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mcat Works]第1章 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

译者 jarfield

博客 http://jarfield.javaeye.com      

    本章解释了Java Web 服务器是如何工作的。Web 服务器又被称为超文本传输 协议(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 , HTTP )服务器,因为它和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使用HTTP 协议进行通信。基于Java 开 发的Web 服务器都使用到两个重要的类 :java.net.Socketjava.net.ServerSocket , 并通过HTTP 消息完成通信。因此,本章的开头就开始讨论HTTP 和这两个类。然后,继续介绍 本章附带的应用程序。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HTTP 协议,允许Web 服务器和浏览器在Internet 上发送和接受数据。HTTP 是一种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协议。客户端请求一 个文件(file ),服务器针对该请求给出响应。HTTP 使用可靠的TCP 连 接——默认端口是80 。HTTP的最初版本是HTTP/0.9 ,后来被HTTP/1.0 重 写。HTTP/1.0 的替代者是当前的HTTP/1.1HTTP/1.1 定 义在RFC 2612 中,可以从 http://www.w3.org/Protocols/HTTP/1.1/rfc2616.pdf 下载。


    提示:本节只是简短地介绍HTTP ,目的是帮助你理解Web 服 务器发送的HTTP 消息。如果你想更深入得了解HTTP ,可以读读RFC 2616

    HTTP 的 通信总是由客户端主动初始化:建立连接并发送HTTP 请求。Web 服务器从来不主动联系(contact ) 客户端,或者建立到客户端的回调(callback )连接。无论客户端还是服务器,都可以随时(prematurely )中断连接。例如,当你在下载文件时,点击浏览器的“停止”按钮,就关闭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HTTP 连 接。

HTTP 请求

    HTTP 请求包含3 个组成部分:

  • Method-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Protocol/Version
  • Request headers (请求头部)
  • Entity body (实体主体)

    下面是HTTP 请求的一个例子:

    POST /examples/default.jsp HTTP/1.1
    Accept: text/plain; text/html
    Accept-Language: en-gb
    Connection: Keep-Alive
    Host: localhost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4.01; Windows 98)
    Content-Length: 33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lastName=Franks&firstName=Michael 

 

    Method-URI-Protocol/Version 是请求的第一行

POST /examples/default.jsp HTTP/1.1 

 

    POSTMethod/examples/default.jspURIHTTP/1.1 就是Protocol/Version

    每个HTTP 请求都可以使用HTTP 标 准中众多Method 中的一个。HTTP/1.1 共支持7Method : GET , POST , HEAD , OPTIONS , PUT , DELETETRACEGETPOST 是互联网应用使用最普遍的Method

     URI 标 识了互联网上的资源。URI 的解析通常都是相对与服务器根目录的。因此,URI 总是从正斜线/ 开 始。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 URL )实际上是一种URI (参 见 http://www.ietf.org/rfc/rfc2396.txt )。Protocol version 表示使用了哪个版本的HTTP 协议。

    Request header 包含了关于客户端环境和entity body的有用信息 。例如,headers 可能包括浏览器的语言,entity body 的 长度等等。Header 之间通过回车/换行符(CRLF )分隔。

    在headersentity body 之 间,是一个空行(CRLF )。这个CRLF 对于HTTP 请求内容的格式是相当重要的,它告诉HTTP 服务器:entify body 从哪开始。在一些介绍互联网编程的书中,该CRLF 被认为是HTTP 请求的第4 个组成部分。

    在前面的HTTP 请求中,entify body 仅仅只有这一行:

    lastName=Franks&firstName=Michael 


    这里只是一个例子,实际的HTTP 请求中,entity body 当然可以更长一些。

HTTP 响应

    和HTTP请求一样,HTTP 响应也包含3 个组成部分:

  • Protocol—Status code—Description  
  • Response headers (响应头部)
  • Entity body (实 体主体)

    下面是HTTP 响 应的一个例子:

    HTTP/1.1 200 OK
    Server: Microsoft-IIS/4.0
    Date: Mon, 5 Jan 2004 13:13:33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Last-Modified: Mon, 5 Jan 2004 13:13:12 GMT
    Content-Length: 112
 
    <html>
    <head>
    <title>HTTP Response Example</title>
    </head>
    <body>
    Welcome to Brainy Software
    </body>
    </html> 

 

    HTTP 响应的第一行类似于HTTP 请求的第一行。第一行告诉你:使用的HTTP 版本是HTTP/1.1 ,请求处理成功了(200 = 成功),一切运行正常。

    响应headers 和请求headers 类似,包含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响应数据中的entity body 是响应本身的HTML 内容。Headersentity body 之间通过CRLF 分隔。

Socket

    套接字是网络连接的一个端点(endpoint )。 应用程序使用套接字从网络上读取数据、向网络写入数据。两台不同机器上的应用,在同一个连接上以字节流的格式向(从)对方发送(接收)数据。 为了向一个应用发送消息,你需要知道该应用的IP 地址和端口。在Java 中,套接字用 java.net.Socket 类来表示。

    你可以使用 Socket 类众多 构造函数中的一个来创建 套接字 对象。其中一个构造函数接收主机名和端口作为参数:

public Socket (java.lang.String host, int port)


    其中,host 是远程机器的名称或IP 地 址,port 是远程应用的端口号。例如,要连接上 yahoo.com80 端口,你可以创建下面的 Socket 对象:

new Socket("yahoo.com", 80); 


    只要你成功创建了 Socket 的一个实例,就可以使用它发送和读取字节流。如果要发送字节流,你可以调用 Socket 类的 getOutputStream 方法获取一个 java.io.OutputStream 对象。如果要发送文本信息,你可以将上述 java.io.OutputStream 对象包装成一个 java.io.PrintWriter 对象。如果要读取字节流,你可以调用Socket 类的 getInputStream 方法获取一个 java.io.InputStream 对象

    下面的代码片段创建了一个能够与本地HTTP 服务器(127.0.0.1 表 示本地主机)通信的 Socket 对象,发送了一个HTTP 请 求,并 从服务器 接收了HTTP 响 应。另外,这段代码还创建了一个 StringBuffer 对象来存储响应数据,并将其打印在控制台上。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127.0.0.1", "8080");
    OutputStream os = socket.getOutputStream();
    boolean autoflush = true;
    PrintWriter out = new Print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 autoflush);
    BufferedReader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 socket.getInputstream() ));
 
    // send an HTTP request to the web server
    out.println("GET /index.jsp HTTP/1.1");
    out.println("Host: localhost:8080");
 
    out.println("Connection: Close");
    out.println();
 
    // read the response
    boolean loop = true;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8096);
    while (loop) {
      if ( in.ready() ) {
        int i=0;
        while (i!=-1) {
          i = in.read();
          sb.append((char) i);
        }
        loop = false;
      }
      Thread.currentThread().sleep(50);
    }
 
    // display the response to the out console
    System.out.println(sb.toString());
    socket.close();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从Web 服务器得到恰当 的响应,你发送的HTTP 请求必须遵守HTTP 协议。如果你读了 前一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应该就会理解上面代码中的HTTP 请求。

    提示:你可以使用本书源代码中的com.brainysoftware.pyrmont.util.HttpSniffer 类发送HTTP 请求和显示HTTP 响 应。为了使用这个Java 程序,你必须连接到Internet 。不过,提醒一句,如果你在防火墙后面,那么这个类可能不能正常工作。

ServerSocket

    前面介绍的Socket 类,代表的是客户端套接字,即当你为了连接到远程服务程序而创建的 套接字 对象。现在,如果你想要实现一个服务器程序,比如HTTP 服 务器或FTP 服务器,你需要一种不同的做法。因为,服务器程序必须一直驻守, 它不知道客户端何时会连接过来。为了使你的程序能够驻守,你需要使用 java.net.ServerSocket 类。这是服务器端socket 的一个实现类。

    ServerSocket 类和 Socket 类并不相同。服务器套接字的职责是等待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当服务器套接字收到一个连接请求后,创建一个 Socket 对象来 与客户端通信。 为了创建服务器套接字,你需要使用 ServerSocket 类提供的4 个 构造函数之一。你需要指定服务器套接字将要监听的IP 地址和端口。通常,IP 地址是127.0.0.1 ,表示服务器套接字将监听本地机器。服务器套接字监听的IP 地址被称为绑定地址 (binding address )。服务器套接字的另一个重要属性是backlog ,服务器套接字有一个保存尚未处理的连接请求的队列,backlog 就是该队列的的最大长度。如果达到最大长度,服务器套接字将拒绝新的连接请 求。

    下面是 ServerSocket 类的一个构造函数原型:

public ServerSocket(int port, int backLog, InetAddress bindingAddress); 


    注意这个构造函数,binding address 必须是一个 java.net.InetAddress 对象。创建 InetAddress 对象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调用该类的静态方法 getByName , 并把主机名作为 String 对象传给该方法,就像下面这样: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下面这行代码创建了一个监听本地8080 端 口的、backlog1ServerSocket 对象。

new ServerSocket(8080, 1,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有了ServerSocket 对象后,你就可以告诉它:在指定的端口上监听绑定地址的连接请求吧。告 诉的办法就是调用 ServerSocketaccept 方法。当有一个连接请求到达时,该方法就会返回,返回值是一个 Socket 对 象。这个Socket 对象就像 前一节, “Socket 类”,描述的那样,可以用来向(从)客户端发送(读取)数据。实际上,accept 方法也是本章应用程序唯一使用的( ServerSocket 类的)方法。

应用程序

    本章的应用程序是一个Web服务器程序,放在 ex01.pyrmont 包中,由3 个类组成:

  • HttpServer
  • Request
  • Response  

    本章应用程序的入口(静态的 main 方法)在 HttpServer 类中。 main 方法创建了一个 HttpServer 对象,并调用了它的 await 方法。人如其名, await 方法在指定端口上等待HTTP 请 求,然后处理HTTP 请求,最后将HTTP 响应发送回客户端。而且, await 方法保持等待,只有接收到 shutdown 命令,才退出运行。该应用只能发 送静态资源,诸如特性目录下的HTTP 文件和图像文件。同时,还在控制台上显 示HTTP 请求的字节流。然而,该应用不向浏览器发送任何headerdatecookies 等)。

    下面各小节,我们将会看一看这3 个类。

HttpServer

    HttpServer 类 表示了一个Web 服务器,代码在 Listing 1.1 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节省篇幅,await 方法没被列在 Listing 1.1 中,可以在 Listing 1.2 中找到。

Listing 1.1: The HttpServer class    

package ex01.pyrmont;
 
import java.net.Socket;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import java.net.InetAddress;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
 
public class HttpServer {
 
  /** WEB_ROOT is the directory where our HTML and other files reside.
   *  For this package, WEB_ROOT is the "webroot" directory under the
   *  working directory.
   *  The working directory is the location in the file system
   *  from where the java command was invoked.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WEB_ROOT =
    System.getProperty("user.dir") + File.separator  + "webroot";
 
  // shutdown command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HUTDOWN_COMMAND = "/SHUTDOWN";
 
  // the shutdown command received
  private boolean shutdown = fals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ttpServer server = new HttpServer();  
    server.await();
  }
 
  public void await() {
    ...
  }
} 

 
Listing 1.2: The HttpServer class's await method

public void await() {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ull;
  int port = 8080;
  try {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port, 1,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System.exit(1);
  }
  // Loop waiting for a request
  while (!shutdown) {
    Socket socket = null;
    InputStream input = null;
    OutputStream output = null;
 
    try {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input = socket.getInputStream();
      output = socket.getOutputStream();
      // create Request object and parse
      Request request = new Request(input);
      request.parse();
 
      // create Response object
      Response response = new Response(output);
      response.setRequest(request);
      response.sendStaticResource();
 
      // Close the socket
      socket.close();  
      //check if the previous URI is a shutdown command
      shutdown = request.getUri().equals(SHUTDOWN_COMMAND);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ontinue;
    }
  }
}

 

    这个Web 服务器可以提供静态资源服务,可访问的资源位于 public static final WEB_ROOT 表示的 目录及子 目录下。WEB_ROOT 是这样初始化的: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WEB_ROOT =  System.getProperty("user.dir") + File.separator + "webroot";


    这段代码中有一个名为webroot 的目录,该目录 包含了可以用于测试该应用的的静态资源。你还可以从该目录下找到几个用于测试下一章应用的servlet

    如果要请求一个静态资源,你可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敲入以下URL

    http://machineName:port/staticResource 


    如果你从另一台机器上发送请求, machineName 应该是该应用所在机器的主机名或IP 地址。如果你的浏览器运行在同一台机器上,可以使用 localhost 作为 machineName 。端口是8080staticResource 是被请求的文件(静态资源)名,该文件必须位于 WEB_ROOT 下。

    例如,你在同一台机器上测试该应用,想让HttpServer 发送文件index.html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URL :  

    如果要停止服务器,你可以通过特定的URL从浏览器发送shutdown命令:host:port的后面加上预先定义的、表示shutdown的字符串即可。 HttpServer 类的静态常量 SHUTDOWN 定义了 shutdown命令: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HUTDOWN_COMMAND = "/SHUTDOWN";


    因此,如果要停止服务器,你可以使用下面的URL

    http://localhost:8080/SHUTDOWN 


    现在,我们看一看 Listing 1.2 中的await 方 法。
   
    方法名使用await 而不用wait ,是因为waitjava.lang.Object 类中一个重要的、与多线程紧密相关的方法。

    await 方法首先创建了一个ServerSocket 对 象,然后进入一个 while 循环。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port, 1,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
    // Loop waiting for a request
 
    while (!shutdown) {
      ...
    }


    while 循环中的代码运行到 ServerSocketaccept 方法就停止下来,直到在8080 端 口上收到HTTP 请求才返回: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收到一个请求后, await 方法从 accept 方法返回的 Socket 对象中获取了 java.io.InputStream 对象和 java.io.OutputStream 对象。

input = socket.getInputStream();
output = socket.getOutputStream(); 

 

    await 方法然后创建了一个 ex01.pyrmont.Request 对象,并调用它的 parse 方法来解析HTTP请求的原始数据(raw data )。

    // create Request object and parse
    Request request = new Request(input);
    request.parse (); 


    之后, await 方法创建了一个 Response 对象,将上面的 Request 对象设置成 Response 对象的成员,并调用 Response 对象的 sendStaticResponse 方法。

   // create Response object
    Response response = new Response(output);
    response.setRequest(request);
    response.sendStaticResource();

 

    最后, await 方法关闭 了 Socket 对象,并调用了 Request 对象的 getUri 方法,检查本次HTTP 请 求的URI 似乎否是shutdown 命 令。如果是(shutdown 命令)的话, shutdown 变 量会被设置成 true ,从而程序将退出 while 循环。

    // Close the socket
    socket.close ();
 
    //check if the previous URI is a shutdown command
    shutdown = request.getUri().equals(SHUTDOWN_COMMAND); 

Request

    ex01.pyrmont.Request 类代表了HTTP 请 求。要创建 Reuqest 对象,我们可以先从处理客户端通信的 Socket 对象中 获得的 InputStream 对象,然后将其作为参数调用 Request 类的构造函数。通过调用 InputStream 对象的 read 方法簇之一,就可以获取HTTP 请求的原始数据。

    Listing 1.3 列出了 Request 类的代码。 Request 类有两个public 方法, parsegetUriListing 1.4Listing 1.5 分别列出了这两个方法的代码。
 
Listing 1.3: The Request class

package ex01.pyrmont;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Request {
   private InputStream input;
   private String uri;
 
   public Request(InputStream input) {
     this.input = input;
   }
 
   public void parse() {
     ...
   }
 
   private String parseUri(String requestString) {     
     ...
   }
 
   public String getUri() {
     return uri;
   }
} 

 

Listing 1.4: The Request class's parse method    

public void parse() {
   // Read a set of characters from the socket
   StringBuffer request = new StringBuffer(2048);
   int i;
   byte[] buffer = new byte[2048];
   try {
     i = input.read(buffer);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i = -1;
   }
   for (int j=0; j<i; j++) {
     request.append((char) buffer[j]);
   }
   System.out.print(request.toString());
   uri = parseUri(request.toString());
} 

 

Listing 1.5: the Request class's parseUri method

private String parseUri(String requestString) {
   int index1, index2;
   index1 = requestString.indexOf(' ');
   if (index1 != -1) {
     index2 = requestString.indexOf(' ', index1 + 1);
     if (index2 > index1)
       return requestString.substring(index1 + 1, index2);
   }
   return null;
}

 
    除了解析HTTP 请求的原始数据, parse 方法也 没做更多的事情。该方法从HTTP 请求中获取的唯一信息,就是通过调用private 方法 parseUri 解析出的URIparseUri 方 法将HTTP 请求的URI 存 储在成员变量 uri 中。调用public 方法 getUri 可以返 回HTTP 请求的URI

    提示:第3 章及后续章节将对HTTP 请求原始数据进行更多的处理。

    为了理解 parseparseUri 方法是如何工作的,你需要知道HTTP 请求的协议格式,这在 前面小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已经讨论过。本章,我们只对HTTP 请求的第一部分,请求行(request line ),感兴趣。请求行以method 标记开头,后面是请求URI 和协议版本,最后以回车换行符(CRLF )结束。请求行中的元素是以空格分隔的。例如,使用GET 方法请求index.html 的请求行如下所示:

    GET /index.html HTTP/1.1


    parse 方法从传给 Request 对象的 InputStream 对象中读取整个字节流,并保存在字节数组 buffer 中。然后,使用 buffer 中的字节数据创建一个名为 requestStringBuffer 对象,并将 StringBuffer 对象的 String 表示(representation ) 传给 parseUri 方法。

    parse 方法的代码列在 Listing 1.4 中。

    parseUri 方法负责从请求行中获取URIListing 1.5 列出了 parseUri 方法的代码。 parseUri 方法在请求行中搜索第一个和第二个空格,获取(两个空格)之间的URI

Response

    ex01.pyrmont.Response 类代表了HTTP 响应数据,Listing 1.6 列出了其代码。

Listing 1.6: The Response class

package ex01.pyrmont;
 
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File;
 
/*
   HTTP Response = Status-Line
     *(( general-header | response-header | entity-header ) CRLF)
     CRLF
     [ message-body ]
     Status-Line = HTTP-Version SP Status-Code SP Reason-Phrase CRLF
*/
 
public class Response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BUFFER_SIZE = 1024;
   Request request;
   OutputStream output;
 
   public Response(OutputStream output) {
     this.output = output;
   }
 
   public void setRequest(Request request) {
     this.request = request;
   }
 
   public void sendStaticResource() throws IOException {
     byte[] bytes = new byte[BUFFER_SIZE];
     FileInputStream fis = null;
     try {
       File file = new File(HttpServer.WEB_ROOT, request.getUri());
       if (file.exists()) {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
         int ch = fis.read(bytes, 0, BUFFER_SIZE);
         while (ch!=-1) {
           output.write(bytes, 0, ch);
           ch = fis.read(bytes, 0, BUFFER_SIZE);
         }
       }
       else {
         // file not found
         String errorMessage = "HTTP/1.1 404 File Not Found\r\n" +
           "Content-Type: text/html\r\n" +
           "Content-Length: 23\r\n" +            "\r\n" +
 
          "<h1>File Not Found</h1>";
        output.write(errorMessage.getBytes());
      }
     }
     catch (Exception e) {
       // thrown if cannot instantiate a File object
       System.out.println(e.toString() );
     }
     finally {
       if (fis!=null)
         fis.close();
     }
   }
}

 

    我们首先注意到,该类的构造函数接收一个 java.io.OutputStream 对象作为参数,如下所示。

    public Response(OutputStream output) {
        this.output = output;
    }


    HttpServer 类的 await 方法从 Socket 对象中获取 OutputStream 对象,将其作为参数构造了一个 Response 对象。 Response 类 有两个 public 方法: setRequestsendStaticResourcesetRequest 方法用来将 Request 对象设置成 Response 对象的成员变量。

    sendStaticResource 方法用来发送静态资源,比如HTML 文件。该方法首先将父路径和子路径传递给 java.io.File 的构造函数,创建一个File 对 象。

    File file = new File(HttpServer.WEB_ROOT, request.getUri()); 

 

    然后检查该文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 sendStaticResource 方法以File 对 象为参数构造一个 java.io.FileInputStream 对象。接着,调用 FileInputStream 对象的 read 方法,并向 OutputStream 对象 output 写入字节数组。请注意,这种情况下,静态资源的内容是作为原始数据发送给浏览器的。

    if (file.exists()) {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
        int ch = fis.read(bytes, 0, BUFFER_SIZE);
        while (ch!=-1) {
            output.write(bytes, 0, ch);
            ch = fis.read(bytes, 0, BUFFER_SIZE);
        }
    } 
 

    如果文件不存在,那么 sendStaticResource 方法就将错误信息发送给浏览器。

    String errorMessage = "HTTP/1.1 404 File Not Found\r\n" +
        "Content-Type: text/html\r\n" +
        "Content-Length: 23\r\n" +
        "\r\n" +
        "<h1>File Not Found</h1>";
    output.write(errorMessage.getBytes()); 

运行应用程序

     要从工作目录运行该应用,需要敲入下面的命令:

java ex01.pyrmont.HttpServer 

 

    要测试该应用,可以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敲入下面的URL

http://localhost:8080/index.html 

  
    正如Figure 1.1 所示,你会看到index.html 显示在浏览器(原图是IE6 , 这里是译者的IE8 )中。

 

Figure 1.1: The output from the web server

                                                                                          Figure 1.1: The output from the web server

    在控制台上,你可以看到类似于下面的HTTP 请求:

    GET /index.html HTTP/1.1
    Accept: image/gif, image/x-xbitmap, image/jpeg, image/pjpeg, application/vnd.ms-excel, application/msword, application/vnd.ms- powerpoint,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pplication/pdf, */*
    Accept-Language: en-us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NET CLR 1.1.4322)
    Host: localhost:8080
    Connection: Keep-Alive
 
    GET /images/logo.gif HTTP/1.1
    Accept: */*
    Referer: http://localhost:8080/index.html
    Accept-Language: en-us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NET CLR 1.1.4322)
    Host: localhost:8080
    Connection: Keep-Alive

总结

    从本章你已经看到了简单的Web 服务器是如 何工作的。本章附带的应用只包括3 个类,功能还不完整。无论如何,该应用仍是 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下一章,我们将讨论对动态内容(dynamic content ) 的处理。

基于SSM框架的智能家政保洁预约系统,是一个旨在提高家政保洁服务预约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平台。该系统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政公司、家政服务人员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在线预约和管理系统。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 **用户管理**:允许消费者注册、登录,并管理他们的个人资料和预约历史。 2. **家政人员管理**:家政服务人员可以注册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服务类别和服务时间。 3. **服务预约**:消费者可以浏览不同的家政服务选项,选择合适的服务人员,并在线预约服务。 4. **订单管理**:系统支持订单的创建、跟踪和管理,包括订单的确认、完成和评价。 5. **评价系统**:消费者可以在家政服务完成后对服务进行评价,帮助提高服务质量和透明度。 6. **后台管理**:管理员可以管理用户、家政人员信息、服务类别、预约订单以及处理用户反馈。 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通过B/S架构实现用户与服务的在线交互。系统设计考虑了不同用户角色的需求,包括管理员、家政服务人员和普通用户,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权限和功能。此外,系统还采用了软件组件化、精化体系结构、分离逻辑和数据等方法,以便于未来的系统升级和维护。 智能家政保洁预约系统通过提供一个集中的平台,不仅方便了消费者的预约和管理,也为家政服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推广自己服务的机会。同时,系统的后台管理功能为家政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和决策辅助,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标志着家政保洁服务向现代化和网络化的转型,为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是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