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机器你见过吗?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的爷爷——机械式通用计算机,也叫分析机,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由蒸汽机驱动,大约有30米长、10米宽。它使用打孔纸带输入,采取最普通的十进制计数。分析机的基本部件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组件相似。它具有任何现代机器的两个特征:中央处理器或CPU和内存。
查尔斯·巴贝奇,1791年12月26日出生于一个富有的银行家的家庭,曾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他在24岁时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参与创建了英国天文学会和统计学会,并且还是天文学会金奖获得者;是巴黎伦理科学院、爱尔兰皇家学会和美国科学学院的成员之一。
1819年,巴贝奇造访了光之城,并查看了未出版的手稿,手稿上写满了一页又一页的表格。他想,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更快地制作出这样的表格,用更少的人力,更少的错误,那该有多好。他想到了工业革命创造的众多奇迹。如果富有创造力和勤奋的发明家能够发明轧棉机和蒸汽机车,那么为什么不能发明一台进行计算的机器呢?
巴贝奇回到英国后,决定制造这样一台机器。他的第一个构想是一台差分机,它基于有限差分原理工作,即通过重复加法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而无需使用乘法或除法。
1822年巴贝奇 亲自动手打造出来了小型差分机演示模型:差分机零号。 并提交了《论机械在天文及数学用表计算中的应用》的论文。 但是天文学会回复:您的研究实在太过于深奥,恐怕我们书刊的订阅者中没有一个人能看得懂。
1823年,他从英国政府获得了1500英镑,这些钱在当时可以买下英国伦敦的房子了,巴贝奇聘请工程师约瑟夫·克莱门特开始制造差分机。
克莱门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工程师,他向巴贝奇提出了改进建议,巴贝奇允许克莱门特实施他的一些想法。1832年 十年的时间里,他与工程师克莱门特研制出来了十分之一的差分机。 有六根轮轴,几十个竖轮,只能进行六位数的计算和两位数的差分方程。
因为要想制作出高性能的差分机,需要制造高精度的齿轮进行匹配, 但是在当时的制造工业下,还远远不足以制造出如此精密的机器。 政府此时已经投入了一万七千英镑,而且还没有一个结果, 以为他们是在合伙牟取暴利,后来就没有投入一分钱了。1833年,两人因协议条款而闹翻,克莱门特辞职,结束了差分机的研发工作。
1842年 阿达·洛芙莱斯伯爵夫人加入, 正是因为1833年巴贝奇在一次晚宴中演示自己的差分机模型,小阿达被差分机深深的吸引住了,并决定和巴贝奇并肩作战。
阿达是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不到十岁就学习了欧几里得的数学理论并自学了微积分、函数方程等数学知识,下一篇章我们再来详细介绍历史上第一位程序员。

经过巴贝奇和阿达一起的构想,他们迸发出了一个伟大的机器设想——分析机:可以通过计算指令的形式来计算存储所有数学计算。那如何灵活的操作机器按不同的算式进行计算呢?这时候不得不提科学家们善于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其灵感来源:雅卡尔提花机(一种在1804-05年间开发的织布机,可以自动创建各种布料图案),通过打孔卡片将不同颜色的线穿过孔洞,设计好的图案就能根据不同卡片的打孔位置完整的织在衣物上。有孔没孔就相当0和1,也对应提花机的话本显花不显花。打孔卡还会存储指令,机器可以不按顺序执行这些指令。整个操作由一名操作员监督,但蒸汽将为其提供动力,转动曲柄、移动凸轮和连杆并旋转齿轮。这个时候的分析机已经具备了我们目前使用的计算机的组件:输入、输出、运算室、存储室。
而软件方面就是阿达的贡献:求解伯努利数的数学指令,这也是在1843年底人类计算机历史上第一套算法程序。阿达用了余生来潜心研究分析机的可编程性, 为后来一百多年的人类提供了跟多的思路。
1852年 阿达去世,她曾经说过: 分析机的思想,就像是静静躺在黑暗橱柜里,慢慢泛黄的蓝图,等待着被后世再次偶然发现,人们常说,未来发生的事情可能会提前埋下伏笔 虽然经常是悲伤的伏笔,但它们有时也会提前发出光芒。
1871年 巴贝奇带着遗憾离世,离世前他曾经说过: 我真愿意,放弃剩下不管多少活着的日子,只希望能在五个世纪后的未来,生活上三天,哪怕只有三天就好。
巴贝奇追了一辈子的梦, 因为科技发展的程度还没有到达巴贝奇梦想的时代, 但为后续的科技提供了很多思路,推动了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