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篇一:《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0 明史的魅力

近几年,明史特别火,《明朝那些事儿》引爆了大家对明朝趣闻杂谈的趋之若鹜。我谈不上什么明史爱好者,初高中的时候倒是担任过历史课代表。古语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生活工作10多年后,总想着要读些史书,既想着为自己微薄的历史知识做点补充,同时想着这10多年踩过的坑,或许在类似朝堂、宫斗大戏中找到些答案。前些天老婆正在听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旁听了些觉得有些意思,觉得自己也去看看,一看目录有点吓人,顿时自己浮躁的心抖了几下,PASS。《万历十五年》是前几年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时候,高育良酷爱明史,对《万历十五年》评价极高,于是找到这本书读一读。先说总体读后感,很有意思,撂挑子的万历、励精图治但结局惨淡的首辅张居正、和稀泥但很有政治智慧的申时行、人间官模海瑞、思想超前的李贽、抗倭戚继光.. 每个人人物性格鲜明,同时很有角色特征。下面细讲下我从自己的角度对本书的解读,当然不能作为史学考证,或者人物分析方面来看,更多的还是那句话以史为鉴。

 

0社会运行的潜规则

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去知乎、微信读书、豆瓣上找了些书评研读,大多评论都很专业,从帝国衰落的史学角度考究论证,如:帝国的运转节奏的拖沓缓慢、历史的趋势、更有细到宦官的收入以及军队的弱化等,但其中一个词是击中我的大脑思维的-《潜规则》,这里说的是社会运行的潜规则或者游戏规则。这也是本来想励精图治,一心想施展宏图之志的万历放弃幻想,消极抵抗来自文官集团的集体束缚。以下是吴思先生写的《潜规则》的评价,搬来引用大家细品:

 "我读过四遍《万历十五年》。1986年初读的时候,只觉得写得好,说到了要害,而要害究竟何在却说不出来,但觉汪洋恣肆,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

前几年我终于找到了“潜规则”这个观察角度,读史时开始留心那些不明说的规矩,即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有了这种积累之后再看《万历十五年》,就发现黄仁宇绕来绕去一直想说明白却没有说明白的,正是这个潜规则。

黄仁宇很清楚,明代社会绝不是按照那些公开宣称的正式规范运行的,冠冕堂皇的道德法令大体只是说说而已,于是他努力描绘这种情景。至于那个社会到底是按照什么规则运行的,他却没能点透,更没有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追究。也就是说,黄仁宇确实抓住了要害,却未能把这个要害揪到亮处,研究透彻。他把水烧到了九十多度,但差一把火没到沸点。

沸点就是真正支配游戏的规则(即潜规则)。黄仁宇笔下特别有趣的是海瑞和张居正的命运,黄仁宇每讲起这些,就象一个故事高手,往往合情合理地讲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局。比如海瑞,一身正气、刻板教条,结果失败了;张居正呢,算计深远、布置精巧、聪明过人、不择手段,最后也失败了,都是被人告倒的。按圣贤教导办事的倒了,不按圣贤教导办事的也倒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是偶然还是必然?是特例还是通则?

 

当然是通则。无论是海瑞,还是张居正,他们都触犯了官场上的潜规则,因此才遭到报应。海瑞严格按照正式规定办事,禁止各种名目的乱收费,自己带头拒收“陋规”和“常例”,也停止向上级供奉陋规和常例,这等于剥夺了各级官吏的既得利益。张居正则动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手段,逼着帝国的官吏完成税收任务,挤压他们的闲暇,也挤压皇帝的闲暇,督着他们提高效率,又不能提供额外收入。他们二位从不同的方向压缩了官吏集团的既得利益边界,破坏了根深蒂固的官场规矩。他们的失败或倒台,不过是违规者必然要遭遇的惩罚。

 

其实,黄仁宇已经在故事里透露出了这些意思,他的问题是没有点透,使得读者仍然有不足感,需要问一句“这到底是为什么?是特例还是通则?”我不愿意留下这种模糊和不足,就把这类现象单独拎出来讨论,并且给这类可以总结出模式的现象起了名字。譬如“晏氏转型”,说的是晏子奉命治理东阿,百姓安居乐业时晏子受到齐景公的指责,晏子遂转变政策,闹得民不聊生反而受到表扬。问题就出在信息渠道上,即便百姓利益受损,只要利益分配方式有利于控制信息渠道的权贵集团,传上去的就是好话,反之则是坏话。因此事实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信息筛选者的偏好。 "

 

03 以史为镜

对比张居正和申时行两位首辅的作为及结局,可能对于明朝统治阶级来说张首辅可谓是励精图治、任劳任怨,一心为帝国考虑,但结局过于惨烈,这也难怪哈,张居正可谓千古猛人,朝堂之上大杀四方。而善于和稀泥骑墙的申首辅,感觉啥都没有,除了状元出身(智力应该是超群的)但活到了最后,按现代的话术应该是这哥们情商贼高-谁都不得罪,老板喜欢、同事间评价也高(至少无人敌对),所以这大哥也做成了些事还没啥人埋怨的,虽然历史地位不及张居正,但从活在当下的角度来说,万年过的滋润,还福荫子孙。我们再回顾历史上的变革的强人:商鞅、王安石等,哪位不是千古英才。大秦帝国的崛起,很多程度有赖于商鞅的变法,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迁,最终在始皇帝手上一统华夏问鼎天下,从而为后世历代中华帝国提供了明灯。但本人在变革过程中得罪了利益集团而车裂。王安石得到英明神武的宋仁宗的器重,浅读过一些王安石变法的细节,不可谓不超前(当然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太超前,时间点不对)变法失败后抑郁离世。当然历史上有很多为华夏文明做出很多贡献的有志之士,甚至在某一刹那我怀疑是现代人穿越回去实现自己的抱负(穿越剧看多了)

 

04 改革?or 改良?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或许以为我是消极悲观者,对变革是抵触的。我想明确的表明我的观点-不是,历史也好,当今的跨国公司运作也罢,任何系统都有其运转的特有机制,都有其复杂内在的生态系统,抽象点说-都有其运行的规则-潜规则。5年前我肯定会说-不破不立,但现在我经历了一些事,读过些文字后,我会说,要是不是系统本身完全无法运行,或者说没有重构的必要,那我的建议是改良。从以下几点来论证说明:

一、现有系统的利益相关者

任何生态系统都有其明细分工,自然生态系统也好,公司政治社会体系也罢,总有上下游,每个角色间的关系千丝万缕,重构变革就意味着游戏规则要重写,习惯了过去规则甚至在以前规则体系谋得利益的角色必定誓死反抗以捍卫自己。即使在某一瞬间,变革得到了执行甚至效果不错,但只要有机会,它们总会反扑。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医很早就说明了一点:是药三分毒,人其实更多的是要保养,靠我们本体去对抗病毒。现代社会我们药学是发达很多,这个没问题,但随着我们用药的时候,病毒也在升级,只要有机会,病毒反扑的更加猛烈。还是那句话,我不是反对变革重构,只是提到这个风险我们要想好。

二、重构本身的代价

拿历史上农民起义来说,拿一次的朝代更迭不是踩在无数尸骨上建立起来的,而后还需要花费数十年来重建社会,这里面的代价巨大。当然这些系统或许是已经到了不得不重构的状态了,我只是说重构的代价是巨大的,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说:首先要摧毁固有系统,然后重建新的系统,再是用户迁移,观察DAU建立漏斗留存保持系统活跃健康。从互联网公司角度来看这就是需要花钱,然后还得看未来的效益如何。

三、重新设计的思维局限

为什么说重新设计有思维上的局限呢?这里我想说两点:1. 如果重新设计者是外来者,不是原有系统的既得利益在或是一份子,好处是没有包袱,有全新的思考理念,或许能有历史性的颠覆,但坏处也很明显,对于过去系统的缺陷的理解,对于问题的本质认识是否足够深刻?会不会犯过去系统类似的错误也很难说,这个就很悲哀了。2. 如果是原有系统的一部分来执行变革,对旧系统的问题的理解必然是深刻的,不过容易受到原有游戏规则的束缚,而很难有创造性思维,从而重构的新系统只是做了些改良升级,但是所花费的代价一点也没少。或许你会说,这没完了。是的,生活中所有的选择题没有哪个选项是标准的完美的。上面第2点,从变革的角度来说我是不推崇的,但如果从改良的角度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是从变革颠覆的角度思考,我想还是1合适些,所谓不破不立,只要风险和代价想好。

05 结语

回到读后感的立意-以史为鉴,我想我学到的是,既有系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积极的去看待,发现问题我们去改良,不断迭代升级去解决(并非万历大帝般的消极)如果发现系统本身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我们深入进去思考,只要解决了风险和代价两个点,这或许是个巨大的机会。整篇读后感没有解读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李贽和戚继光的人物定义,没有细读帝国系统坍塌的明细原因,我只是从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认识一点-”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有运转规则“,想颠覆就要想好风险代价。如果融入其中的话,改良是不错的方案。无关对错,个人解读,以上。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信号处理领域,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是一项关键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多个信号源到达接收阵列的方向。本文将详细探讨三种ESPRI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算法在DOA估计中的实现,以及它们在MATLAB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ESPRIT算法是由Paul Kailath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阵列数据的旋转不变性来估计信号源的角度。这种算法相比传统的 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且无需进行特征值分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颇具优势。 1. 普通ESPRIT算法 普通ESPRIT算法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构造等效旋转不变系统和估计角度。通过空间平移(如延时)构建两个子阵列,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旋转不变性。然后,通过对子阵列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可以得到信号源的角频率估计,进一步转换为DOA估计。 2. 常规ESPRIT算法实现 在描述中提到的`common_esprit_method1.m`和`common_esprit_method2.m`是两种不同的普通ESPRIT算法实现。它们可能在实现细节上略有差异,比如选择子阵列的方式、参数估计的策略等。MATLAB代码通常会包含预处理步骤(如数据归一化)、子阵列构造、旋转不变性矩阵的建立、最小二乘估计等部分。通过运行这两个文件,可以比较它们在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上的异同。 3. TLS_ESPRIT算法 TLS(Total Least Squares)ESPRIT是对普通ESPRIT的优化,它考虑了数据噪声的影响,提高了估计的稳健性。在TLS_ESPRIT算法中,不假设数据噪声是高斯白噪声,而是采用总最小二乘准则来拟合数据。这使得算法在噪声环境下表现更优。`TLS_esprit.m`文件应该包含了TLS_ESPRIT算法的完整实现,包括TLS估计的步骤和旋转不变性矩阵的改进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ESPRIT变体取决于系统条件,例如噪声水平、信号质量以及计算资源。通过MATLAB实现,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算法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这些代码也为教学和学习DOA估计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平台,有助于深入理解ESPRIT算法的工作原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