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总结(5)-(第五章 RFID中间件与系统集成技术)
第五章 RFID中间件与系统集成技术
1、中间件:(基础软件)
核心目的:
(1)分开软硬件(2)提供功能支持
为应用软件提供开发和运行的环境,允许用户灵活高效的开发、集成复杂的应用
中间件意义:
- 是RFID运作的中枢
- 中间件架构设计是RFID应用核心技术之一
- 中间件是一种面向消息的中间件
- 信息以消息模式在程序之间传递
- 异步的传送方式
- 除传递消息外,还要具备数据编解码,安全性,数据广播,错误修复,网络资源定位等服务
- 是连接读写器和企业应用的纽带
2、中间件体系结构
边缘层:
靠近读写器的逻辑层
- 主要负责:
- 过滤,减少RFID数据
- 处理RFID复杂事件,防止无用数据涌入应用系统
- 读写器的接入与管理
集成层:
与应用系统衔接的部分
3、中间件的工作
(1)是用来加工,处理来自读写器的所有信息和事件的软件
(2)对标签数据进行过滤、分组和计数,减少网络系统的数据量,防止误读,多读信息
(3)负责多类读写器设备的连接,协调(接口)
(4)负责将原始的RFID数据转换为面向企业业务领域的结构化数据,发送给企业应用系统
4、RFID中间件平台的层次结构
信息发布层:数据服务接口
事件处理层
数据采集层(边缘层):设备管理系统
5、RFID中间件的事件处理
事件处理层是中间件的核心
主要包括对事件的:
描述、过滤、挖掘、聚合、响应、储存
事件描述:
主要是分类
事件的语义聚合程度:
简单事件、复杂事件
事件的分层角度:
底层事件(实际)、高层事件(自定义,虚拟)
响应角度:
常规事件、异常事件
事件过滤:
在大量的事件中发现有用的和重要的,过滤冗余、无关数据
目的:
减少事件数量
目前尚无统一、成熟的过滤规则和标准
主要操作:
分组、计数、冗余删除等
事件挖掘:
基于事件之间的时、空、因果关系及事件属性,实时的从大规模事件集合中提取模式的过程
提取出的模式是事件聚合的基础
事件聚合:
由匹配某种模式的事件集合聚合成符合应用需求的高层事件的过程
事件响应:
由聚合产生的应用级别高层事件,触发用户预设的行为动作,为反应式应用和主动式应用提供支持
事件存储:
当前主要目标是更高效的处理大批量数据,减少
对后台数据库的频繁访问
因存储,查询带来的网络传输
6、分析对比三种企业RFID应用框架
(1)信息采集处理系统
- 构成:标签、读写器、应用系统
- 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执行效率高
- 前提:读写器型号已知,少量;场景已知
(2)企业在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要增加原料和产品的RFID追踪
中间件:
- 前端:集成不同型号的读写器,屏蔽协议差异
- 后端:过滤标签数据,总结出有意义的RFID事件
- 集成:集成多种企业现有系统
(3)企业希望获得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或合作企业的产品/原料信息
- 需求:RFID标签信息的跨企业,跨行业查询
- 方案:中间件通过网络访问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其他企业后端应用系统
7、RFID中间件的功能
(1)标签数据的读写
(2)“透明化”要解决的问题
兼容不同读写器的接口、识别不同标签存储器的结构
(3)数据的过滤和聚集
(4)RFID数据的分发
8、RFID业务集成平台的分层架构以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1)数据层集成:为业务集成提供标准数据
(2)功能层集成:为业务集成提供需要的功能
(3)事件层集成:为业务集成提供语义信息和事件触发机制
(4)总线层集成:完成面向服务体系的接口设计
(5)服务层集成:定义所有的服务标准和运行时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