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Java接口(Interface)是一些方法特征的集合,一个接口只有方法的特征,而没有方法的实现,因此当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地方被实现时,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行为。
比如java.lang.Runnable是一个接口,其源代码为:
-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在Java语言规范中,一个方法的特征仅包括方法的名字、参数的数目、种类和顺序不同,而不包括方法的返回类型、参数的名字以及所抛出的异常。当Java编译器检查方法的重载(Overload)时,会根据这些条件判断两个方法是否是重载方法。但是在Java编译器检查方法的重写(Override)时,会进一步检查两个方法(超类和子类)的返回类型和抛出异常是否相同。
说明:重载是同一个类的不同方法之间由于其 方法名相同,参数的数目、种类、顺序的不同;当方法被调用时,JVM根据不同的参数样式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执行。重写(Override),也就是覆盖,是子类将父类中的方法在子类中重新实现。 子类必须和父类完全相同,并且其可见性不能小于父类的可见性,即若父类是protected则子类只能是protected/public的; 若父类有异常抛出,子类抛出的异常必须和父类异常相同或是其子类异常。
Java接口的方法必须是public abastract的,且接口不能有构造方法;变量必须是是public static final的(实际上就是常量)。
Java接口的常见用法:
(1).单方法接口,如java.lang.Runnable、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等
(2).标识接口,如java.io.Serializable等
(3).常量接口,即使有Java接口来声明一些常量,如com.lcr.sat.SatConstants
在Java语言中,类有两种,一种是具体类,另一种是抽象类。具体类可以实例化,抽象类不可以实例化。抽象类仅提供一个类型的部分实型。抽象类可以有实例变量,以及一个或多个构造方法。抽象类应该拥有尽可能多的共同代码,拥有尽可能少的数据。
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则OCP(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抽象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在Java语言中,继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类对接口的实现,称作 接口继承;另一种是类对类的继承,称作 实现继承。继承代表“一般化/特殊化”的关系,其中基类代表一般,而衍生类代表特殊,衍生将基类特殊化或扩展化。使用继承关系的条件如下:
(1).has-a使用聚合关系,is-a使用继承关系。
has-a是对象和它的成员的从属关系 ,同一种类的对象,通过它们的属性的不同值来区别。比如一台PC机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另一台PC机的操作系统是Linux。操作系统是PC机的一个成员变量,根据这一成员变量的不同值,可以区分不同的PC机对象。
。
is-a是一种继承关系。比如PC机是计算机,工作站也是计算机。PC机和工作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但都继承了计算机的共同特性。因此在用Java语言实现时,应该将PC机和工作站定义成两种类,均继承计算机类。
(2).子类需要扩展超类,但不必重写(Override)超类的方法。
从语法定义看抽象类和接口
- public abstract class DemoAbstractClass {
- abstract void methodOne ();
- abstract void methodTwo ();
- void methodThree () {
- /** */
- }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DemoAbstractClass {
abstract void methodOne ();
abstract void methodTwo ();
void methodThree () {
/** */
}
}
- public interface DemoInterface {
- void methodOne ();
- void methodTwo ();
- void methodThree ();
- }
public interface DemoInterface {
void methodOne ();
void methodTwo ();
void methodThree ();
}
在abstract class方式中,DemoAbstractClass可以有自己的数据成员,也可以有非 abstract的成员方法,而在interface方式的实现中,DemoInterface只能够有静态的不能被修改的数据成员(也就是必须是public static final 的,不过在interface中一般不定义数据成员),所有的成员方法都是abstract的。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face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abstract class。
从设计理念看抽象类和接口
- abstract class DoorAbstractClass{
- abstract void open();
- abstract void close();
- }
abstract class DoorAbstractClass{
abstract void open();
abstract void close();
}
- interface DoorInterface{
- void open();
- void close();
- }
interface DoorInterface{
void open();
void close();
}
其他具体的Door类型可以extends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的DoorAbstractClass或者implements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的DoorInterface,抽象类和接口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现在要求Door要具有报警的功能,我们可以在抽象类Door中增加一个报警方法alerm(),如下:
- abstract class DoorAbstractClass{
- abstract void open();
- abstract void close();
- abstract void alerm();
- }
abstract class DoorAbstractClass{
abstract void open();
abstract void close();
abstract void alerm();
}
- interface DoorInterface{
- void open();
- void close();
- void alerm();
- }
interface DoorInterface{
void open();
void close();
void alerm();
}
然后再通过子类实现抽象类或接口即可。
- class AlarmDoor extends DoorAbstractClass{
- void open(){…}
- void close(){…}
- void alerm(){…}
- }
class AlarmDoor extends DoorAbstractClass{
void open(){…}
void close(){…}
void alerm(){…}
}
- class AlarmDoor implements DoorInterface{
- void open(){…}
- void close(){…}
- void alerm(){…}
- }
class AlarmDoor implements DoorInterface{
void open(){…}
void close(){…}
void alerm(){…}
}
这种方法违反了 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个核心原则ISP(接口隔离原则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在Door的定义中把Door概念本身固有的行为方法和另外一个概念"报警器"的行为方 法混在了一起。这样引起的一个问题是那些仅仅依赖于Door这个概念的模块会因为"报警器"这个概念的改变(比如修改alarm方法的参数)而改变,反之依然。
既然open、close和alarm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ISP原则应该把它们分别定 义在代表这两个概念的抽象类中。定义方式有:这两个概念都使用abstract class 方式定义;两个概念都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一个概念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另一个概念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
由于Java语言不支持多重继承,所以两个概念都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是不可行的。后面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它们的选择却反映出对于问题领域中的概念本质的理解、对于设计意图的反映是否正确、合理。
如果两个概念都使用interface方式来定义,那么就反映出两个问题:1、我们可能没有 理解清楚问题领域,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到底是Door还是报警器?2、如果我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理解没有问题,比如:我们通过对于问题领域的分 析发现 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和Door是一致的。那么都使用interface方式实现时,就没有能够正确的揭示我们的设计意图,因为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上反映不出 上述含义。
如果我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理解是: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是Door,同时它有具有报警的功能。我们该如何来设计、实现来明确的反映出我们的意思呢?前面已经说过, abstract class在Java语言中表示一种继承关系,而继承关系在本质上是"is-a"关系。所以对于Door这个概念,我们应该使用abstarct class方式来定义。另外,AlarmDoor又具有报警功能,说明它又能够完成 报警概念中定义的行为,所以报警概念可以通过interface方式定义。如下所示:
- abstract class Door {
- abstract void open();
- abstract void close();
- }
- interface Alarm {
- void alarm();
- }
- class Alarm Door extends Door implements Alarm{
- void open(){…}
- void close(){…}
- void alarm(){…}
- }
abstract class Door {
abstract void open();
abstract void close();
}
interface Alarm {
void alarm();
}
class Alarm Door extends Door implements Alarm{
void open(){…}
void close(){…}
void alarm(){…}
}
总结:其实abstract class表示的是"is-a"关系,interface表示的是"like-a"关系,大家在选择时可以作为一个依据,当然这是建立在对问题领域的理解上的,比如:如果我们认为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是报警器,同时又具有Door的功能,那么上述的定义方式就要反过来了。
举例1.
我定义了一个抽象类:BOEntity,该类对应于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即通过set/get方式来设置/获得字段对应的字段值。
- public abstract class BOEntity {
- Hashtable values;
- public BOEntity() {
- values = new Hashtable();
- }
- public Object getField(String name) {
- return values.get(name);
- }
- public int getIntField(String name) {
- return ((Integer) values.get(name)).intValue();
- }
- public long getLongField(String name) {
- Object l = values.get(name);
- if (l instanceof Long) {
- return ((Long) l).longValue();
- } else if (l instanceof Integer) {
- return ((Integer) l).intValue();
- }
- return Long.MIN_VALUE;
- }
- public String getStringField(String name) {
- if (values.get(name) == null) {
- return "";
- }
- return String.valueOf(values.get(name));
- }
- public boolean getBooleanField(String name) {
- Object v = values.get(name);
- if (v == null) {
- v = new Boolean(false);
- }
- return ((Boolean) v).booleanValue();
- }
- public void setField(String name, Object data) {
- values.put(name, data);
- }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BOEntity {
Hashtable values;
public BOEntity() {
values = new Hashtable();
}
public Object getField(String name) {
return values.get(name);
}
public int getIntField(String name) {
return ((Integer) values.get(name)).intValue();
}
public long getLongField(String name) {
Object l = values.get(name);
if (l instanceof Long) {
return ((Long) l).longValue();
} else if (l instanceof Integer) {
return ((Integer) l).intValue();
}
return Long.MIN_VALUE;
}
public String getStringField(String name) {
if (values.get(name) == null) {
return "";
}
return String.valueOf(values.get(name));
}
public boolean getBooleanField(String name) {
Object v = values.get(name);
if (v == null) {
v = new Boolean(false);
}
return ((Boolean) v).booleanValue();
}
public void setField(String name, Object data) {
values.put(name, data);
}
}
在我们程序的其他地方,我们使用User、Gorup、LogEntry分别继承了该抽象类BOEntity,并实现了IUser、IGroup、ILogEntry接口。
- public class LogEntry extends BOEntity implements ILogEntry, LCRConstants {
- IFieldDef getFieldDef(String fieldname);
- }
public class LogEntry extends BOEntity implements ILogEntry, LCRConstants {
IFieldDef getFieldDef(String fieldname);
}
说明:这里对于抽象类和接口的理解与AlarmDoor中的理解刚好反了过来,即这里的LogEntry本质上"is-a" BOEntity,另外它还有一些ILogEntry的功能。LogEntry调用其父类的方法可以获得给定字段名称的字段值,但是,通过ILogEntry定义的getFieldDef(String fieldName)方法可以取得LogEntry的字段定义,包括字段的名称、在数据库中对应的列名称、字段类型、数据长度、是否必须等ILogEntry才有的功能。
若User继承BOEntity而实现IUser接口的时候,User调用父类BOEntity取得其值的方式是一样的,同样可以通过IUser定义不同于ILogEntry的方法。
User user = new User();然后给user添加name/value,并将User的name/value的形式调用bo的setField()方法,这样在以后需要值的地方就可以直接通过bo来获得;当需要查看User类的字段的详细信息的时候,可以使用IUser定义而User类自身实现的方法来查看了。
总结:抽象类为子类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调用,而接口提供额外的、不同于其他实现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