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Thread的线程间同步

禁止系统调度
上一节《 多线程导致的临界区问题》中由于 test1 线程被 test2 线程打断,才导致了我们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我们一般可通过关闭中断和调度器上锁这两种简单的途径来禁止系统调度,防止线程被打断,从而保证临界区不被破坏。

1、 关闭中断
线程中关闭中断保护临界区的结构如下:

复制代码
#include <rtthread.h>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test.h"

rt_uint32_t  g_tmp;/* 定义一个全局变量*/

/*  变量分配4字节对齐 */
ALIGN(RT_ALIGN_SIZE)

/*  静态线程的 线程堆栈*/
static rt_uint8_t thread1_stack[512];
static rt_uint8_t thread2_stack[512];

/* 静态线程的 线程控制块 */
static struct rt_thread thread_test1;
static struct rt_thread thread_test2;


static void test1_thread_entry(void* parameter);
static void test2_thread_entry(void* parameter);

void demo_thread_creat(void)
{
    rt_err_t result;

    /* 创建静态线程 : 优先级 16 ,时间片 2个系统滴答 */
    result = rt_thread_init(&thread_test1,
                            "test1",
                            test1_thread_entry, RT_NULL,
                            (rt_uint8_t*)&thread1_stack[0], sizeof(thread1_stack), 16, 2);

    if (result == RT_EOK)
    {
        rt_thread_startup(&thread_test1);
    }

    /* 创建静态线程 : 优先级 15 ,时间片 1个系统滴答 */
    result = rt_thread_init(&thread_test2,
                            "test2",
                            test2_thread_entry, RT_NULL,
                            (rt_uint8_t*)&thread2_stack[0], sizeof(thread2_stack), 15, 1);

    if (result == RT_EOK)
    {
        rt_thread_startup(&thread_test2);
    }

}

void test1_thread_entry(void* parameter)
{
    rt_uint32_t i;

    /* 调度器上锁,上锁后,将不再切换到其他线程,仅响应中断 */
    rt_enter_critical();

    g_tmp = 0;
    rt_kprintf("g_tmp=:%d \r\n", g_tmp);
    for(i=0; i<10000; i++)
    {
        g_tmp++;
    }
    rt_kprintf("g_tmp=:%d \r\n", g_tmp);

    /* 调度器解锁 */
    rt_exit_critical();
}

void test2_thread_entry(void* parameter)
{
    rt_thread_delay(1);// 1
    g_tmp++;
}
复制代码

把调度器锁住也能让当前运行的任务不被换出,直到调度器解锁。但和关闭中断有一点不相同的是,对调度器上锁,系统依然能响应外部中断,中断服务例程依然有可能被运行。
所以在使用调度器上锁的方式来做任务同步时,需要考虑好, 任务访问的临界资源是否会被中断服务例程所修改,如果可能会被修改,那么将不适合采用此种方式作为同步的方法。


PS: 上面两种方法的的宗旨其实就是:在临界区内只允许一个线程运行!

除了禁止调度器调度,我们还用线程间通信的方式来保证线程间的同步, 下面我们来介绍 RT-Thread 中的 IPC 对象:信号量、互斥锁、事件、消息队列、邮箱。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概述数采一期下位机是基于ART-PI开发板开发,服务器采用阿里云学生版云服务器ECS,单机器部署支持每秒采集2000台设备温度压力数据,连接对象(下称下位机)可以是设备也可以是网关(连接协议目前仅支持基于WebSocket,详情参考SocketIO),下位机采集或汇总的数据并通过 WIFI 上传云端远程实时监视,也可本地连接串口与 PC 端通讯,上位机通过自定义解析数据后展示到相关订阅端(可同时同步到多个Android手机)。对于物联网初创公司、自由开发者、学生,是一个相当实用的设计。数据流向完全透明,不存在黑匣子,有助于开发者快速掌握物联网运行流程。 开发环境硬件:ART-PI RT-Thread版本:RT-Thread Nano v3.1.3 开发工具及版本:CubeMX v6.1.0、Keil v5.33、VSCode v1.51.1、Android Studio 4.1.1、HBuilder X v2.9.8.20201110、NodeJS v14.15.1、MongoDB v4.4.1(1主2副)、redis v6.0 RT-Thread使用情况概述内核部分:调度器。 软件包:CJSON v1.7.7 硬件框架ART-Pi是 RT-Thread 团队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专门为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开源创客设计的一款极具扩展功能的 DIY 开源硬件。 软件框架说明本项目采用WebSocket协议进行设备与云端互联,本期目标,融合CubeMX、keil、RTT Nano的同时提供OTA功能和压力传感器(LPS22HH)的示例。本项目可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 服务端 本期采用关键技术有nodejs、eggjs、socketio、mongodb等,主要为设备提供云端连接服务、可定制化协议解析、消息转发,报警等功能。 第二部分 后台管理端 本期采用关键技术有vue、element-ui、vue-router、vuex、monaco-editor等,主要提供一些权限分组管理,设备模型的定义(不同协议的解析),设备OTA测试。 第三部分 下位机 本期采用关键技术有RTT Nano、CJson、WebSocketClient等,主要实现了设备温度采集上传,模拟温度过载报警,OTA,以及C++14的示例代码。 第四部分 移动端 本期采用关键技术有uniapp、vue、echarts等,主要实现了设备数据实时上报、数据下发、模拟报警的功能。 软件模块说明sensor_thread_entry:传感器线程,采集数据并通过WebSocketClient发送给云端。 led_ thread _entry:闪灯线程,用来指示当前系统的运行状态。 wifi_ thread _entry:wifi线程,用来处理来自服务器的数据。 演示效果视频: 代码地址请下载附件获取代码。 若使用上有啥问题,请联系QQ: 296565890,微信:xiaosichuan2013 本项目遵循 Apache 许可证 2.0 版本,所包含4个端均可以免费在商业产品中使用,不需要公布应用程序源码,没有潜在商业风险。 真心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期参与此开源项目 工作时不一定及时回复,忘谅解! 比赛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首诗,完美的诠释了我在这次比赛中的收获。 物联网的时代,RTOS多线程是核心,通过综合对比,我最终选择了国产的RT-Thread。 通过本次比赛,让我深深体会到RTT Nano的小而美,尤其是在改动部分源码后,RTT Nano支持C++ 14,lambda、auto、函数重载、类模板用起来真是爽!(开启C++支持) 虽然本次比赛没有用到RT-Thread提供的软件包,但手动写一次WebSocketClient收获已经很满意了。 最后感谢主办方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不仅能展示自我,也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要感谢论坛上那些解决我问题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的大佬,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给开源社区贡献一份自己力量。
概述:这是一个数据采集的装置,本身没有什么亮点。主要是基于RT-Thread操作系统,驱动NB模块-BC26来实现数据的发送。值得一说的是RT-Thread本身有BC-26的驱动包。不过这里并没有使用,而是使用at-device软件包来驱动的BC26。因此稍微改一改内部的代码,就能驱动其他的AT设备。话回正题,我使用at-thread的目的就是驱动BC26建立TCP或UDP连接,使得板卡采集得到的数据能发送到我电脑上的TCP Server。当然,除了数据上传之外,也能实现上位机控制板卡。还有则是在代码中发现利用邮箱+消息队列来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真的很爽。 开发环境:硬件部分 ART-Pi (主控) BC-26 (NB-IOT模块) BHT11 (温湿度传感器) RT-Thread版本 RT-Thread V4.0.2 开发工具及版本 RT-Thread Studio V2.0.0 :RT-thread推出的IDE,免费。 Putty V0.73:开源免费的一款工具,我纯把他当成串口助手使用 花生壳 V5 :内网穿透工具。 网络调试助手(MetAssist V4.3.13):网上下的,应该比较出名。 RT-Thread使用情况描述:内核部分 调度器 消息队列 邮箱 组件部分 at_device UART 硬件框架描述先附图一张: 很简单的一个框架,总共只有主控,传感器,执行器,以及比较重要的云平台,这四大部分。传感器可以是任意传感器,只要发送的数值种类不一次性超出两种即可。执行器我在这里使用了板载的LED灯充当。云平台则是利用网络调试助手搭了一个TCP Server来充当。由于我个人没有固定外网IP,所以我如果直接使用网络助手,是无法将ART采集得到的数据传输到我的电脑上的。因此我利用花生壳将我的IP映射到了外网,使得板卡能连接到我创建的TCP Server上。 软件框架说明流程图如下: 本人并不是很会画流程图,所以辛苦大家看一看介绍吧。 其实在这个板卡中是要烧两套程序的,一套是bootloader负责初始化QSPI并且运行QSPI内的程序。所以这份程序是下载到片内Flash的。另一份则是具体的功能添加的比较多的程序。他是运行在QSPI中的。这两个程序必须先运行BootLoader否则QSPI中的程序是无法运行的。而由于BootLoader的职责是让程序从0x08000000跳转到0x90000000运行所以,如果QSPI中没有其他程序的话,Bootloader只会运行一次,表现的现象就是只打印一个LOGO。 其实在RT-Thread中其实有BC26的驱动包,可以直接拿来用,不需要自己再对BC26进行初始化,但是我这里使用的是at_device驱动包,所以自己要写一部分的代码,进行初始化。创建邮箱和消息队列则是为了两者相互配合一起实现发送同步消息的功能。 数据采集线程和数据发送线程使用消息队列+邮箱的方式实现消息同步,在这里数据采集线程可以有多个,而数据发送线程我这设立了一个。发送线程会将接收到的信息都发送到云平台中。 数据接收则是利用at_device中的代码实现的。利用内部的代码还可实现云平台发送消息控制板卡上的LED灯或者其他执行器。 软件模块说明消息队列+邮箱的消息同步方式 在使用消息队列+邮箱的方式来进行线程消息同步的话需要先创建一个结构体,一个动态邮箱,一个消息队列。然后对结构体进行填充后利用消息队列发送出去,具体请看以下代码示例: //创建结构体部分 struct msg //消息队列发送此结构体的地址来实现线程同步 { char *str; int vol; float data1; int data2; struct rt_mailbox* ack; }; //创建动态邮箱部分 rt_mailbox_t mail_box1 = RT_NULL; //创建二氧化氮线程应答邮箱控制块 rt_mailbox_t mail_box2 = RT_NULL; //创建二氧化硫线程应答邮箱控制块 rt_mailbox_t mail_box3 = RT_NULL; //创建粉尘数据线程应答邮箱控制块 rt_mailbox_t mail_box4 = RT_NULL; //创建备用线程邮箱控制块 /**************创建多个应答邮箱******************/ int move_mail_box_sample(void) { mail_box1 = rt_mb_create("mail_box1", 1, RT_IPC_FLAG_FIFO); //创建动态邮箱1 mail_box2 = rt_mb_create("mail_box2", 4, RT_IPC_FLAG_FIFO); //创
RT-Thread作品秀】基于RT-Thread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网关作者:frankpyq 概述智慧农业是目前物联网一个比较广泛的发展方向,基于从事农业物联网相关硬件的开发,结合这次RTT大赛,决定基于RT-Thread设计一款物联网网关。本物联网网关基于STM32H7为主芯片进行设计,分为硬件网关和物联网平台。硬件网关有以ART-PI开发板为核心板,自行设计了一个扩展板,板载一路4G通讯模块,一路LORA无线采集模块,一路RS485电路,2路继电器输出,4路LED指示,1路DS18B20温度采集,1个蜂鸣器;硬件网关可以通过无线LORA采集节点数据,最多可以接收32路无线节点采集;也可以通过RS485电路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到数据后,通过4G模块发送到物联网平台。这里物联网平台我使用的是深圳市模拟科技有限公司的TLINK物联网平台。板载2路继电器和LED指示灯,可以通过平台下发命令控制开关。 开发环境硬件:ART-PI(STM32H750XB), ART-PI_TOP扩展板; RT-Thread版本:RT-Thread V 4.0.3 开发工具及版本:RT-Thread Studio版本: 2.0.0 RT-Thread使用情况概述(1)内核部分:调度器,信号量等。 调度器:创建多个线程来实现不同的工作。 信号量:用来线程同步。 (2)组件部分:UART框架,SENSOR框架。 UART框架:使用了3个串口,分别连接4G模块,LORA模块,RS485;分别用于跟平台通讯和采集传感器数据。 SENSOR框架:使用DS18B20采集设备机箱温度。 (3)软件包:暂未使用相关软件包。 硬件框架软件框架说明软件模块说明项目工程文件是基于官方SDK的点灯示例程序开始的。 (1)read_temp_entry线程:用于读取板载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数值。 (2)LoraU6RxData线程:用于采集无线LORA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感器节点采用主动上报方式传输数据,最多挂载32个节点。 (3)led_shine_entry线程:LED灯闪烁,用于指示设备状态; (4)Task_Tlink_Tx线程:跟TLINk云平台通讯,包含登录和主动上报数据。 (5)TlinkRxData线程:用于接收和解析TLINK云平台下发的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关继电器动作。 演示效果(1)设备照片: (2)平台接收数据照片: (3)云组态照片: (4)演示视频: 比赛感悟认识RT-Thread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当初也买了第一代的魔笛网络收音机开发板,但是很遗憾一直都没有在实际项目中使用到。主要原因都是我手头的项目都是基于裸机开发的,都没有使用过RTOS。基于RTT大赛的机缘,我就想努力尝试一把,先用起来,然后决定以后项目中有需要的都上RTT系统。但是完事开头难,我这个项目当初想起来挺容易,但是实际做起来的时候,真的还是很不容易的。主要还是我的RTOS编程经验匮乏,对系统内核以及进程通信机制没有理解透彻,导致写程序的时候出了不少问题。从最开始的点灯,到后面的添加传感器驱动框架,添加串口驱动框架,实现了DS18B20传感器采集,实现了串口跟GPRS模块和LOR模块的通讯,实现了数据上TLINK云平台。完成数据上报云平台以及云平台下发控制指令和执行动作等等功能。这其中,我基本没有使用额外的软件包和驱动等,主要还是对RTT不是很熟悉,可以说还基本没有上手。按照当初的设想,本来是要使用广和通的L610的模块,使用AT指令软件包,ONENET软件包等上移动ONENET云平台。但是由于时太紧和基础太差的原因,20号之前只能完成这么多了。其实这两天我已经用L610模块连上了ONENET云平台,但是详细功能还没有实现,后面我会继续把这个项目做下去,争取把这个产品做完善。最后感谢举办方给我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RTT我相信我会一直用下去。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