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故事【11】

爆发超新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BM 号称巨人,竟在巨型机领域败在小小的控制数据公司CDC 手下。在小型机领域,“霸主”DEC 公司的“后院”也曾“起火”,绝非一直风平浪静。
本世纪60 年代末,DEC 公司因开发小型电脑迅速崛起,赢得“小型机的IBM”雅称。奥尔森亲手拉开小型机时代的帷幕,把PDP-8 托上星空,万万想不到,一颗名叫“Nova”的星座突然爆发,成为PDP-8 的“伴星”争相辉映。
Nova 是天文学的名词,中文译作“新星”。一颗肉眼看不见,谁也没有去注意的星,突然间大放光明,在一二天内亮度急剧增加几万倍到几十万倍,这就是新星。
有一本由数字设备公司出版的介绍公司技术史的书籍写到: “PDP-8 型计算机确立了小型电脑概念,为DEC 带来滚滚财源。”然而,这本书没有提及PDP-8的设计师之一,当时年仅20 余岁的德·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1960 年从洛威尔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DEC 公司,正好成为公司的第100 名员工。他参加过早期PDP-5 型电脑的研制,又提出开发新机器的主意,理所当然,应该成为PDP-8 型电脑的主设计师。然而,在奥尔森眼里,卡斯特罗是个爱惹麻烦的工程师,经常不遵守工作规程办事,总喜欢标新立异。部门负责人劝奥尔森说:“让他试试吧,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奥尔森虽然勉强同意,但还是给他派来一位顶头上司,以防这匹“野马”脱缰。
卡斯特罗,以及他麾下设计小组的另外几名工程师,越来越感到憋气。新电脑PDP-8 经他们亲手完成后,为DEC 公司创利120%,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赏和鼓励。与此相反,奥尔森又拒绝了卡斯特罗提出的另一项研究计划,着实伤透了他的心。
卡斯特罗一气之下,愤然出走,他还带走了伯卡特、索格等三人。这些青年工程师决心自己开办公司,在DEC 的后院“烧”它一把“火”。
1968 年4 月,卡斯特罗一行四人来到麻省的小镇哈德逊,租下一间美容院的旧房子。哈德逊紧靠着DEC 所在地梅纳德市,他们铁下心来,要与奥尔森“针尖对麦芒”大干一场。新公司注册的名字也不要有“电脑”二字,你叫“数字设备公司”,我就叫“通用数据公司”;你的英文缩写是DEC,我的英文缩写就是DGC,只差一个字母。
通用数据公司当然也搞小型机。1969 年,卡斯特罗推出了一个小型电脑系列,名字就是Nova。新星电脑融合了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的最新成果,与数字设备公司的PDP 系列相比,它的电路板较大,所用的集成块多,而其他零件少。一位用户看了机器后曾评价道:“Nova 机的成功在于它的结构紧凑。”于是,DGC公司第一年就卖出200 颗“新星”,从而成功地打进DEC 的一统天下,成为1969年最红火的新公司。
对卡斯特罗最感恼火的还数奥尔森。在他看来,擅自离职而去唱对台戏简直就是犯罪。在他召开的大小会议上,奥尔森多次预言:“新星不过是颗盲目运行的流星,它会突然出现也会突然消失。”他要求销售经理们通知DEC 的客户提防“流星”的窜入。
哪里知道,奥尔森的用心良苦反而助长了新星的“升空” 。一位老客户跑来问道:“请告诉我,通用数据公司在哪里,要不然我们如何防范它呢?”另一位老相识也打来电话询问:“你们知道DGC 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要不我们怎么才能不拨那个号码呢?”顾客们然后纷纷涌向哈德逊小镇,对卡斯特罗说:“奥尔森说你们人很坏,机器也不好,我们特地来看个究竟。”
通用数据公司的新星Nova 终于爆发了。Nova300、Nova800、Nova1000……,到1979 年,卡斯特罗的小型电脑销售数超过7 万台,利润每年增长45%,并挤进了美国最大的500 家企业行列, 虽然刚好名列第500 名。
两家毗邻的小型电脑的企业,苦苦争斗了10 多年,直到80 年代初,奥尔森的DEC 公司才好不容易挣出困境,再次领先于卡斯特罗的DGC 公司。

王安的悲剧

本世纪70 年代,与DEC 和Nova 小型机齐名的王安小型电脑,尤其是以小型电脑为基础的王安文字处理机,曾经在第三代电脑史册里写下过辉煌的一页;而王安博士,这位闻名美国电脑业界的“龙的传人”,也曾经以中国人的天才智慧,发明了电脑磁芯存储器,使自己的名字列于美国发明家纪念馆,成为继爱迪生等人之后的第69 位大发明家,并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的殊荣。
早在1948 年,发明马克1 号计算机的艾肯博士慧眼识英才,把研制新型存储器的任务交给了来哈佛计算机实验室工作刚三天的王安。艾肯查阅过王安的履历:年仅28 岁,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材生;1945 年留学哈佛,从读硕士到获得博士学位仅用了16 个月,在哈佛求学期间,时刻关注着计算机发展的王安就知道,当时存储器采用的都是效率极低的水银延迟线装置。他曾在图书馆读到过一篇介绍德国人研制软磁性材料的报道,这也许能为存储器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以后三周时间,王安把自己关在实验室,潜心探索磁性材料,终于用铁氧体制成了一种直径不到1 毫米的小磁芯。王安发明的磁芯,引起了电脑存储器的一场革命,统治了存储器领域将近20 余年。
巨大社会反响促使着王安把自己的发明转化成科技商品。1951 年6 月,王安怀揣仅有的600 美元积蓄,挈妻携子,坚定不移跳进了“商海”。他在波士顿南区一间租来的小房间门上挂出了手写的招牌,实验室宣告开业,内部仅有一桌、一椅、一部电话,雇了一位推销员,只有一种磁芯产品,是王安自己用电烙铁加工而成。年底一盘存,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公司”赚了约3 千美元,虽然这赢利还不及他在哈佛大学任职年薪的1/3。
1952 年,IBM 公司购买了磁芯的专利使用权,使王安有了一笔启动资金。1955年,王安实验室更名为王安电脑有限公司,毅然决定下马传统产品磁芯的生产,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发供科技人员使用的LOCI 对数计算器和300 系列可编程计算器。由于功能齐全,价格便宜,大受用户欢迎。1967 年,公司股票首次上市,被股民们普遍看好,40 万股票几个小时即抢购一空,使公司的资产总值升值为近8000 万美元。
不久,王安派出去考察市场的调研人员,向他汇报了一个被人忽略的事实:所有办公室的文秘人员,仅有的“固定资产”是不值几百元的打字机,其工作效率低下与任务繁重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于是,“文字处理电脑”的构想在王安的头脑中逐渐成熟,他召集柯布劳、莫洛斯等高手迅速设计开发,并于1975 年首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编辑、检索等功能的新型文字处理机。以往称王安企业为“电脑公司”的新闻界一反常态,纷纷改口叫它“文字处理公司”,因为从白宫总统办公室到各州州长办公室都竞相使用这种机器。
王安公司凭借文字处理机的业绩不断扩大战果,1976 年,王安把他的总部搬到了罗威尔市,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计算机制造厂,设计生产VS 电脑系列产品,其中,VS300 小型电脑是市场畅销的抢手货。此时,他的公司已在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制造、销售产品和售后服务的分支机构,成为一家举世瞩目的跨国电脑产业集团,员工超过3 万人,营业额高达30 亿美元,实力已经能够与电脑巨人IBM 分庭抗礼。
1984 年2 月间,美国各大商业报纸上刊登出一则电脑广告:“请让我们试一试,我们就会在阁下的订单上把IBM 一风吹走!”这表明,“大胆妄为”的王安公司公开向蓝色巨人“下战表”。然而。当王安决定“兴兵讨伐”的时候,审时度势的结果,却作出“不与IBM 的PC 机兼容”的决策,这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王安的战略失误是致命的。到80 年代后期,由于IBM 和众多兼容机厂商众星捧月,PC 机和软件标准化已成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当电脑网络热潮席卷而来时,王安的微电脑却因不兼容被排斥于各种网络之外,更使他的公司欲哭无泪。
此时,公司早已是危机四伏,亏损额业高达4 亿美元。就在公司处于最危难的时刻,王安博士却无法继续坚持,他亲眼目睹了公司一蹶不整的全过程,终于在1990 年3 月24 日,因癌症抢救无效,在痛苦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
还在王安病重住院期间,他的儿子王列等人曾先后接任王安公司总裁,但王列缺乏管理公司的才能,面对残局,终归无力回天。1992 年8 月18 日,王安电脑公司正式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似乎走到了尽头。谁也不曾料想,破产保护后王安公司,居然卧薪尝胆第二次创业,他们重新聚集在图希、塞拉蒂等电脑精英手下,扬长避短,集中全力开发软件产品,并果断地裁减冗员2 万余。
经过短短一年的励精图治,几乎还清了绝大部分债务,于1993 年9 月21 日宣布脱离破产保护。截止到1996 年6 月底,美国王安电脑公司的年销售额又达到了11 亿美元,这家宣布破产的公司已经奇迹般地东山再起。
王安公司的兴衰真像一篇传奇故事,人们是不会以成败论英雄的。

英特尔创业

1968 年,集成电路发明人诺依斯站在了望山眺望硅谷,仙童公司漂亮的厂房在薄雾笼罩中越来越模糊。在这家由他亲手创建的高技术公司里,“八叛逆”们大都已经出走自立门户。诺依斯想起了激励自己奋发图新的一句箴言:“任何一次革新都必须保持乐观,没有乐观精神,就难以离开安稳,去寻求变化和冒险。”他毅然决定脱离已经无法大显身手的“仙童”,已过不惑之年的诺依斯又重新回到了创业的起点。
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诺依斯早就在仙童公司里物色了两位创业伙伴,其中之一是名列“八叛逆”的莫尔。莫尔早年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是仙童公司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才华出众。另一位是在仙童公司从事经营管理的安迪·格罗夫(A.Grove),原籍匈牙利,初来美国时连《纽约时报》上的大标题都读不全,全凭着坚强的毅力,在三年内读完纽约城市大学,接着又拿下加州大学博士学位。
硅谷的人们一致公认:诺依斯—格罗夫—莫尔,真是创业班子的“天合之作”。诺依斯是公司的“脸面”,他最能吸引和团结人才,组织推动商业行销。格罗夫果断干练,具有“铁石心肠”,做事雷厉风行,擅长于管理和鞭策下属。莫尔天生一个科学家的头脑,又善于运筹帏幄,公司的技术核心非他莫属。于是,这一最佳人才组合的创业小组,构成了新公司的“三驾马车”。三位创业者精心商议,最后决定采纳莫尔的建议,把新公司取名为“英特尔”,五个英文字母INTEL寓意着“集成电子”。
凭借诺依斯的名声,要筹集创办新企业的款项是轻而易举的。他曾经说道,他只需花半小时就能筹到资金。那一天,诺依斯来到硅谷著名风险资本家阿瑟·罗克的办公室,提出准备新办公司的设想。罗克随即拿起了电话, 连续拨通了几个号码,然后回过头说道:“250 万,够了吧?”诺依斯低头看看表,时间也就是30 分来钟。
“集成电子公司”自然必须研制和生产集成电路。英特尔公司没费多少周折,就在仙童公司附近借到了一座旧楼房并租来了机器。诺依斯说:“让我们对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扫描,看看哪些技术最有成效,最行得通。”分析的结果,英特尔公司决定首先上的项目,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存储器。电脑内部的存储器,即冯·诺依曼用来储存程序的记忆装置,从王安的磁芯开始,经由英特尔公司的技术创新也跨进了一个新纪元。1969 年春,这家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小企业,首创了全球第一颗双极性集成电路存储芯片──64 比特存储器3101;1970 年,他们又研制出第一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存储芯片1101,容量扩大到256 比特。同年,代号为1103 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问世,宣告了老式磁芯存储器的死亡。
英特尔公司对集成电路情有独钟的原因,除了因诺依斯等人是发明者之外,还因为莫尔博士曾作过一个天才的预言。1965 年,莫尔以3 页纸的短小篇幅,发表了一篇奇特的论文,这是迄今为止整个半导体发展史上意义最深远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里,莫尔天才地预言说: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 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着这种势头。打个比方讲:50 年代末,在一块芯片上可以做一个电路,好比圣克拉拉镇的一条小路。
60 年代,同样大小的芯片可以容纳下镇内某个街区的大片面积。70 年代,圣克拉拉这座城市的市政地图都能装进这块芯片里。80 年代中期,芯片里包容的面积将扩展到旧金山地区所有城镇。80 年代末期,在这块芯片里描绘的已经是整个北美大陆的地图。到了90 年代,如果还用地图来比喻由晶体管等元件组成的电路,则硅芯片“吞吐”的将是全世界所有乡村和城市。而这块硅芯片的大小,穿上“外套”像块指甲片,内部体积与碗豆粒儿差不多。
莫尔博士所作的预言,因集成电路近40 年的发展历史而得以证明,成为电脑界闻名遐迩的“莫尔定律”。只是到了现在,“莫尔定律”的有效性才快要走到了尽头。因为小小芯片的面积毕竟有限,一旦元件数量增加使体积小到了原子那般尺寸,就不可能再继续缩微了。1995 年,莫尔本人再次发表预言说:他发现的定律最终将会失效,人们需要寻找更先进的技术方法或材料。
70 年代初,当集成了数千个元件以上的芯片开始被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时,第四代电脑就快要粉墨登场了。

  • 5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