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废水除总氮

在制药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废水处理面临严峻挑战。以江苏某大型医药企业为例,其生产废水成分复杂,总氮含量高达12mg/L,包含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及有机氮等多形态污染物。此类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不仅违反《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总氮≤1mg/L的严苛要求,更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损害。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如A/O法、SBR法)在处理此类高浓度复合型废水时暴露出三大短板:对水质波动适应性差,抗冲击负荷能力不足;污泥产量大,二次污染风险高;运行能耗高,吨水处理成本普遍超过2.5元。针对这些痛点,项目团队通过创新工艺设计实现技术突围。

核心技术架构:​

  1. 双树脂协同吸附系统
    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硝酸盐去除树脂与专用氨氮吸附树脂组合工艺。前者通过特殊官能团对硝酸根离子实现90%以上的选择性捕获,后者凭借大孔结构与强离子交换能力将铵根离子浓度降至0.5mg/L以下。两段式工艺串联运行,确保总氮去除率稳定≥99.6%。

  2. 智能动态调控体系
    整合在线ORP监测与pH反馈机制,实时调节进水流量与再生液配比。当进水COD波动±30%时,系统可在15分钟内自动完成工况切换,维持出水总氮≤0.5mg/L(远低于国标要求)。

项目实施亮点:​

  • 极限处理效能
    处理规模15m³/h的废水经系统处理后,总氮浓度从12mg/L降至未检出(检测限0.01mg/L),氨氮同步降至0.3mg/L,重金属去除率≥92%。

  • 经济性突破
    单吨废水处理成本控制在0.8-1.2元区间,较传统工艺下降60%以上。树脂再生周期长达90天,药剂消耗减少75%,年节约运维费用超80万元。

  • 集约化设计
    全套装置占地仅480㎡,模块化单元可灵活扩展。主体设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耐受pH范围1-12,运行寿命超过15年。

典型应用数据:​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药行业废水处理进入"超低排放"时代。通过精准靶向去除技术,不仅解决了高盐分、高毒性废水的处理难题,更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提供可行路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