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2016》_3&4_读后感

3、农业起源

中间小段

莫名被科普了一下五谷和六畜,但是百度了一下发现有点不一样啊

五谷:
百度: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视频谷子(稷、粟、小米),糜子(黍、黄米)、稻谷(稻)、大豆(菽)、小麦(麦)

六畜:狗,猪、鸡、羊、牛、马

结尾升华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定居范围的扩大,史前社会形成的部落联盟不断扩张,内外部矛盾日益激化,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的农业部落联盟,成功的完成了从原始文化向邦国文明的过渡,标志着文类文明形成的国家随之产生。
世界文明史上,农业的发明与定居聚落的涌现,正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中华文明,在诸大河流域相续发祥的共同起点。

我自己的感悟or想法

这集结尾处提到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地表调查显示共有房址一百五十余座,布局规整,分为东中西三个区,每座房的面积大致都是在四十到六十平方米,在中心部分,并排着两个大的房址,每座房都达到一百四十平米。由此推测,这两间房是非常重要的房子,可能是这个部落最重要的人物居住的。
其实这种推测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里面说到,这个遗址经过研究发现,已经存在等级制度,因此,部落中心,居住面积比较大的房址是部落首领一类的人居住也是合理的
但是,弹幕提出了好几种不一样的想法

  1. 祭祀
  2. 养猪
  3. 祠堂

虽然乍一看有点搞笑,但是往深层方面想也不无道理
1、那个时代,是科学这个词几乎还没有出生的时代,大家都对神明有着特殊的敬畏与崇拜,无论是耕种,婚嫁,斗争都有可能需要神的指示。
2、真的不要笑,我其实下意识也有这种想法。肯定是前面的人猪合葬那里被带走了(不是)。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是已经有驯服猪的举措,用来养猪也是很有可能的。虽然以我们现代人的想法来说在居住区最中心养猪可能不太合适,无论是气味还是气味还是气味来说,但在遥远的几千年前,当猪作为食物中具有强烈的的安全感和物质保障,也为了避免猪逃跑或是有人起了贪欲,在居住区最中心养猪也不是没有可能(可能里面还有鸡之类的呢)
3、古代的部落联盟很多时候属于一个氏族,虽然当时是否已经对先祖产生相关的概念还不好说,但只是想法嘛,最起码对于我们所知的封建时代来说,是祠堂还是很具有可能性的。

4、文明起源

中间小段

1、牛梁河的是三环石坛,北京的天坛也是三环
三环分别象征南回归线、赤道和北回归线,代表太阳直射这三条线时出现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所以古人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这里的一是指宇宙,二是指阴阳,三就是指这三条线

2、内蒙古兴隆沟,距离牛河梁130多公里,最后推测(或证实),兴隆沟,就是牛河梁祭坛的主人,牛河梁是它的祭祀中心和埋葬中心。
礼仪中心远离居住区,这也是我们民族一直延续下来的习俗,是中华民族祭祀文化的起源,类似于北京的十三陵和天坛。
下面是可爱弹幕:
一百三十多公里,在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的时代,长途跋涉全凭信仰
类比一下故宫和天坛的距离
至今如此,火葬场在市郊,公墓更远
当年这个地方得有多特殊才能让他们走这么远

3、讲到良渚古城,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一千七百米,南北约一千九百米,总面积约三百多万平方米。城墙基础部分一般宽约四十到六十米,局部可达一百多米,现存最高处约四米左右。城墙墙体主要用黄土夯筑,黄土地部铺垫石头为地基,石头地基以下铺垫一层二十厘米左右的青胶泥,城墙内外都有壕沟,莫角山位于城中央略骗北的显要位置,明显是重心所在。考古学家们推测,良渚城墙土石方约一百二十万立方,莫角山约三百五十万立方,约需一万人工作四年(四个人工作一万年,bushi)。
在良渚古城我们确认之前,对于良渚遗址我们基于玉器,祭坛,莫角山大规模的建筑,我们当时的说法是,良渚代表了中国文明的曙光,就相当于在这个门槛上,将要迈进来了还没进来,就在这个临界点上面。但在发现良渚古城之后,就认为它实际上已经迈进了文明的时代。
良渚古城巍然屹立,其内有以高耸的莫角山为核心的建筑群,其外水网密布,沟通着处处村邑和千顷稻田,祭坛和墓地散步其间,水利设施环护外围,整体规划,万人之力,数年之功。我们已经有了更充分的理由相信,反山大墓中执钺佩玉的墓主是可以指点河山号令万人的王者,良渚遗址群是王者之都。
感觉有意义的弹幕:
城中之王谓之国
这么坚固的防御明显不是防野兽的,那么他们的敌人是谁呢…(其实未必,野兽也很可怕的其实)
良渚古城,应该和金字塔是同时期的
真的是与金字塔同时代,吃亏在气候了(hhhhhhhh)
城市的出现是建立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说,城墙围起来的,外部是蛮荒,内部就是文明

半结尾升华

中华文明起源,它的内涵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中华文明,还有包括我们现在的多民族一体的国家,我们能把它追溯到什么时候,在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它最初的模样,在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一个文化的实体,然后我们可以管他叫中国,或者最初的中国,其实我们要探索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中华文明,两个含义,当时又有了中华,社会还又发展,可以叫进入文明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叫中华文明出现了。

在经历了各区域的文明化齐头并进的均势局面之后,注重务实和世俗化的华夏集团在黄河中游脱颖而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强势崛起(BC2070-BC1046)。

我自己的感悟or想法

这期讲到的精美玉器,彩陶,建筑都令我们极其震撼,在弹幕上敲击666和厉害了之余也不禁让人产生更深的联想,就像美国纪录片《古代奇迹》中的很多远古时期的建筑—用我们认为的当时的生产条件所无法实现的—都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及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种描写的之前在西方出土的堪比现代化的排水系统,浴缸等生活用品等,我们无法直接断定,文明是否出现过断层。或许所谓的远古时期,比现代生活还现代。这种想法还怪有趣~

叮咚!你的好友夏即将上线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