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其他电源而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散热量要大得多,因此对系统热设计的要求非常严格。直流充电桩的功率范围通常为30KW、60KW和120KW,其效率普遍在95%左右,这意味着约有5%的能量会转化为热损耗。因此,热损耗分别为1.5KW、3KW和6KW。对于户外设备来说,这些热能必须被有效地排出设备以防止设备老化加速。同时,还需要进行防水和防尘处理,以避免发生电子设备短路和信号干扰的情况。
很多人对充电桩散热问题和如何散热提出了很多疑问,那么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说明一下。
当前,充电桩管理系统的制冷技术主要分为四种常见类型:自然冷却(依赖于散热片散热)、强制空气对流冷却、水冷却系统以及空调制冷。
但鉴于体积限制、成本控制及可靠性需求等多方面考量,多数企业倾向于采用强制空气对流冷却作为解决方案。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引入尘埃、腐蚀性气体及湿气等不利因素。
充电桩平台解决方案的散热设计分为两大块:一是充电模块的散热,二是机箱整体的散热。
由于充电模块内置于机箱内,因此防护重点落在机箱的结构设计上。一种既简单又经济的做法是,在机箱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计成百叶窗样式,同时在出风口安装风扇,以此抽走由模块内部风扇排出的热量,实现有效散热。
常见的几种有效的散热方法:
1、独立风道技术
独立风道技术通过将PCBA完全密封,使得热源器件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到散热器的齿片上。这种方式中,风扇只需对散热器齿片吹风或抽风就能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低噪音和高防护。
2、灌胶隔离型技术
灌胶隔离型技术采用导热灌封胶对PCBA进行灌封,这不仅提高了PCB的防水防尘性能,还加快了热量的散发。
3、优化的通风系统
对于直流充电桩,优化的通风系统是关键。例如,150kw直流充电桩采用了EVR700-15000型功率模块,模块自带风扇,通过后侧加装抽风风扇的强迫空气冷却方式,有效地将热量通过冷空气带出,确保元器件温升在有效范围内。
总的来说,充电桩作为电能传输与存储的设备,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引发火灾、电击等安全事故。通过智能化、可视化的充电桩综合管理平台,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充电桩的正常工作状态,从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用户和设备的安全。
TSINGSEE充电桩融合管理平台支持私有化部署服务,可提供设备监控、场站视频监控、计费管理和故障预警功能,确保充电桩的正常运行。系统支持充电桩状态监测,比如设备上线/离线、设备数量统计、充电端口统计、设备故障统计等。
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桩解决方案基于管理运营平台,覆盖业务与应用、数据传输与梳理、多端开发、搭建等模块,融合AI、5G、Wi-Fi 、移动支付等技术,实现充电基础设施由数字化向智能化演进。
随着智慧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散热问题不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智能温控系统、优化的散热设计以及环境适应性管理,我们能够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充电桩的温度,确保其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智慧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充电桩的性能和可靠性,还极大地增强了用户体验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