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你至少要知道这些!

本文介绍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一般工艺,包括物化处理法、生化处理法及组合处理方法。重点讨论了“预处理+两级DTRO”组合工艺,详细阐述了其预处理和两级碟管式反渗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一般工艺包括物化处理法、生化处理法和两者组合处理方法。

物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简单、直接、效果明显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前处理及深度处理过程中。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物化法包括混凝、沉淀、吸附、吹脱法、高级氧化法、离子交换法、膜法等。常用的膜技术包括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生化处理法是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处理效率高,不会出现化学污泥等造成二次污染。生物处理法具体的工艺形式有厌氧生物处理(UASB、IC、UBF、AF等)和好氧生物处理(氧化沟、A/O、SBR等)。

综合以上处理技术的特点,结合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单一的处理方法无法实现出水的达标排放,根据现有渗滤液处理设施的具体运行情况和已有的工程经验,工艺设计中一般应优先考虑耐冲击负荷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工艺。因此,目前我国渗滤液处理实际工程中多采用组合处理工艺,常见的有“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预处理+两级DTRO”组合工艺、“预处理+机械蒸发+深度处理”三种组合工艺。以“预处理+两级DTRO”组合工艺举例。

预处理+两级DTRO”组合工艺

“预处理+两级DTRO”组合工艺

预处理:预处理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后续碟管式反渗透膜的进水水质,保护膜组件的高效运行。渗滤液中难溶解的钙、镁、钡、硅等无机盐直接进入到后续的反渗透系统中被高倍浓缩,当其浓度超过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时将会在膜表面产生结垢现象,影响膜组件的正常运行。根据实际工程设计,本工艺中预处理多采用水质调节和物理截留的方法。

该预处理工艺也可采用技术较成熟的混凝、沉淀工艺,尤其是膜系统浓缩液采用回灌处理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浓缩液中污染物的积累容易导致膜组件操作压力上升,影响到其正常运行,采用混凝、沉淀工艺能够更有效地优化膜系统的进水水质。

两级碟管式反渗透(DTRO)系统:碟管式膜的膜组件构造与传统的卷式膜截然不同,碟管式反渗透系统(DTRO)具有专利的流道设计形式,能有效避免膜堵塞和浓度极化现象,适应更恶劣的进水条件,其前端的预处理工艺要求也相对简单。而且,膜组件使用寿命长,组件易于维护,过滤膜片更换费用相对较低(组件内部任何单个部件均允许单独更换)。

工艺特点:“预处理+两级碟管式反渗透(DTRO)”处理系统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积相对常规处理工艺小。但与常规处理工艺一样需要考虑浓缩液的处理处置问题,本工艺属于单纯的物理截留工艺,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多被截留到浓缩液中,因此浓缩液处理难度更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