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linux的inode

linux中inode是个什么概念呢?简单的说inode是一个不能重复的标号一样,每个文件或目录对应一个inode值,那个inode包含哪些部分,有什么作用呢?这里拿ext3文件系统的inode数据结构来说:
struct ext3_inode {
__u16 i_mode; /* File mode */
__u16 i_uid; /* Low 16 bits of Owner Uid */
__u32 i_size; /* 文件大小,单位是 byte */
__u32 i_atime; /* Access time 访问时间*/
__u32 i_ctime; /* Creation time 创建时间*/
__u32 i_mtime; /* Modification time 修改时间*/
__u32 i_dtime; /* Deletion Time 删除时间*/
__u16 i_gid; /* Low 16 bits of Group Id */
__u16 i_links_count; /* Links count */
__u32 i_blocks; /* blocks 计数 */
__u32 i_flags; /* File flags */
__u32 l_i_reserved1; /* 可以忽略 */
__u32 i_block[EXT3_N_BLOCKS]; /* 一组 block 指针 ,指向数据文件在磁盘上的指针*/
__u32 i_generation; /* 可以忽略 */
__u32 i_file_acl; /* 可以忽略 */
__u32 i_dir_acl; /* 可以忽略 */
__u32 i_faddr; /* 可以忽略 */
__u8 l_i_frag; /* 可以忽略 */
__u8 l_i_fsize; /* 可以忽略 */
__u16 i_pad1; /* 可以忽略 */
__u16 l_i_uid_high; /* 可以忽略 */
__u16 l_i_gid_high; /* 可以忽略 */
__u32 l_i_reserved2; /* 可以忽略 */
};
之前在 这里也简单研究过它。

因为inode主要是占用磁盘空间的,那么今天就讨论一下inode分配与占用磁盘问题,之前听人说xfs文件系统inode占用的磁盘空间达到了相当多G,当然这是因为他的文件系统本来就是用来存放小文件的,所以导致inode占用的空间也很大。

在你为一个硬盘或是分区建好文件系统以后,文件系统已经确定了这块硬盘或是分区最后能有多少inode被分配,这些inode能占用多大的空间。查看一个硬盘或分区的文件系统信息,可以通过dumpe2fs -h device_name 来查看,比如我的系统中一个分区/dev/sda8 (ext3)
$ dumpe2fs -h /dev/sda8

dumpe2fs 1.41.12 (17-May-2010)
Filesystem volume name: home
Last mounted on: <not available>
Filesystem UUID: 78a58693-dc1a-43c0-9eaf-6c0807626c14
Filesystem magic number: 0xEF53
Filesystem revision #: 1 (dynamic)
Filesystem features: has_journal ext_attr resize_inode dir_index filetype needs_recovery sparse_super large_file
Filesystem flags: signed_directory_hash
Default mount options: (none)
Filesystem state: clean
Errors behavior: Continue
Filesystem OS type: Linux
Inode count: 16318464
Block count: 65241965
Reserved block count: 652419
Free blocks: 58319070
Free inodes: 16135620
First block: 0
Block size: 4096
Fragment size: 4096
Reserved GDT blocks: 100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32768
Inodes per group: 8192
Inode blocks per group: 512
Filesystem created: Fri Oct 14 16:13:01 2011
Last mount time: Wed Feb 29 16:29:51 2012
Last write time: Wed Feb 29 16:29:51 2012
Mount count: 5
Maximum mount count: -1
Last checked: Fri Oct 14 16:13:01 2011
Check interval: 0 (<none>)
Reserved blocks uid: 0 (user root)
Reserved blocks gid: 0 (group root)
First inode: 11
Inode size: 256
Required extra isize: 28
Desired extra isize: 28
Journal inode: 8
First orphan inode: 8437776
Default directory hash: half_md4
Directory Hash Seed: 0eddc0e6-7fa9-4226-8534-59b633b5e88b
Journal backup: inode blocks
Journal features: journal_incompat_revoke
日志大小: 128M
Journal length: 32768
Journal sequence: 0x006cea77
Journal start: 3735


里面的信息很丰富(比如ext3是一种典型的记录日志的fs,你从上面也可以得到这些信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inode相关的,下面看几个常见的。
Inode count: 16318464
Free inodes: 16135620
Inode size: 256

Inode count,表示这个分区最大可以分配多少个inode,这也间接的限制了文件和目录的数目。
Free inodes,当前可用的inode数目
Inode size,每个inode占用的物理空间大小,字节为单位。

这些参数一般都是默认的,mke2fs建立文件系统时都会帮你搞定,如果你想自己修改默认的参数,那么在使用mkfs时注意这几个参数:
-i bytes-per-inode 这个参数指定物理磁盘每分配给多少byte给数据文件(inode文件独立于数据文件),就分配一个分配inode空间给inode用
-N number-of-inodes 这个参数显示的指定分区最多可以由多少个inode
-I inode-size 这个参数是指定每个inode大小,这个估计没有人会去改


更详细的用法man mke2fs查看,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查看当前每个分区的inode使用情况,这个仅仅都是查看当前inode空间的使用情况:df -i或者df -hi

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文件系统以后所有的这些inode信息都已经固定了,除非你重新建立文件系统否则的话无法对其进行更改,而重新建立文件系统又要备份原数据,所以要预先估计好。当然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些默认参数都没有必要更改,如果几乎全部存放大文件,将-i调大(这样分配的inode就会更少)而节约一点inode空间,显然没必要,现在硬盘都已经这么便宜了。不过如果存放的小文件特别多,比如现在很多大公司流行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这或许有一点用,我是没更改过参数,如果哪个公司调整过了,分享一下经验。不过预留一点空间在inode上面这个想法我觉得是可行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还有一点,即使磁盘空间还有很多剩余,也不一定这部分空间就能利用到,因为inode的数目是有限的,如果创建了足够多的小文件将这些inode用完,那么将不能再创建新的文件。



参考文章:
1.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filesystem/ext2/index.html
2. http://www.kuqin.com/linux/20081110/26422.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