做出分析,按照重要程度,为大家总结出几点在学习生涯中应该注重培养的能力:
一、创新研发能力
作为IT行业的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一直被大家奉为金科玉律。一般来说项目实战经验是就业单位重点考量的方面,企业希望招到的人才是可以立即适应公司的工作需求,而不希望先培养后使用,可见,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经过就业市场调研,我们得知大多数企业最注重的是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研发衍生于实践,没有实践也就无所谓研发,更谈不上创新。
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唯有创新型企业才能在现实中立于不败之地,谋求更快发展,创新型的企业自然需要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所以创新研发能力被列在首位。它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个课题时能够有自己的理解,找到突破口与创新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沟通合作能力
我在走访企业中资深HR向我重复提起:“技术过硬就ok”其实是一个误区。恐怕在各个高校的计算机学院,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强调掌握好技术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一个学生技术过硬,那在平辈们眼中就是完全不必担心签不到好工作,在师弟师妹们眼中就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技术上的牛人。
事实上,沟通胜于技术。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在2004年加州理工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曾说:“什么才能称得上你们这一代的伟大之处?我认为是使用你们在这里所学的知识,不仅仅是找到与计算机连接的方式,而且找到与人的连接方式;不仅仅是架设桥梁填补技术间的鸿沟,更是架设文化间的桥梁;不仅仅是使用数字和公式创造,更是使用语言去引领。在这个过程中,填补愚昧与智慧间的差距。”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也曾说“要多和你周围的人交流”。也许在学校里你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项目,不必和人交流,不必向人一遍遍解释你的思路,但是步入社会,进入企业,你面临的项目再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搞定的了。Team是个重要的概念,是不容许忽视的一部分。既然是团队,就需要协调沟通,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两耳不闻周遭事,一心只顾敲代码”的员工不是个好员工,沉默寡言、难以沟通的员工是难以持久待在一个团队里的。
三、责任心
一个人的责任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是用人单位最欢迎的一类人。但企业方面普遍反映现在的毕业生过于浮躁,工作中急功近利,最后事倍功半。这不仅耗费了企业的各方成本,也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其实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与学生工作的时候,可以刻意注重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与工作态度。尽职尽责的完成手头的每项事情,长远来说,这是百利无一害的方法。
四、项目执行能力
项目执行是项目管理应用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项目组内各个成员的项目执行工作能力,是影响到项目结果和执行进度的主要因素,所以项目执行能力也是企业考查应聘者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任务,这是学生自己需要探索与积累的过程。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到学生技术能力,此外通过合适的途径如向他人求助或分工合作都是提高项目执行效率的方法。从这点上来看,我们平时在接手项目时不是被动地等待老师安排任务,而主动去和老师沟通交流,在完成自己的部分多思考。
五、多元化发展
我们要注重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即是要求同学们不仅仅局限于教研室里的几个科研项目,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拓宽视野,关注自身专业领域的同时,也涉猎相关专业领域、或者经常阅读一些人文书籍,那些你认为无用的知识也许会在将来某个时刻成为你最重要的灵感来源。
比如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当年在里德学院做了旁听生,学习他很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尽管在当时看来这没啥用处,然而十年之后他把当初所学的东西设计进了第一台Macintosh电脑。因此学生时代的人要广泛涉猎各个方面,拓宽自身视野。专业水准需要保持,全方位发展自己,这对于长远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当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的境界,不会有朝一日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处理问题的时候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
大家也会注意到在各个公司的宣讲会上,他们播放的宣传视频中经常会展示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健身、瑜伽、舞蹈、体育等等。呆板的企业往往毫无创新,毫无斗志,慢慢地便会被高速发展的IT行业甩掉。企业需要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工作环境,充满激情的工作人员身在其中能够保持思维的活跃,向上的姿态,持久的创新潜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后记:该文曾在小韩说事栏目发表。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30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