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点点滴滴

(这个是当时做项目一位导师对我们的教导)

关于英语

作为学生,首先要知道英语是很重要的

 

在西电,英语通过4级是必须的,拿到学位证才不磕磕绊绊。英语通过6级,是保研的一个必要条件,读研究生时还能免修(节约不少时间)

 

如果你的工作偏research and paper writing,那英文的读,写是紧密不分的,听与说主要是在和人交流时用的,比如,参加国际会议或学术访问

 

如果你的工作偏技术开发,千万不要以为英语就没大用啦,你会发现,你需要读大量的英文文档,因为网上的中文资料很多是过时的或者残缺的;你会发现很多技术问题的解决是在google上搜到的英文资料帮助下完成的;如果你未来进一家外企来工作,那么用英文写文档并与人英语交流就不可或缺啦

 

建议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英文版技术书籍,只要你能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的阅读速度与把握关键信息的能力就自然练成啦

 

 

 

读研

保研与考研

能够保研,省去了复习考研的辛苦,可以直接跟着导师做相关的事情,大四这一年相当于已进入读研的节奏。

 

无论保研与考研,找到一个合适的导师是非常重要的,从某个程度上讲,这个是靠缘分

 

对自己的定位,理论与工程偏向

了解2-3位目标老师,网上,通过学长了解,双向选择,受招生指标影响

 

上研究生为了啥,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为的是毕业时能够有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从面上来讲,研究生毕业普遍比本科生毕业找工作选择余地大些,就业好些。

 

学术型与工程硕士,学术型可以直博,而工程硕士不可以,其他没啥大影响,关键还是学生自身在读研过程中学到真本领,能力得到提升,自然就可以发展的好

学生要做的

 

研究生阶段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做不了几件事情,希望大家“惜时如金”,与老师配合好,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用心做,多总结,有心积累。为了在出校门时,有能力迎接适应工作的挑战。

 

要能在实验室坐得住,这是基本的一条要求,遇到问题时,有种“锲而不舍,魂牵梦绕”的精神。

 

规律化、职业化的作息,注重上班时间的工作效率。做到与老师基本同步,工作沟通会更顺畅。每天早上最晚9点半进入工作状态,晚上不要睡的太晚。

 

 

关于晚上与周末时间的利用,注意劳逸结合,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但千万不要在读书时就觉得,晚上与周末就是要完全用来“享受生活”的。“很多的进展都是在晚上与周末取得突破的”,“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未来真正地享受生活”

 

 

 

在研究生阶段,努力,吃点苦,为的是适应未来的工作,为的是走出校门后少吃苦头

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实践相结合,才能让看书融会贯通

 

体会一个完整的项目课题的完成过程,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的收获

 

结合项目,留出时间,总结交流,看书,提高

 

学生本来就是要通过研究生阶段学习来学会做事的,有个不会到会的过程。

 

老师交代给学生一件事情,学生首先要抓紧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包括自己查看资料,与外界交流,与老师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困难需要克服,只有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最终学生收获的是做事的方法,将来自己负责一个任务时,如何去做,如何快速学习新东西,如何管理团队,,,,,,

 

 

零容忍

没有责任心,没有让老师看到自己在努力的做事

 

 

实验室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需要向努力的同学倾斜

 

 

大家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养成一定的职业素养,“如果自己当老板,愿意招聘自己这样的员工”

 

 

实验室的资源是宝贵的,尽量给大家创造好的环境,为的是大家的学习与科研工作,不是用这些资源进行与学习与科研无关的工作,不珍惜实验室的资源,就不安排实验室啦

 

 

 

报我这研究生时,目标就是为了在研究生阶段提升自己做技术开发的能力,对自己严格要求,如果是为了混个学位,不适合在我这读研究生

 

做东西过程中,一定要有时限意识,尽快做完,不能在那里“闲庭信步”地做,科研项目都是有deadline的,不是做着玩的

 

人都喜欢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随便看看自己认为感兴趣的东西,但是这样也是最容易浪费时间的,这样的阶段可以有,不能太长

 

看书学习,拓展知识面,要整理出培训用的技术专题

 

 

 

对分配的任务如果有想法,及时和老师沟通,不要“消极怠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每天总结一下,不要浪费时间,每天学习进步一点,积累很重要

 

 

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让学生做好严格要求自己的准备,并做好吃苦的准备,起码要能保证出勤率,出勤时要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老师当好好先生,只会让团队没有执行力,战斗力

 

 

每个人都要达到毕业的条件,按照要求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工作,工作直接体现为,开发能力的锻炼(能被好公司挑上),毕业论文的完成(盲审,抽查,查重)

 

 

管理就是合理评估风险,合理安排工作分工,保证每个学生充实地在工作,为团队整体完成目标

 

老师安排的事情都是有时限要求的,学生要全力以赴,有客观上的其他事情,要和老师沟通

 

 

学生自己的兴趣不可太发散,要结合实验室的工作,否则,一方面自己的兴趣不可能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实验室的工作也做不好。要善于从实验室的工作中进行扩展学习

 

 

不允许在实验室打游戏,看电影(休息时间在宿舍放松),不允许长时间做与学习、工作无关的事情,情节严重者,搬离实验室。

 

 

老师要做的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与锻炼能力的环境

 

本着培养学生

 

资源要向积极主动,踏实肯干的同学倾斜

 

 

系统管理的能力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搭建环境”,“搭建环境”虽然仅仅就4个字,但是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明白搭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需要搭建一个开发环境,来熟悉开发,需要搭建一个运行环境,来评估一个软件的运行情况等等。这需要学生具有相当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各种操作系统系统的管理能力,相关业务功能原理的知识。

有些学生可能会被“搭建环境”中一些错误搞得一头雾水,一筹莫展。在“搭建环境”来熟悉一些新东西的过程中这些都是难免的,需要点滴积累,在文档/google的帮助下一点一点推进。

 

问题调研的能力

我们做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拿到一个新的项目需求,或者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问题,都要首先开展对需求问题进行调研,这其实就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在google的帮助下,把问题调研清楚,问题的实质理解没?已经有那些解决方案?别人都是怎么做的?思考别人为什么这么做?只有把问题调研清楚了,“站在巨人的肩上”,解决问题时才会有效,合理。

平时加强调研的能力,你会发现会不断扩展你的知识面,收益非浅。

 

有时还需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研究,分析其功能实现。

 

现在有价值的开源资源很多,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分析,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从原型到交付产品

老师在带着学生做项目时,学生都是新手,是边学习边做,所以,一般都是先做出原型,把关键技术掌握,关键思路验证通过,然后才再从原型的基础开始,按照最终的需求,进行再设计,细致考虑功能,性能,稳定性等因素,开发完成后,通过加强测试,最终交付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原型开发非常关键,但却只是一小步,在交付用户之前,还要很大的工作量,对于学生来说,也要注意这一点,原型做出来之后,相关的知识/原理是学习到了,有些学生容易犯一个错误,总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觉得没啥意思啦,兴趣点就不在往后做的事情啦。要知道产品化的过程更为重要,需要报着精益求精,对用户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往前做。

 

 

该学些啥呢?

很多学生可能都存在这样的困惑?学生要经常问问自己“该学些啥呢”,工作之后,是在单位做具体工作就会逼着你去学习相关东西。在没有走出校门之前,学生要打好基础之外,要在网络上多关注产业界的发展,多想想自己对那些技术感兴趣,自己要经常想想“做些啥有意思的东西”,然后动手去做,这样可以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带动你去学习掌握相关技术,有些同学积极参与一些科技竞赛,也是同样的效果。在研究生阶段,完成具体的实验室项目课题,也是同样的效果。总之,“多想,多动手,实践出真知”。

 

 

 

 

技术人员的核心能力

开发人员接到一个需求,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技术积累,制定一个最优化、最合适的技术实现思路,细化成可执行的方案。在开发过程中,能够解决具体遇到的技术问题。

根据需要,快速学习新东西。

开发人员为了能掌控自己的程序,出了问题能快速定位解决,需要给自己的程序留有调试跟踪接口,比如,日志,调试信息等等。

 

 

以项目实训为驱动的学习方法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够快速地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术来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技术开发而言,“以项目实训为驱动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们如果正在做实验室具体的一个项目,那么项目的交付deadline会逼着学生想尽一切办法,以完成项目为目标进行学习。

 

学生如果暂时没有啥具体的项目在做,那么就可以自主地学习些东西,抓紧这部分时间会让自己有很大提高。以学习基于Java Web开发架构进行Web应用系统开发为例。有三个方面的实例来源:

  1. 书中的实例(综合性,典型)
  2. 合适的开源项目(美工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架构,,,,,)

然后自己可以着手进行一个项目开发。当然这个项目是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的,以此为驱动进行项目时开发,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带动看书。

 

适当的“无为而治”,在合适的间歇期,给学生一些自己自由的时间,学生自己做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技术开发型研究生的培养

我们实验室的研究生很多都是抱着这样的目标来上研的,希望能够在研究生阶段提高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毕业后能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样说来,那就需要在研究生阶段有所作为:

研一阶段,上课与考试之外的时间要抓紧,多动手学些东西,参与到实验室的工作;

做好每一项开发工作;多学,多扩展知识面。有时会感觉到自己一会做这个,一会又需要做另一个,这正是学习的机会。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项目开发管理方面的能力,系统全局,计划,安排,沟通,协调

毕业论文的完成;往往学生做了很多工作,根据情况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作为论文工作的重点,达到硕士毕业的要求。

研究生阶段时间短暂,最终收获的是做事的能力,虽然所具体接触的东西与未来工作不一定直接对口,但这种做事的能力还是最受用的

 

责任心

当面对一个任务时,有强烈的责任心把事情做好

对于研发人员,对自己写的代码有责任,保证自己的代码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所做的工作不会引起问题

对于测试人员,经常会被问到“测试充分没?软件是否可以交付用户啦?”,应该能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责任心是一种习惯,一种素质。让身边的人,让领导认可“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走向专业

学生在参与了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有时会自己感觉自己把自己负责的部分做的差不多啦,会无视软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时一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精益求精的角度,对软件中存在的问题细细地梳理一遍,按照优先级逐个进行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才会让自己收获更大,变得更专业。

 

一个学生如何快速掌握新东西

选好书,会读书,快速阅读,获得主体脉络理解之后,动手实践学习

高年级带低年级,交流氛围

自身的基础,自身的悟性,自身是否努力(投入)

理解测试对开发人员重要的

学生从一开始就应该看一本简明的软件测试书籍,站在软件质量测试的角度看待软件,然后自己再写代码的时候,就能多些意识,代码中哪些地方写的有风险?未来测试时哪里会出问题?,,,这样子,对于提供程序员开发水平与软件质量,大有益处。《软件测试的艺术》这本书不错。

 

关于对付bug的能力

我们的程序开发出来,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测试会发现很多问题,要具备快速定位,分析,解决bug的能力。就像给自己的程序看病,要找到病根。怎么找到病根呢,需要“望闻问切”,程序里要有调试日志,状态监视,否则只能干瞪眼。

 

 

 

写东西能力

学生未来在工作要往高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自己写本子的能力,比如,写申请书,写方案,很多技术leader在后期都不会再有时间与精力去做具体的开发与测试工作了,但经常要面对写申请书,写方案等工作,这要求知识面要广,快速抓住主线,理解与总结提炼能力强,形成文字,这是做好答辩演讲的基础。

学生在写小论文与大论文过程中会对自己的文档能力有个提高,所以要认真对待。

 

 

 

个人与团队知识管理

学生个人所做的工作需要进行文档化,只有文档化才能起到传播的作用,不要把自己的工作装到脑子里带走啦,什么都没留下

 

团队的工作需要文档化,这样才能知识共享,大家共同提高

 

写文档时,首先要换位思考,想想一个新人如何能理解?如何能真正接手?然后就是一直强调的责任心,文档的结构与脉络要清晰,要直观,把最应该讲的东西讲清楚

 

 

 

 

分析别人代码的能力

先从功能上会用代码编译出来的程序,理解相关原理

 

弄清程序的运行日志支持,一般需要可以设置日志级别,使得信息量最丰富

 

弄清相关功能的函数调用过程,以及相关的数据结构。

         从输出的日志信息定位代码

         Gdb

         Trace工具

 

 

阅读源代码的工具

         Source insight

         Snavigator

研究生该怎么度过

最基本的能力

修学分,理解所修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为将来学以致用大好基础

 

研一学习

在修学分同时,动手实践,熟悉高年级同学在做的事情,与高年级同学充分交流,有目标地学习

 

做几件具体的事情

以实际项目方式的锻炼,技术调研,搭环境,写代码,调试代码,写文档

写文档很重要,搭环境的文档,验证一步一步的配置有效性

设计文档,想法与代码的对应体现

 

在干活的同时,扩展知识面,看书,网上学习,交流

 

选一个点完成硕士论文

注意查重

 

找一个好工作,进入社会舞台,奋斗靠个人

 

 

老师最看重的

责任心,“尽力为把事情做好”,不是应付差事,与老师讨论,学会做事

时间利用率,“在实验室里能坐住”

综合能力,各种类型的都能做

 

丑化说在前头

要顺利毕业,服从管理,做好事情,不要在这“混学历”

不要太以个人为中心,是以老师的工作为主体,完成硕士学业。不是以个人计划为主体,一味要求老师配合

 

做个有心人

协调沟通

帮导师分忧

促进团队成功

懂得吃亏

致即将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

进入公司之后,最重要的是先做几件让领导认可的事情,展现出自己的能力,第一印象很重要,在公司站稳脚跟

 

不要太计较加班,刚开始工作的2-3年是个人成长的黄金阶段,对自己而言,自身能力与竞争力的提升是最重要的,这样子你才能跨向更高的台阶

 

责任心与情商无疑是很重要的,做个有心人,帮领导分忧,促进团队成功,有集体精神,懂得吃亏。自己能力要争取能力过硬,努力跟随出色的团队,分享团队的成功,能带着团队成功就更难能可贵了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作当然也是重要的,个人的身体是重要的,家庭是重要的,生活当然也是重要的

关于开题

研究生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完成自己的硕士论文,只有完成一个合格的论文才能毕业,怎样的硕士论文才算是合格的呢?第一,要看上去像个论文,论文结构,行文风格,格式规范等;第二,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如果有点创新就更好啦;第三,创新性一般,但工作量要够。那论文怎么开题呢?

 

有些同学参与的课题正好适合写论文,适当地对所做具体工作进行扩展调研,规划论文结构

有些同学所做的具体工作不适合写论文,那就要平时多扩展调研,比如,图书馆(主流期刊,学术会议),网络(google学术)等,要带着想法和老师多讨论

 

 

关于就业

学生当然都是想通过读研究生找一个好工作。

可能会觉得在导师这里做给安排的工作没有啥意思,不感兴趣,觉得不能和自己未来找工作的目标对接起来,从而从内心来讲,就不能很好地投入地做事。

 

其实应该换个角度来想

 

从用人单位招人来考虑,在挑选应届硕士生时,主要看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这一环节会重点参考成绩,网测,笔试等;通过前面环节之后,会进行面试,面试主要是看学生在硕士阶段都做了些啥,通过交流/询问,判断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敏感程度,用人单位也不期望完全就找到100%对口的人,还是更看重学生的基础与潜力,当然整体的素质很重要,找工作有一定的机遇与机会性。

 

我们也看到,很多学生找到了好的工作,也并不是他硕士阶段就一直在做和用人单位很对口的工作,重点是硕士阶段学生锻炼出来用人单位需要的基础与能力

 

从导师的角度,导师招一个学生进来,为学生提供环境,一起做事,对于学生来是,这虽不是硕士阶段的全部,但肯定是本职基本的工作,学生在把这些具体的事情做好,锻炼出来的是能力,并且只有这种实际的项目才能锻炼出来。但学生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打扎实基础,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从学生的角度,不要想得太多,点滴积累,首先保证做好导师交给的事情,从中获得提高能力,另外,注意加强基础。一味地“空想着按自己兴趣去做事”是不现实的,又怎么能锻炼到真正的能力呢?就能去心仪的用人单位去工作?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