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 数据库表设计的基本原则

4 篇文章 0 订阅
2 篇文章 0 订阅

> 由于mongo 是非关系型数据库,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几乎什么格式都能存,这也就造成了在使用场景上可以很灵活和随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如果能合理的设计数据库的表,去优化表之间的关联关系,我相信可以极大的提升使用性能和体验。

以下是我在实际应用场景下,总结出的一些数据库表的设计原则。

## 1. 一对多:Modeling One-to-Few

```
{
  name: 'devlifestyle',
  age: "86",
  addresses: [
    { street: "西湖街道", city: "杭州", province: "浙江" },
    { street: "常州大学", city: "苏州", province: "江苏" },
  ]
}
```

> 优点:不需要多次查询,一条指令就能获取所有数据
>
> 缺点:无法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例去访问地址

## 2. 一对许多:One-to-Many

拿我之前做的 [ai智能穿搭系统](https://chat.jzxer.cn) 为例,如果它里面有一个 **label** 模块用来记录衣服相关的标签(标签的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并且可能未来会在某些交互场景下单独复用,那在数据库的表现大概是这样:

```
// 标签表
{
  _id: ObjectId(Tag1)
  label: '暗黑',
}

// 衣服表
{
  _id: ObjectId(Cloth1)
  color: 'red',
  url: 'chat.jzxer.cn/image/shirt.jpg',
  size: 28,
  labels: [
    ObjectId(Tag1),
      ObjectId(Tag2),
  ]
}
```

> 注意:在这种模式下,父级嵌套数据量不宜过多,例如在该表中的label应该保持在12以内,或者更少。

## 3. 一对特别多:One-to-Squillions

这个场景非常普遍,拿一个服务器运维管理后台来说,当这个管理后台录入了多个服务器,而我希望从某一台服务器中存取数据时,由于日志一般数量体积都非常庞大,而 mongodb 的文档有16M的体积限制,所以它的表设计大概如下:

```
// 服务器表
{
  _id: ObjectId(Host1),
  ip: "10,0,9.3",
  name: "blog.jzxer.cn"
}

// 日志表
{
  _id: ObjectId(Log1),
  ip: ObjectId(Host1),    // 服务器Id 
  time: new Date(),
  message: "what you say?"
}
```

比如我想通过该表找到 '10.0.9.3' 这台服务器下的 2000 条 Log 数据

## 4. 总结

本文介绍了三种最常见的数据表设计原则:

1.  一对少
1.  一对多
1.  一对非常多

合理的设计数据表结构,有利于产品后续的拓展性和性能的发展。

多花点时间在架构设计上,磨刀不误砍柴工,所有好的产品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我是dev,下期见(太懒了我,更新频率太低)

[个人博客](blog.jzxer.cn)

[灵感中心](note.jzxer.c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