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开源”?
开源项目和社区背后的贡献者在做什么样的工作?
如今的开源社区越来越多地以个人开发者的工作为中心,而不是团队。如果个人创作者(而不是离散的社区)将成为我们在线社交系统的中心,那么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的,而研究开源发生了什么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新书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开放式协作:开源软件的生产与维护》
X-lab开放实验室 译
开源社 审校
978-7-5760-3092-1
本书作者娜迪亚·埃格巴尔深入研究了现代开源软件开发在过去二十多年间的演变并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围绕个人创作者的影响。她在努力改善开发者的GitHub体验时采访了数百名开发者,认为现代开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模型,通过它可以了解在线创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她研究了开源项目的发展轨迹,包括:
● 用于托管和开发的GitHub平台;
● 开源项目与社区的结构、角色、激励和关系;
● 经常被忽视但开源创作者必须要做的维护;
● 贯穿程序生命周期的生产成本。
· 大咖推荐 ·
01.
娜迪亚从开源、经济学和诗意的独特的交汇视角写作。这是关于在线创作社区动向的权威书籍。
—— 纳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GitHub前CEO
02.
开源开放是大势所趋,没有开源就没有互联网的发展,没有开源就没有数字化转型。开源是手段,也是趋势,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创新的氛围。热烈祝贺本书的正式出版!
——周傲英,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03.
这本书以广阔又深入的视角,呈现了开源世界正在发生的变迁。我们以为开源的本质是协作,娜迪亚说,“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开源的发展莫名其妙地从依靠社区协作转变为依靠个人努力”;我们以为开源社区崇尚个人价值,娜迪亚说,“GitHub在现代开发者中如此流行体现了便利战胜个人价值的经典技术故事”。文中许多有趣的洞见,是愉悦的阅读。
——周明辉,北京大学教授
03.
开源是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新奇又有趣,现实又理想。与传统的以技术视角来看待开源不同,这本由娜迪亚所写、X-lab开放实验室所翻译的书,以开源创作者的视角,来研究与探讨形成社区链接的各个角色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共同形成的协作者模型。了解这个模型,对于大部分有志于参与开源社区贡献的开发者而言,是有益的。
——堵俊平,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TOC主席,华为计算开源业务总经理
作者简介
娜迪亚·埃格巴尔(Nadia Eghbal)
是一位探讨互联网如何赋能于个人创作者的作家和学者。2015至2019年间,她专注于开源软件的生产,在独立工作与GitHub工作之间切换,以改善开源开发者的体验。她也是《路与桥:数字基础设施背后的隐形劳动》的作者,在书中她认为,开源代码是一种需要维护的公共基础设施。
译者介绍
X-lab开放实验室
被定位为一个开源研究与创新的开放群体,由一群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创业公司、部分互联网与IT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工程师所构成,聚焦于开源软件产业开放式创新。专业背景包括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数据科学、工商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跨学科领域,长期思考并实践开源战略、开源测量学、开源数字生态系统等主题。目前已在包括开源治理标准制定、开源社区行为度量与分析、开源社区流程自动化、开源全域数据治理与洞察等方面做出了较有影响的工作。
建立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
开源生态系统
文 | X-lab开放实验室
第一次接触Working in Public这本书是在一个国内的开源共读群里。当时有开源“布道师”热烈推荐,而书名也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于是开始组织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于2021年的暑假,在 B 站上开展了一轮公开共读与分享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国内的开源爱好者围观。
在经过了解、越发体会到这本书的价值后,我们萌生了翻译这本书的想法。几番周折,最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获得了本书的中文版权,我们的翻译之旅也随之启程。开源作为我们实验室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书中的话题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而整本书的翻译过程也是十分新颖的,我们采取了一种异步协作的模式,也在中西表达模式的不同中学习到了不少翻译小技巧。
在我们组织翻译的同时,2022年初,X-lab开放实验室联合开源社共同发起了ONES Group工作组,继续实践“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的宗旨。随着全球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开源也开始走向大众化。提高全球对开源的认识、促进各方(包括企业、政府、高校等)对开源的结构化和专业化管理、帮助公司和公共机构发现和理解开源、帮助所有人在整个开源生态中受益等,是我们通过开源连接到一起的初心:Openness(开放), Networking(连接),Equality(对等),Sharing(分享)。
著名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其1954年出版的著作《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当中第一次完整阐述的。这个框架很容易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引起人们的共识,凡是涉及人和组织的地方亦是如此,开源也不例外。在ONES Group的推动下,我们参照Linux基金会旗下的TODO Group及欧盟的OW2组织,设计了“开源善治”的总体框架,希望能够给在国内所有企业、社区、高校、基金会等组织机构中与开源事务相关的人士作参考,共同推动全球化的开源生态的建设。
娜迪亚的这部作品也同样反映了上述理念。全书主要从开源项目的生产与维护两大视角进行阐述,特别关注了开源项目和社区背后的贡献者。通过非常多样性的实例与调研,讲述了开源背后的快乐以及辛苦。正如审校者之一的赵生宇博士在他的一篇博客标题中所主张的那样:开放协作的世界里,每一份贡献都值得回报。
这是一本难得的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不同层面分析开源项目与社区背后的现象,进而总结相关原理的作品。实际上,在这本书之前,娜迪亚的另外一部作品《路与桥:数字基础设施背后的隐形劳动》也很早被圈内的开源人士所熟知。正如娜迪亚所主张的,数字基础设施应被视为一种必须的公共品,自由而免费的公共源代码,不仅使企业与组织构建软件的成本呈指数级降低,还使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更容易获取。然而,这些伟大工作的背后,则主要是由开源社区的志愿者所共同创建与维护的,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声誉,出于责任感,或者仅仅是出于爱心与兴趣。
两部作品中,娜迪亚都在不断地强调,开发者与社区志愿者的长期激励和补偿方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些获得价值回报的开发者因此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当前数字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包括来自公司或个人的“赏金”、赞助或捐赠。尽管基金会、学术界和企业等机构在支持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公司还没有主动投身进来,参与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协作。
由于开源依赖于人力而非财力资源,因此仅靠金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对开源文化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以及管理(治理)而不是操控数字基础设施的方法。娜迪亚建议的资助和支持数字基础设施的措施包括:去中心化、主动与现有开源社区合作并提供长期和全面的支持、提高对数字基础设施挑战的认识、让组织机构更容易贡献时间和金钱、扩大并多样化开源贡献者群体、制定跨基础设施项目的最佳实践和政策等,这些都将大大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开源生态系统。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热爱的开源事业!
本文摘自译者序,有删减,标题为小编所拟
转载自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丨钱睿
设计丨赵玭月
相
关
阅
读
COSCon'22 开源商业化论坛 | 肖涵:早期商业化开源公司该如何量化运营?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开源项目”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合体。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以 “立足中国、贡献全球” 为愿景,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体系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
2017 年,开源社转型为完全由个人成员组成,参照 ASF 等国际顶级开源基金会的治理模式运作。近八年来,链接了数万名开源人,集聚了上千名社区成员及志愿者、海内外数百位讲师,合作了近百家赞助、媒体、社区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