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中心节能降碳对策研究

数据中心是算力的物理承载,也是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全球第二。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8000万台 (套)。随着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不断提升,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数据中心节能降碳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北京市数据中心项目基本情况

随着北京市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各行业对数据存储和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持续增加,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共计80个数据中心项目登记造册,其中在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21个,已运营项目59个,合计40万个机架。市场、政策、环境等因素吸引着更多的数据中心落户北京。一是市场需求大。数据中心的需求方多为互联网、金融、通信等行业,其中互联网行业所占份额最大。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网信独角兽企业(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新生代未上市网信企业)数量最多,为88家,占全国总数的42.5%。二是基础支撑强。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软件及人才资源丰富,为数据中心发展创造了资源优势。三是政策环境优。2023年1月底,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提出,着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落实北京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推动北京数据特区建设,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示范。同时,北京市供电、供水稳定,作为全国八大超级网络节点之一、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资源保供有力,也是数据中心选址落户北京的重要因素。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据中心依靠服务器机架容纳IT设备,机架数量是体现数据中心规模的重要指标。高算力需求带来了高能耗、高散热量,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之时,数据中心IT设备的能耗及其配套的制冷散热能耗也水涨船高。据统计,2022年纳入北京市节能监测服务平台的37家数据中心年能耗总量已超过100万吨标准煤,在算力需求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北京市数据中心将面临巨大的节能降碳挑战。

1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

低效老旧数据中心能效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北京市节能监测服务平台数据分析,2021年北京市共有5000吨标准煤以上实际运行的数据中心单位32家企业,运行PUE值基本在1.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79。这些传统数据中心和“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是未来北京市数据中心改造的主要对象。经调查,部分数据中心以老旧厂房为主,呈现上架率不稳定,需改造点位多,改造场景复杂,改造成本高,项目周期长等特点,实施可复制推广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案例难度较大。

2

数据中心水资源消费量不容忽视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水资源消耗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冷却水蒸发汽化,间接带走机房内服务器产生的热量。二是为防止冷却水系统结垢、细菌滋生,定期对冷却水系统进行加药补水。此外,数据中心项目中还有IT房间加湿用水、冷冻水补水、开式冷却塔清洗维护用水等其他水资源消耗。据推算,目前北京市数据中心年用水量约为2200-3000万立方米,“十四五”期间,北京市数据中心水耗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数据中心“与人争水”问题突出。北京市城区供水的7成来自宝贵的“南水”,水资源约束仍然是制约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约束。北京市再生水水质能够满足数据中心冷却用水的需求,但由于再生水管网配套不足,以及缺乏对数据中心使用再生水的强制要求,目前北京市数据中心冷却用水主要采用市政供应的自来水,违背了“优质优用”的使用原则,间接挤占了市民用水资源,形成严重浪费。

3

数据中心项目余热外供困难

数据中心在投产运行后,其自身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在回收利用后可为周边提供热源,在夏季提供生活热水,在冬季降低供暖能耗,可以在节能降碳的同时增加数据中心经济效益。通过现场调研发现,虽然数据中心余热利用技术已成熟稳定,且运营单位普遍具有余热外供利用的意愿,但由于资源需求不匹配、安全性与经济性以及管线协调等客观问题,数据中心余热外供利用情况未达到预期水平。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1.数据中心规划布局不合理。数据中心多建于老旧厂房或工业园区,周边住宅及商业建筑密度较低,用户用热需求少。部分数据中心在建设时周边既有用户多已配备了供热设施,无需利用数据中心余热。

2.数据中心余热供应不稳定。目前,北京市数据中心项目多数为外租型数据中心,机柜上架率不稳定将直接导致数据中心余热供应不稳定,投资回收期一般在5年以上,且数据中心进行余热利用改造将需要机房停产配合,影响IT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供热管线改造协调难。数据中心余热外供需要改造接驳已建成的常规市政管线,需统筹考虑安全距离、征询产权单位和住建、消防等多部门意见,部分数据中心场地紧凑,可用于按照余热回收设施空间不足。

4

数据中心参与绿色电力交易主动性不高

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电力交易中介机构累计交易绿色电力9场次,总成交11.5亿千瓦时,覆盖燕山石化、中国联通、北京奔驰等34家用户,电源主要来自于山西、蒙东地区,绿电交易总量逐步扩大。交易方式主要为购电企业集中提交需求后,由电力交易中介机构对接外省可再生能源交易主管部门进行集中购电,购电企业在完成绿色电力交易后将同时取得绿色电力证书和绿色电力消费凭证。在“双边协商交易”和“挂牌交易”的模式下,绿色电力交易周期长,交易模式复杂,时间不可控的缺点一定程度制约了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单位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主动性。

对策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是从基本国情出发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更高质量数字化发展成果的过程。数据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数字强国的最坚实基础,更好的应用数据中心项目节能降碳技术则是坚持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为高质量打造首都成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结合北京市数据中心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

鼓励数据中心应用节能降碳技术降低能耗水耗

1.进一步加大数据中心项目节能降碳考核力度。在严格控制新建项目PUE水平的基础上,在节能评审工作中增加水效和碳效的考核要求,适时研究制定数据中心IT设备能效标识,开展数据中心项目全生命周期评价,启动数据中心项目能效领跑者活动。

2.更加侧重数据中心应用节能降碳技术目录推广工作。大力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创建,引导新型数据中心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鼓励应用高密度集成等IT设备、液冷等制冷系统、高压直流等供配电系统、能效环境集成检测等辅助系统技术产品,支持探索利用锂电池、储氢和储能等作为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加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推广应用。提高数据中心关键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水平。

3.加快推动北京市存量低效数据中心提升改造,提高能效碳效水效水平。针对PUE值超过1.4的数据中心项目和平均单机架功率低于2.5千瓦或平均上架率低于30%的功能落后的备份存储类低利用率数据中心,鼓励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模式,引导数据中心选址于再生水网范围内,借助节能节水服务公司专业优势,提高数据中心能效、碳效、水效水平;将数据中心作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支持的重点领域,对于改造项目节能量经核证后,给予市区两级资金奖励;鼓励低效数据中心腾退、整合替代为大型高效数据中心

2

逐步完善数据中心余热外供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规划统筹,建立余热外供协调推进机制。建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供热领域专项规划与数据中心布局统筹考虑,研究制定全市数据中心余热利用实施方案,鼓励数据中心余热与周边既有热源耦合利用。二是以社会投资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研究确定数据中心余热外供补助资金和市场价格,鼓励第三方供热公司采用社会化管理模式进行供热运行管理,提升余热外供管理水平。三是开展试点示范,针对北京市数据中心余热利用效果较好的典型项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定制应用场景,探索数据中心与农业大棚、工业园区余热耦合利用。

3

引导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单位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

一是进一步扩大对数据中心项目可再生能源应用的要求,在充分使用绿色电力的情况下,研究数据中心“光储直柔”一体化、“绿氢”技术应用,坚持定期考核监测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二是协调绿电交易中介机构举办数据中心绿色电力购买专场活动,支持数据中心购买和使用绿电。三是多措并举,适时探索数据中心项目能源综合利用,在应用光伏、氢能的基础上探索数据中心电储能、氢燃料电池储能等技术,考虑“源-网-荷-储”各个环节,构建“数据中心+能源中心”,实现数据中心和大电网的“数网协同”,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建立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设施作为应急备用电源替代数据中心柴油消耗,最终建设成为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结合锂电池提供快速响应的安全保障,利用氢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实现稳定运行的绿色数据中心。

来源: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作者:李航,柳晓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