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打工测试要什么高度呢?不就是点点点和写if-else吗

Time will tell.

前几天看到某大佬写的一篇关于测试左移测试右移的文章。

左移就是测试提前介入。

右移就是上线的跟进。


测试并不只是点点点,看有没有bug

一般测试所在的团队叫质量保障或是质量管控部门,对整个项目质量的把控,而不是代码的把控。


之前一直在做接口自动化,对接口自动化的流程有所了解,都是:

数据准备 --> 请求发起 --> 获取返回 --> 进行断言 --> 发送报告


然后结合 jenkins搞下持续集成,结合代码覆盖率工具搞下覆盖率,完成整个流程:

研发提交代码 --> 静态代码检测 --> 自动化用例执行 --> 结果报告 --> 代码覆盖率报告


一般自动化就是这样的流程,恰恰就是这样而形成了局限性。先说说每一点可以深入做的东西,那么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易用性。是不是扔给其他人写用例,人家容易上手

  2. 用例 /数据的维护难度,这是自动化用于项目比较头痛的问题

  3. 自动化框架是否可优化,支持多线程吗。执行1000条用例花费多少时间

  4. 测试数据如何维护。是新建数据,还是使用固定数据?


然而这里缺失了最重要的环节:

1、数据和环境

  1. 自动化的环境要和现在的功能测试环境脱离,需要重新搭建一套自动化环境;

  2. 测试数据也要跟功能测试环境隔离,互不干扰,但又需要可以随时同步;

  3. 数据是否可清洗,可备份,可回滚,可移植;

2、监控

  1. 有没有合理的监控机制;

  2. 更早的发现问题来止损;

  3. 现有的架构是否对异常能灵活的降级;

  4. 可以从线上数据监控来分析分析业务需求是否达到期望,是否可以促进项目的质量;


因此接口自动化的流程应该变成了:

环境搭建 --> 数据准备/清洗 --> 用例执行 --> 发送报告 --> 线上监控 --> 项目迭代


这样就是从高了一层的角度去看质量,形成了闭环。

测试可以从项目质量把控去要求研发做一些事情,如日志打印的规范,线上监控…

这边了解到很多团队是让研发去写测试用例,测试去review用例,用例执行可能由产品或开发来执行,然后测试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工程化的东西。

当有小需求过来,研发自测通过后,但担心会影响到其他业务,如果测试有足够好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提供,这样就可以解放部分时间。

有重构项目,迁移项目的时候,自动化也可以节省很大部分的时间。

最后分享一个Python自动化资料学习扣裙:175317069。里面有已整理好的测试学习资源,也有行业深潜多年的技术人分析讲解。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