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自己的wiki知识管理系统

搭建自己的wiki知识管理系统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cg4hkT5-1595156157156)(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FanHongchuang/notebook/master/docs/assets/images/material.png)]

本文小编将带大家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wiki系统。
开源的wiki系统有很多,比如:

小编选择使用的是MkDocs,因为它部署和使用都非常的简便,特别适合作为个人wiki知识管理系统。简单的说MkDocs就是将Markdown文件转换成静态的HTML网站,然后既可以在本地直接访问,也可以托管到远程服务器或者GitHub。

实战开始

1.安装MkDocs

1.1 Ubuntu系统


sudo apt-get install mkdocs

1.2 Windows系统

MkDocs目前支持Python2.7,3.4,3.6,3.7版本

  • 安装Python(请参考Python官网教程)
  • 安装pip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 安装MkDocs
pip install mkdocs

1.3 确认是否安装正确

mkdocs --version

2.创建一个Wiki

mkdocs new my-wiki
cd my-wiki

成功创建后,就如下图所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Ib4RfiMh-1595156157160)(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FanHongchuang/notebook/master/docs/assets/images/mkdocs.png)]

  • docs文件夹下存放的就是自己写的Markdown文章,系统默认会生成一个index.md文件
  • mkdocs.yml是wiki网站的配置文件(主题、目录、语言等)

3.预览wiki

  • 首先启动mkdocs服务
mkdocs serve
  • 然后打开浏览器输入127.0.0.1:8000访问wiki

如果以上步骤都执行成功,你将看到如下界面: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zpyH1cbd-1595156157164)(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FanHongchuang/notebook/master/docs/assets/images/mkdocs_preview.png)]

至此,一个wiki系统已经搭建完成,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向wiki系统中添加新的内容吧!

4.添加新内容

4.1 添加新的文字内容

  • 首先在docs文件夹下面创建test.md文件,并使用你喜欢的markdown编辑器写入内容,如下所示:
This is a new page.

# 一级标题

## 二级标题

### 三级标题
  • 编辑mkdocs.yml文件,写入以下内容:
nav:
    - Home: index.md
    - First: first.md

4.2 插入图片

在docs文件夹下创建images文件夹,并将图片放入此文件夹,然后在markdown文件中引用:

![mkdocs](images/mkdocs.png)

5.更换主题

mkdocs有多个主题可供选择,以满足不用用户的喜好,在此小编向大家推荐Material主题。

5.1 安装Material主题


pip install mkdocs-material

5.2 配置wiki使用Material主题

打开配置文件mkdocs.yml,写入以下内容:

theme:
  name: 'material'

6.将你的wiki站点托管到GitHub

  • 创建一个新仓库。 比如: https://github.com/user_name/repository_name
  • 初始化你的本地仓库(wiki), 添加远程仓库,提交本地修改并推送到远程仓库
cd my-wiki
git init
git add remote https://github.com/user_name/repository_name
git add .
git commit -m "first commit"
git push origin master
  • 部署你的wiki站点
mkdocs gh-deploy

现在你的wiki站点(HTML文件)在gh-pages分支,你的wiki站点(markdown文件)在master分支。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你的wiki

https://user_name.github.io/repository_name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边缘智能实验室”

  • 4
    点赞
  • 6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前后端分离是一种软件开发架构,将前端和后端的开发分离,使两者能够独立进行开发和部署。在实战wiki知识库系统中,前后端分离的代码实现如下: 前端部分: 前端主要负责页面的展示和用户交互,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进行开发。在实战wiki知识库系统中,前端的代码可以使用框架如Vue.js、React等来实现。前端需要通过和后端交互,获取数据并将其展示给用户。 前端代码的结构一般分为不同的模块,包括页面组件、路由配置、数据请求和处理等。页面组件用于展示各个页面的内容,路由配置用于将不同的页面映射到不同的URL,数据请求用于向后端发送请求获取数据,处理数据用于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 后端部分: 后端主要负责数据的处理和业务逻辑的实现,使用服务器端技术如Java、Python等进行开发。在实战wiki知识库系统中,后端一般采用RESTful API的方式,通过API接口向前端提供数据和服务。 后端代码的结构一般包括路由配置、数据模型、业务逻辑等模块。路由配置用于将不同的API请求映射到相应的处理函数,数据模型用于定义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业务逻辑用于实现具体的业务需求。 前后端交互: 前后端通过API接口进行通信,前端发送请求给后端获取数据或执行某些操作。后端接收请求后,根据请求的类型和参数进行相应的处理,并返回结果给前端。前端收到后端返回的数据后,进行相应的展示或后续的操作。 通过前后端分离的方式,实战wiki知识库系统的开发可以更加高效和灵活。前后端开发团队可以独立进行开发和测试,且前后端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提高了开发团队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同时,前后端分离也使系统更容易进行升级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