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总结(6)


《RFID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总结(6)

1、选择标准

  • 电子产品编码类标准:EAN/UCC、EPC、GB18937(NPC)
  • 通信类标准:ISO/IEC、NFC、超宽带无线技术 LPWAN(NB-IOT、LoRa、LDSW)
  • 频率类标准:工作频率在应用区域的可用性、工作频率的相应传输速率、工作频率的射频识别系统的果机标准
  • 应用类标准

2、选择频率

使用的频率范围、工作频率与应用范围、频率特性与频率选择、我国的可用 频率

3、频率范围

  • 低频电子标签:30-300kHz
  • 中高频电子标签:3-30MHz
  • 超高频/微波电子标签:400MHz;800MHz;5.8GHz

4、运行环境

  • 数据读取。处理,传输各方面问题
  • 天线安装,传输距离等问题
  • 应用软件:基本不受平台和编程语言限制

5、接口方式

RJ-45(以太网水晶接口)、RS-232、RS-485/RS-422、802.11标准、Wiegand接口

6、系统要求:

(1)可伸缩性:

  • 数据量庞大:非阻塞I/O
  • 网络带宽瓶颈:批量数据传输
  • 系统瓶颈:改善数据库交互

(2)可用性:

  • 消除单点故障
  • 降低感知层对中央数据库的依赖:数据本地暂存,按需实时批量上传
  • 提高集成层可用性:负载均衡,系统冗余,分布式
  • 集群化数据库

(3)安全性
(4)互操作性:提高各层之间的互操作能力、读写器抽象层
(5)集成:RFID系统本身价值低;与企业系统集成后才能体现价值
(6)管理:设备管理、读写器管理
(7)消息传递:冗余;中断;传递顺序等问题

7、RFID项目实施的四个阶段:

(1)起步:

  • 建立开发环境;选择合作伙伴;制造、测试智能标签

(2)测试和验证:

  • 引入系统集成合作伙伴;集成多方面应用软件;集成仓库基本设施;对RFID合作伙伴的要求;寻找供应商;验证供应商选择

(3)试点:
目的:

  • 发现和修正设备异常
  • 检测各位置数据采集、传输的能力
  • 测试产品识别
  • 培训员工
  • 测试上下游兼容性
  • 标准生产环境测试
  • 压力测试

输出:

  • 实验测量结果
  • 系统集成方案的形成
  • 不同的标签和天线的确定
  • 纠错系统程序的编写
  • 标签放置位置、方式的确定

(4)实施:

  • 根据试点效果重新评估供应商
  • 资产保护计划
  • 可升级的固件
  • 可调整的解决方案
  • 提高投资收益率的标签打印方案

8、RFID应用系统发展趋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ETC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电子收费系统)

关键技术:
车辆自动识别(AVI):OBU与RSU通过DSRC通信完成OBU的一次读写

组成:

  • 车载单元(OBU)
  • 路侧单元(RSU)
  • 数据处理单元(DPU)

车辆自动分类(AVC):OBU中的车型信息,或车道的车型传感器测定
违章车辆抓拍(VES):照相机,图像传输,车辆识别组成
图像稽查系统、不依赖电子标签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