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酒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众所周知饮酒不当也会给健康带来诸多隐患;无奈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饮酒的那些事儿,让你在不得不举杯时,也能尽量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一、饮酒前的准备
空腹饮酒犹如让酒精在胃里 “横冲直撞”,对胃黏膜的刺激极大。所以,饮酒前一定要先给胃 “打个底”。吃点富含脂肪的坚果、高蛋白的肉蛋类或者高碳水化合物的馒头、面包等。这些食物就像胃黏膜的 “守护者”,能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
比较简单便捷的方法是在饮酒前半小时左右喝一杯温牛奶或者酸奶,它们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同时,补充一些糖水,能提升身体的血糖水平,增强肝脏的解酒能力。
如果近期身体原因不能饮酒,从一开始就必须做好拒酒的准备,不论怎么劝酒,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二、饮酒中的诀窍
避免混饮。饮酒时,很多人喜欢搭配碳酸饮料,觉得这样口感更好。但其实,这是个误区。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让胃迅速膨胀,就像给酒精打开了一条 “快速通道”,使其更快地从小肠进入血液,让你不知不觉就喝多了。所以,还是选择单纯的酒水为好。
饮酒的速度也大有讲究。千万不要 “一口闷”,因为乙醇进入血液的速度相当快,短短几分钟就能到达,而在 30 - 120 分钟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会达到峰值。慢慢品味,不仅能更好地享受酒的风味,还能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代谢酒精,降低醉酒的风险。
“酒食搭配” 也很重要。饮酒会大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尤其是 B 族维生素,而这些维生素对身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至关重要。所以,在饮酒过程中,不妨多吃点粗杂粮、绿叶蔬菜、豆制品等富含 B 族维生素的食物,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酒精对身体的损害。
重点:不要把不同种类的酒混在一起喝。各种酒的成分不同,混合后可能会在体内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让身体难以适应。而且,这样会使高浓度的酒精更快地被吸收和渗透到身体各个部位,对肝脏、肠胃等器官的伤害成倍增加。
此外,别忘记在饮酒时多喝白开水。水可以稀释酒精,促进其排出体外,减轻身体的负担,缓解饮酒后的不适症状。
三、饮酒后的注意事项
酒足饭饱后,有些人习惯马上喝杯茶来解酒,尤其是浓茶。但实际上,这是个错误的做法。酒精在肝脏的代谢需要 2 - 4 个小时,而浓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会使身体进一步脱水,同时还会促使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影响肾脏功能。
同样,咖啡也不是解酒的好选择。咖啡中的咖啡因并不能加速酒精的代谢,反而会刺激神经中枢系统,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重身体的脱水情况,导致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更加严重。
饮酒后也不宜立刻洗澡。酒精会抑制肝脏的正常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此时洗澡,特别是热水澡,会使血管扩张,身体的热量加速散失,容易因为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甚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如果饮酒过量导致醉酒,一定要特别注意防止误吸。醉酒后呕吐是常有的事,这时候要让醉酒者侧卧,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避免窒息等危险情况的发生。要是醉酒者出现行为举止失控、昏迷不醒等严重情况,一定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还有一个很多人可能会尝试的方法 —— 催吐。虽然催吐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酒精的吸收,但它也存在很大风险。催吐可能会加重恶心、呕吐的症状,甚至引发急性胰腺炎、贲门黏膜撕裂、大出血、反流性食管炎等严重问题。所以,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否则不要轻易尝试催吐。
饮酒虽可助兴,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了解这些饮酒的知识并合理运用,才能在社交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让我们举起酒杯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适量饮酒,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