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架构设计:MVC、MVP、MVVM详解

本文介绍了Android架构设计的三种常见模式:MVC、MVP和MVVM。MVC(Model-View-Controller)在Android中,Model处理数据,View负责显示,Controller协调数据与显示。随着复杂性的增加,MVP(Model-View-Presenter)模式应运而生,将Controller职责移到Presenter,以降低Activity的复杂性。Presenter通过接口与View交互,提高测试能力。最后,MVVM(Model-View-ViewModel)是MVP的升级,ViewModel集成了Presenter和View的数据模型,通过Data Binding实现双向数据绑定,进一步减少耦合。选择架构时,应考虑项目复杂性,MVVM适合数据驱动的展示型应用,MVP适用于需要处理复杂逻辑的工具类应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架构设计的目的

通过设计使程序模块化,做到模块内部的高聚合和模块之间的低耦合。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程序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人员只需要专注于一点,提高程序开发的效率,并且更容易进行后续的测试以及定位问题。但设计不能违背目的,对于不同量级的工程,具体架构的实现方式必然是不同的,切忌犯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架构而架构的毛病。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Android App如果只有3个Java文件,那只需要做点模块和层次的划分就可以,引入框架或者架构反而提高了工作量,降低了生产力;

但如果当前开发的App最终代码量在10W行以上,本地需要进行复杂操作,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与其余的Android开发者以及后台开发人员之间的同步配合,那就需要在架构上进行一些思考!

2.MVC设计架构

MVC简介

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如图,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用一种业务逻辑、数据、界面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

其中M层处理数据,业务逻辑等;V层处理界面的显示结果;C层起到桥梁的作用,来控制V层和M层通信以此来达到分离视图显示和业务逻辑层。

Android中的MVC

Android中界面部分也采用了当前比较流行的MVC框架,在Android中:

  • 视图层(View)

一般采用XML文件进行界面的描述,这些XML可以理解为AndroidApp的View。使用的时候可以非常方便的引入。同时便于后期界面的修改。逻辑中与界面对应的id不变化则代码不用修改,大大增强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 控制层(Controller)

Android的控制层的重任通常落在了众多的Activity的肩上。这句话也就暗含了不要在Activity中写代码,要通过Activity交割Model业务逻辑层处理,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Android中的Actiivity的响应时间是5s,如果耗时的操作放在这里,程序就很容易被回收掉。

  • 模型层(Model)

我们针对业务模型,建立的数据结构和相关的类,就可以理解为AndroidApp的Model,Model是与View无关,而与业务相关的(感谢@Xander的讲解)。对数据库的操作、对网络等的操作都应该在Model里面处理,当然对业务计算等操作也是必须放在的该层的。就是应用程序中二进制的数据。

3.MVP设计架构

在App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某一部分的代码量过大,虽然做了模块划分和接口隔离,但也很难完全避免。从实践中看到,这更多的出现在UI部分,也就是Activity里。想象一下,一个2000+行以上基本不带注释的Activity,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吐。Activity内容过多的原因其实很好解释,因为Activity本身需要担负与用户之间的操作交互,界面的展示,不是单纯的Controller或View。而且现在大部分的Activity还对整个App起到类似IOS中的【ViewController】的作用,这又带入了大量的逻辑代码,造成Activity的臃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引入MVP框架。

MVC的缺点

  • View、Controller、Model 相互依赖,造成代码耦合。

  • 难以分工,难以将 View、Controller、Model 分给不同的人写。

  • 难以维护,没有中间件接口做缓冲,难以替换底层的实现。

什么是MVP?

MVP从更早的MVC框架演变过来,与MVC有一定的相似性:Controller/Presenter负责逻辑的处理,Model提供数据,View负责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VP框架由3部分组成:View负责显示,Presenter负责逻辑处理,Model提供数据。在MVP模式里通常包含3个要素(加上View interface是4个):

  • View:负责绘制UI元素、与用户进行交互(在Android中体现为Activity)
  • Model:负责存储、检索、操纵数据(有时也实现一个Model interface用来降低耦合)
  • Presenter:作为View与Model交互的中间纽带,处理与用户交互的负责逻辑。
  • *View interface:需要View实现的接口,View通过View interface与Presenter进行交互,降低耦合,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Tips:*View interface的必要性

回想一下你在开发Android应用时是如何对代码逻辑进行单元测试的?是否每次都要将应用部署到Android模拟器或真机上,然后通过模拟用 户操作进行测试?然而由于Android平台的特性,每次部署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这直接导致开发效率的降低。而在MVP模式中,处理复杂逻辑的Presenter是通过interface与View(Activity)进行交互的,这说明我们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实现这个interface来模拟Activity的行为对Presenter进行单元测试,省去了大量的部署及测试的时间。

MVC → MVP

当我们将Activity复杂的逻辑处理移至另外的一个类(Presenter)中时,Activity其实就是MVP模式中的View,它负责UI元素的初始化,建立UI元素与Presenter的关联(Listener之类),同时自己也会处理一些简单的逻辑(复杂的逻辑交由 Presenter处理)。

MVP的Presenter是框架的控制者,承担了大量的逻辑操作,而MVC的Controller更多时候承担一种转发的作用。因此在App中引入MVP的原因,是为了将此前在Activty中包含的大量逻辑操作放到控制层中,避免Activity的臃肿。

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

  • (最主要区别)View与Model并不直接交互,而是通过与Presenter交互来与Model间接交互。而在MVC中View可以与Model直接交互

  • 通常View与Presenter是一对一的,但复杂的View可能绑定多个Presenter来处理逻辑。而Controller是基于行为的,并且可以被多个View共享,Controller可以负责决定显示哪个View

  • Presenter与View的交互是通过接口来进行的,更有利于添加单元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MVP的优点如下:

1、模型与视图完全分离,我们可以修改视图而不影响模型;

2、可以更高效地使用模型,因为所有的交互都发生在一个地方——Presenter内部;

3、我们可以将一个Presenter用于多个视图,而不需要改变Presenter的逻辑。这个特性非常的有用,因为视图的变化总是比模型的变化频繁;

4、如果我们把逻辑放在Presenter中,那么我们就可以脱离用户接口来测试这些逻辑(单元测试)。

具体到Android App中,一般可以将App根据程序的结构进行纵向划分,根据MVP可以将App分别为模型层(M),UI层(V)和逻辑层§。

UI层一般包括Activity,Fragment,Adapter等直接和UI相关的类,UI层的Activity在启动之后实例化相应的Presenter,App的控制权后移,由UI转移到Presenter,两者之间的通信通过BroadCast、Handler或者接口完成,只传递事件和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UI层通知逻辑层(Presenter)用户点击了一个Button,逻辑层(Presenter)自己决定应该用什么行为进行响应,该找哪个模型(Model)去做这件事,最后逻辑层(Presenter)将完成的结果更新到UI层。

MVP架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加入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

转移逻辑操作之后可能部分较为复杂的Activity内代码量还是不少,于是需要在分层的基础上再加入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

具体做法是在Activity内部分层。其中最顶层为BaseActivity,不做具体显示,而是提供一些基础样式,Dialog,ActionBar在内的内容,展现给用户的Activity继承BaseActivity,重写BaseActivity预留的方法。如有必要再进行二次继承,App中Activity之间的继承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

  • Model内部分层

模型层(Model)中的整体代码量是最大的,一般由大量的Package组成,针对这部分需要做的就是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做好模块的划分,进行接口隔离,在内部进行分层。

  • 强化Presenter

强化Presenter的作用,将所有逻辑操作都放在Presenter内也容易造成Presenter内的代码量过大,对于这点,有一个方法是在UI层和Presenter之间设置中介者Mediator,将例如数据校验、组装在内的轻量级逻辑操作放在Mediator中;在Presenter和Model之间使用代理Proxy;通过上述两者分担一部分Presenter的逻辑操作,但整体框架的控制权还是在Presenter手中。Mediator和Proxy不是必须的,只在Presenter负担过大时才建议使用。

最终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VP代码实例

我们来看看MVP在Android开发中是怎么应用的吧!!

我们用另一个例子来解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核心的代码是MVP部分。

这里我们首先定义了MVP模式中的最顶层的View和Presenter,在这里分别是BaseView和BasePresenter,它们在该项目中是两个空的接口,在一些项目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这两个接口中添加自己需要的方法。

然后,我们定义了HomeContract。它是一个抽象的接口,相当于一层协议,用来规定指定的功能的View和Presenter分别应该具有哪些方法。通常,对于不同的功能,我们需要分别实现一个MVP,每个MVP都会又一个对应的Contract。笔者认为它的好处在于,将指定的View和Presenter的接口定义在一个接口中,更加集中。它们各自需要实现的方法也一目了然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public interface HomeContract {
   

    interface IView extends BaseView {
   
        void setFirstPage(List<HomeBean.IssueList.ItemList> itemLists);
        void setNextPage(List<HomeBean.IssueList.ItemList> itemLists);
        void onError(String msg);
    }

    interface IPresenter extends BasePresenter {
   
        void requestFirstPage();
        void requestNextPage();
    }
}

HomeContr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