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互联网大公司为了让员工更有干劲,也为了让管理更到位,实行的都是双轨制的职业发展道路。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成为专业大牛,也可以选择成为管理高手。
先说专业这条线,也就是P序列。这条线的人都是靠“手艺”吃饭的,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公司里的各种业务问题。这个序列会根据你负责的事情有多大、你的知识和技能有多牛、你解决的问题有多难、你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有多大,以及你对公司贡献了多少,来给你评级。比如,刚开始可能是专员,慢慢地成为高级专员、专家、高级专家、研究员等,对应序列从P1到Pn。
再说管理这条线,也就是M序列。这条线的人就是公司的指挥家,他们负责制定业务策略,带领团队去实现这些策略,确保公司的目标能够达成。这个序列会看你负责的业务有多重要、你对公司的贡献有多大、你的团队有多大等,来给你定级。比如,从主管开始,升到经理、高级经理、总监,最后是总经理或者总裁,对应序列从M1到Mn。
每个管理者的成长之路就像是在爬一座特别高的山。这座山上通常有5个台阶,每个台阶都代表着其管理生涯的一个阶段。这一路上,管理者需要一步步攀升,从最开始的个人贡献者,到开始带人的初级经理人,再到中级经理人、职能负责人、业务负责人,最后到管理整个公司,变成企业领导者。
在第一个阶段,管理者刚开始接触管理工作,需要完成从自己做事变为带领团队做事,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的转变。
当普通员工的时候,只要自己能力强,能把任务完成得漂亮,那就行了。简单来说,就是领导手里的一把好剑,用起来顺手,这就算是表现突出了。但是,一旦开始带团队,游戏规则就全变了,需要的能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些特别优秀的员工,到了这一步就卡住了,上不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当了领导,还是老想着自己上,总是“你不行,让我来”,不懂得怎么去帮助团队里的其他人成长。
从管自己到管别人,这是一个彻底的大转变,可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脱胎换骨。需要学会跳出自己的小圈子,从团队的整体出发。这其中涉及到诸多方面的改变,比如,时间需要重新分配,不能都花在自己的工作上了,还需要多花时间帮团队成员成长;需要学会怎么设计岗位,怎么分配任务;需要学会放手,让手下的人去完成任务,并且定期检查进度;还需要学会建立各种关系,不管是跟上级下级,还是跟其他部门的人,都需要搞好关系。
总的来说,这个转变就像是从一个人跑步,变成了带领一个团队跑步。需要学会新的技能,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带领团队一起向前冲。这不仅是技能上的挑战,更是心态上的挑战。
02 由初级经理人升级为中级经理人
在第二个阶段,初级经理人开始经历一个转变,就是从管理普通员工,变成开始管理那些初级经理人了。
这个转变可能听起来不是那么显著,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其实也很关键。中级经理人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和初级经理人比起来,中级经理人的工作重点又不一样了。他们不再只是关注自己的小团队,而是要关注如何培养和选拔初级经理人。
这就意味着,中级经理人需要学会如何挑选有潜力的初级管理者,如何给他们分配合适的任务,如何评估他们的表现,如何帮助他们成长。
简单来说,中级经理人需要变成一个导师,一个教练。他们需要学会放手,让初级管理者去尝试,去犯错,然后从中学习。同时,他们也需要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初级管理者能够在挑战中成长。
03 由中级经理人升级为职能负责人
中级经理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成长,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成为职能负责人。这个转变,就是从管理初级经理人,变成管理整个职能线。
在这个新的角色里,职能负责人需要直接向业务线的老大汇报,是该业务线核心团队的一员。这不仅仅是头衔的变化,更是责任和视野的拓展。
职能负责人需要练就两个新本领。首先,他们需要学会和其他职能线的人紧密合作。其次,他们需要学会如何根据业务的需求,为自己负责的职能线争取更多的资源。
这个转变非常考验人,因为职能负责人不仅要懂自己的专业,还得懂其他职能的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合作。他们作为沟通的桥梁,需要确保信息流通,资源分配得当。这样的角色,需要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需要协调和领导能力。
总的来说,职能负责人的角色就像是个多面手,他们需要在专业深度和管理广度之间找到平衡,这样才能带领自己的职能线,和其他职能线一起,推动整个业务线向前发展。
04 由职能负责人升级为业务负责人
职能负责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成长,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成为业务负责人。这个转变,就是从管理职能线,变成管理整个业务线。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管理者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挺大的挑战,需要在工作理念、时间分配和领导技能上都来个大变身。
首先,业务负责人不仅需要继续加强战略规划能力和跨职能协调能力,还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从整个业务线的长期经营角度出发,思考怎么让业务盈利。这就像是从一个局部指挥官变成了一个全局战略家,不仅要关注眼前的战斗,还要考虑整个战争的胜利。
此时,业务负责人必须要有战略思维,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需要思考更长久、更大范围的业务和事项。
-
思考得更长久,就是在时间上放宽视野。不能只看现在顺不顺利,还需要想想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比如,现在虽然业务做得不错,将来会不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冒出来?现在看起来困难重重的项目,将来会不会突然爆发,变成公司的新星?所以,先思考未来,再反过来做当下的决策。
-
更大范围地思考,就是需要在空间上放宽视野。不仅考虑自己业务的资源和人力配置,还要考虑如何借助和利用业务线外的资源。比如,自己这一摊业务,能不能和其他业务线合作,拉他们一起干?在业务线之外储备哪些资源?树立什么样的敌人?交往什么样的朋友?释放什么样的信号?预留什么样的可能?
总的来说,作为业务负责人,需要像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
05 由业务负责人升级为企业领导者
业务负责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成长,如果运气好的话,会迎来一个新的挑战,就是从管理业务线变成领导整个企业。
在这个阶段,关键不在于掌握了多少技能,而在于理念。作为企业领导者,需要同时做到两件事:一是看得远,高瞻远瞩,能够构建企业的长期愿景;二是做得实,脚踏实地,夯实企业的运营机制;确保经营结果能达成短期业绩目标,执行过程不偏离长期战略指引。
这个层次的思维模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作为企业领导者,需要更多地扮演“决策者”的角色,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能洞察人心,认清局势和趋势。这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长,需要看懂星象,看准风向,这样才能带领船只安全到达目的地。
比如,要开展一项新业务,业务的趋势如何?趋势能否把握得住?是入场还是出局?入场时机对不对?是该马上做,还是缓缓再做?风险和危机是否能控制住?决策的后果是否能承担得起?如何调整各方利益让相关方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