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理论前沿技术——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


**********************************************************成像前沿:

前沿题目1

1、CT因其成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已广泛用于医学影像学诊断中,但其高辐射剂量也给患者带来一定风险,需在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之间做好平衡。因此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并保持CT成像质量是临床专家、厂商及科研工作者一直以来研究热点。请阐述现阶段已有的低剂量CT成像软件及硬件技术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
回答1:
与硬件相关降低剂量的方法:
(a)通过球管相关技术降低剂量:通过对X射线能谱的优化来减少低能X射线产生的皮肤剂量,例如偏焦点辐射电子束收集器、东芝的MegaCool球管等等。
①偏焦点辐射电子束收集器:
优点: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通过在球管中设置偏焦点改变电子束的入射角度和强度,可以实现对X射线能谱的调节,从而降低低能X射线的产生;可以提高X射线束的聚焦度和穿透能力,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
缺点:设备成本较高,需要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维护成本较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
②东芝的MegaCool球管:
优点: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采用了先进的冷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球管的温度,提高球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球管的使用寿命。
缺点:球管成本较高,维护成本也较高;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可能存在一定的性能瓶颈,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临床需求。
(b)滤过器:选择性地吸收X射线束中的低能量成分,从而减少对患者组织的辐射剂量。优点: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滤过器可以过滤掉一部分无用的低能量X射线,使得接收器接收到的X射线能量更集中,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有效降低射线硬化伪影;保护X射线管和探测器:滤过器可以减少低能量X射线的入射,降低了X射线管和探测器的受损风险,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缺点:过滤掉的低能量X射线可能包含有关某些软组织结构的重要信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滤过器的制造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定期更换和维护,增加了设备的运营成本;需要根据患者体型和扫描部位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滤过器材料、厚度和形状(铝材质、铜材料,过厚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噪声提高,标准形状、蝴蝶结形),这增加了设备的设计和使用复杂性。
(c)准直器:通过限制X射线束的范围,使其只照射在感兴趣的部位,从而减少对周围组织的辐射剂量。
①基于动态准直的剂量降低方法:控制本影和半影照射到被激活的探测器上,提高剂量利用效率;屏蔽过照射区域以降低患者剂量。
②2D防散射准直器:阻挡散射X射线,降低辐射剂量
(d)改进DAS系统降低辐射剂量:通过增加探测效率降低辐射剂量,例如GE公司的“红宝石”探测器、Philips公司的NanoPane探测器等等。
扫描技术:(1)低mAs扫描;(2)采用稀疏投影角度扫描;(3)短扫描;(4)有限角度扫描;(5)内扫描。
优点:降低辐射剂量;
缺点:低mAs易受光子饥饿和电子噪声影响,稀疏角度扫描、短扫描、有限角度扫描和内扫描造成不完备数据,引入伪影;
算法技术:(1)图像后处理技术;(2)基于投影恢复的重建技术;(3)统计迭代重建技术;(4)深度学习技术。
优点:可重建出高质量的CT图像;
缺点:(1)重建时间长,不能实时重建;(2)模型对重建超参数敏感;(3)深度学习技术需要大量有监督样本和长时间训练。
回答2:
(1)噪声优化技术:IR(Iterative Reconstruction,迭代重建):IR技术通过数学算法优化图像重建过程,从而减少噪声水平,提高图像质量。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辐射剂量,但可能导致图像质量降低或者出现伪影。ASIR(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是一种IR的变种,它根据图像内容和噪声水平动态调整重建参数,以平衡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但在一些情况下,ASIR可能会引入更多的伪影。
(2)硬件优化技术:高灵敏度探测器:使用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可以在较低的辐射剂量下获得更高的信噪比,从而提高图像质量。但这种技术通常会增加设备成本,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成像时间延长。双能量CT:双能量CT利用不同能量的X射线束扫描同一部位,从而提供更多的组织特异性信息,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剂量。然而,双能量CT设备通常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需要额外的学习和培训。
(3)剂量管理软件:Dose Modulation(剂量调节):这种软件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型和扫描区域动态调整X射线束的输出,以最小化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但有时候它可能会导致图像质量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在超重或肌肉丰富的患者身上。
缺点:虽然这些低剂量CT成像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共同的挑战,例如图像质量的降低、成像时间的延长、设备成本的增加以及操作复杂性的提高。因此,在应用这些技术时,临床医生需要权衡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之间的平衡,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最佳成像方案。

前沿题目2

2、能谱CT已逐步成为医院常用影像检查设备,并且是科研工作者深入探讨的成像技术。其中物质成分定量成像是重点研究内容,请重点阐述各已有能谱CT成像技术及其优缺点和潜在临床应用。
回答1:
当前能谱CT成像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双能CT成像技术,多能CT成像技术。
1)双能CT成像技术:
(1)kV快切技术:利用高性能球管,在相邻曝光角度上快速切换管电压,获取时间和空间匹配较好的双能数据,实现数据空间的能谱解析;
(2)双源技术:将高低能两套系统集成在一起,垂直或95度放置,一起旋转,同时获取高低能谱数据;
(3)双层面探测器技术:利用双层面探测器技术,上层面探测器获取低能数据,下层面获取高能数据;
优点:可获取两种能谱下的数据,实现物质分解与伪单能成像;
缺点:上述技术都是基于能量积分型探测器,能谱识别精度低,物质鉴别能力差。
潜在的临床应用:(1)自动骨移除;(2)痛风检查;(3)尿路结石分类。
2)多能CT:
主要是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的光子计数CT。利用光子计数探测器良好的能谱分辨能力,获取两个或两个以上能量通道数据。
优点:(1)准确分辨光子能量,获得丰富的能谱数据,物质分解精度高;(2)探测器尺寸小,重建图像空间分辨率高。
缺点:受硬件技术限制,目前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潜在临床应用:(1)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2)乳腺成像;(3)骨髓病变检测
回答2:
(1)序列扫描成像技术:使用同一套球管和探测器,分别用80kV和140kV这两种能量差较大的X线交替做两次扫描。
优点:CT系统不变,数据量充足,能谱数据较准确。
缺点:两次成像数据须在图像数据空间匹配,才能进行双能减影;运动伪影。
(2)双球管双能量成像技术:同时使用了两套球管和两套探测器,由于机架内部空间限制,第二套探测器较小。
优点:由于两套独立的球管,可以方便地平衡不同电压之间的信号强度分配,以优化成像条件。
缺点:成本高;散射线问题在双球管成像中尤为突出;由于机架系统受限不能同时内嵌两套标准的探测器系统,所以第二套系统要小一些,扫描也受限;运动伪影。
(3)双层探测器技术:利用X线能量越高穿透力越强的特性,使用了上下两层探测器。上层探测器收集低能光子,下层探测器收集高能光子:在扫描过程中,由于X线穿过不同物质、不同厚度后,低能与高能光子比例变化较大,而两层探测器不能做相应调整,因而可能出现一层探测器信号弱,另一层强的情况。
优点:上层探测器接受低能量,底层探测器主要吸收射线高能部分,理论上,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两组高低能量信号都是严格一致的,可在投影域进行能量分析。
缺点:经上层探测器时会产生大量散射线,影响底层探测器图像质量;高、低能量射线存在能量混淆区域,且对探测器材料要求高,造价很高。
(4)单源瞬时kVp切换技术:在机架中内嵌一套球管和探测器,以高压发生器瞬时kVp切换技术和超快速探测器为基础实现能谱成像。这种方法通过使用单一球管中高低双能的瞬时切换产生时空上完全匹配的双能数据。
优点:产生时空上完全匹配的成像数据。
缺点:高压瞬时切换技术要求高,切换时间有延迟,该方案下球管的寿命大幅减少,并且不能使用毫安调制技术。
(5)光子计数技术:X射线球管仅产生一组kVp的射线,探测器能够探测X射线中光子的能量并计数,然后依据统计出的能量信息解析出不同的单能量图像。光子计数型探测器具有能量值分辨能力,可以将具有较宽能谱的X射线分成各个能区进行计数,从而实现了单能量成像。
优点:可获取多个能谱数据,实现多物质分离和单能成像。
缺点:由于目前的硬件技术限制,未能用于商业和临床。
临床应用:
(1)最佳单能级图像:常规CT使用的是混合能量成像,无法体现不同能量的影像学特征。不同能量的干扰还可能导致伪影、CT值不稳定。能谱CT成像可以根据临床诊断需求,选取最理想的单能级图像,可以消除硬化伪影,改善常规CT的CT值漂移问题。
(2)物质密度分析:物质分离与定量是能谱成像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采用基物质成对配比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离,利用分离后的基物质定量分析。
(3)能谱曲线分析:能谱扫描可以得到反映组织器官及病变特点和规律的能谱曲线。有助于判定病变性质,比较病变之间的同一性或者差异性。
(4)有效原子序数分析:有效原子序数是能谱分析中对于无机物精确分析的方法,能够直接反映感兴趣区内部无机物的原子序数,确定无机物的性质。
(5)结石分析:结石分析是能谱成像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可以实现泌尿系结石分析、胆囊结石分析、痛风结石分析等。

前沿题目3

3、深度学习技术迅猛发展,逐渐用于各大领域,成果斐然。请深入分析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成像中(CT\PET\MRI\超声\光声,任一模态都可以,以其中一种模态说明)的应用潜力及局限性。
回答:
应用潜力:(1)低剂量成像,克服人工手动设计图像先验;(2)智能辅助诊断,弥补主观因素影响;(3)建立病人摆位,CT数据自动获取,校正,重建和分析一体化的CT智能系统。
临床应用: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1)实现医学CT图像质量的提高和剂量的降低。例如去噪,低剂量快速成像,高分辨率图像重建。(2)医学CT图像的识别与分类。识别医学图像中的病灶区域和正常组织,并且对病灶的程度进行量化分级。(3)医学CT图像分割任务。识别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区域(如肿瘤),为临床手术导航和图像引导的肿瘤放疗提供指导参考。(4)优化经典迭代重建算法。利用DNN的结构替代经典迭代重建算法中的某些环节或者自动调整其超参数以节约计算成本。(5)优化扫描协议。通过大数据的学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扫描协议。(6)智能辅助诊断,弥补主观因素影响。(7)建立病人摆位,CT数据自动获取,校正,重建和分析一体化的CT智能系统。
局限性:(1)获取用于深度学习训练的大规模医学临床数据困难,标注的样本数据少,导致学习的网络实用性较差, 而且医学图像由于隐私保密的原因使得共享医疗数据困难。(2)深度学习模型类似黑盒子,很难解释其有效性,得到的图像结果难以在临床上得到承认和推广。(3)当前基于有监督学习的模型需要大量训练数据和标签;(4)计算资源消耗大,训练时间长;(5)缺少对CT成像专有的评估指标。

前沿题目4

4、简述提高磁共振成像速度的主要途径。
回答:
根据式TS=TRNyNEX,缩短TR(重复采集时间)、Ny(相位编码步数)和NEX(平均采集次数)均可减少采集时间。
(1)减少对K空间进行重复采样的次数
磁共振成像速度与采集K空间次数成正比,采集次数一般大于等于1,而使用相位部分傅里叶技术,可以将平均次数最小设置为0.5。
(2)缩短重复时间TR
a)在序列层面缩短TR,常规SE序列需要较长的TR,使用梯度回波序列不仅能缩短序列扫描时间,还能拓展MR的临床应用。
b)在序列设计层面缩短TR,在TSE序列中使用“Restore”技术来缩短弛豫恢复时间。
c)通过提升梯度的性能在硬件方面实现对TR的缩短。
(3)减少相位编码采集的步级数或激发次数
a)使用矩形FOV减少相位编码步级数,在磁共振参数设定时将人体解剖结构的短轴方向作为相位编码方向,然后缩小相位编码方向的扫描视野,形成矩形视野。
b)使用相位编码方向的部分傅里叶技术,根据K空间共轭对称的性质,可以只采集K空间的一部分数据进行重建。
c)并行采集技术利用K空间有规律的欠采样结合线圈的敏感度信息,实现扫描速度提升。
d)通过压缩感知技术以欠规律的方式减少相位编码步级数,最后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实现速度提升。
e)一次激发采集多条K空间实现速度提升。
A.半傅里叶成像技术
根据K空间的对称性,半傅里叶成像序列中的相位编码的步数可以减至一半。为了能较好的反映相位变化信息和图像特征,实际使用中通常会多采集几行靠近中心附近的数据。
B.使用梯度回波代替自旋回波
梯度回波序列由于采用小角度激发,仅有部分纵向磁化矢量转移到XY平面,质子的驰豫所需的时间要短得多,因而缩短了TR。而且翻转角越小,TR就越短,成像速度才能更快。
C.单次激发技术
一次激发后采集所有回波信号,填充整个k空间,可用于RARE与EPI技术
RARE技术:90度脉冲后用N个180度脉冲产生N个回波,填充k空间的N条相位编码线,采集时间缩短为相应的1/N
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单激发EPI是在一次激发后利用读出梯度的快速切换采集所有的梯度回波,填充整个K空间,单层图像采集时间可缩短到100ms.
D.并行成像技术
相控阵线圈的两组线圈同时采集一半填空k空间,采集速度可提高2倍
E.螺旋扫描技术
在一次激发后,通过调节梯度波形,数据采样点沿着K空间成螺旋轨迹采集,可减少数据采集时间。
F.随机采样稀疏数据重建方法
压缩感知理论指出,利用随机测量矩阵可把一个稀疏的高维信号投影到低维的空间上,并证明了这样的随机投影包含了待重建信号的足够信息。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就可以设计出随机测量矩阵在K空间中的稀疏采样,再经非线性重建方法重建出高质量的MR图像。

前沿题目5

5、列举两种定量MRI成像(或MRI参数成像)技术,并介绍其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回答:
(1)T1 mapping:
基本原理:在静磁场中,自旋核形成静磁化强度M0,M0受到扰动,偏离平衡位置,解除扰动后,MZ总是向M0恢复。这一过程是通过自旋-晶格相互作用进行的,故叫做自旋-晶格弛豫,描述自旋-晶格弛豫过程长短的特征时间用T1表示。可以采用反转恢复序列IR,根据不同的TI(Inversion Time)组织的信号强度不同,那么可以在一个TR内,采集多个TI值的信号强度,根据公式解方程即可得出组织的T1值。
临床应用:T1 mapping是临床上最普遍的MR成像模式,其在心脏和肝脏上的应用更加广泛,是定量评价心肌病变的一种主要技术。
(2)T2 mapping
基本原理:利用横向磁化矢量受磁场不均匀引起的信号衰减而成像的技术。T2 mapping技术是在小翻转角快速梯度回波成像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多个正反梯度产生多个回波,生成不同TE时间的图像,并根据上述多组图像计算出T2值。
临床应用:T2 mapping对矿物质沉积较为敏感,可用于心肌异常铁沉积的检查和定量检测心肌组织的出血性病变。同时对水肿或者炎症呈现高亮。

前沿题目6

6、PET/CT技术发展方向(探测晶体\采集方式与重建方式至少2方面)。
回答:
PET/CT是将PET和CT有机结合的先进核医学影像设备,能获得解剖影像与功能生化等信息,利于肿瘤的诊断、定位和治疗。PET/CT中,两种模式数据在相同扫描和坐标框架中采集,因此数据的空间定位关系准确。
1)采集方式:(1)2D模式采集。为传统的采集模式。探头环与环之间放置隔离片,一方面防止轴向视野发生错环符合事件,另一方面造成了系统灵敏度的降低;(2)3D模式采集,基于电子准直技术。系统灵敏度是原来2D采集的10倍以上,大大节省了采集时间。
2)重建方式:(1)滤波反投影法。其优点是计算过程简单,重建速度较快,缺点是得到的图像噪声水平高,分辨率和定位精度较差;(2)飞行时间技术(Time of Flight,TOF)。正电子湮灭时会发出一对光子,TOF是通过测定这对光子到达探测器时间的不同,而计算湮灭发生的位置。优点是能够提高图像对比度和系统灵敏度,降低患者的注射药量和辐射剂量。缺点是TOF技术无法提高PET的分辨率。
3)探测晶体上:目前,PET/CT虽然都叫机架一体,但实际上PET和CT依旧是分开的,并没有达到共同的探测器、共同的旋转平台,以及共同的计算机系统。而半导体探测器具有较高的固有灵敏度和分辨率,可以同时实现X射线和γ射线共同成像,因此代表了PET探测器新的发展方向。10年时间, PET 的晶体从 BGO 到 LSO、GSO 和 LYSO,CT 的排数也从双排进入64排、128排。

前沿题目7

7、简述当前市场主流PET/MR设备主要技术特点。

前沿题目8

8、请列举你最熟悉的三个光学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并简述其成像原理。(请写出每项技术的英文全称)
回答:
(1)光声断层成像(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PAT):在PAT成像过程中,短脉冲激光照射待成像物体,部分电磁能量在物体内部被吸收并转化为热能,温度的上升导致热弹性膨胀,继而导致压力的上升,由于初始压力的上升,宽频超声波通过组织传播并在物体外被超声换能器检测到,压力波的振幅反映了局部的能量吸收。通过对超声换能器探测到的时间序列声信号进行反演,可以计算出吸收体在物体中的空间分布即得到光声断层图像。
(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OCT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基于低相干光干涉的原理,通过测量光的反射和散射来获得生物组织内部的三维结构和显微结构。具体来说:扫频激光器发射激光,通过光耦合器将光源分光成两束,一束发射至待测样品,如皮肤,视网膜等,另一束发射至参照平面反射镜,这两束光路分别叫做样品臂和参考臂。如果样品臂和参考臂的光同频、同方向、有固定光程差,就会发生干涉现象,这时利用探测器接收由参考臂平面反射镜反射光和样品臂被测样品返回的背向散射光耦合产生的干涉信号,然后经过计算机解析,构建出显示组织内部微观结构的高解析度图像,实现在体横截面实时成像。
(3)荧光成像技术(Fluorescence Imaging):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荧光物质在生物组织中的荧光发射来实现成像的技术。在荧光成像中,通过注射或摄入荧光物质,使荧光物质与特定的生物分子或器官结合,然后使用荧光显微镜或荧光成像仪来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从而获得生物分子或器官的信息。荧光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癌症、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诊断。

前沿题目9

9、除了B超,临床对乳腺癌和肝病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时,可使用哪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探查组织的硬度?简述这两种超声弹性成像方法的基本成像原理。

前沿题目10

10、简述PET/CT与PET/MR在组成结构、扫描时序、衰减校正的主要区别。
回答:
(1)组成结构:
PET/CT:PET/CT系统由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计算机断层扫描)两部分组成,PET负责检测正电子发射,而CT负责提供解剖结构信息。
PET/MR:PET/MR系统由PET和MR(磁共振成像)两部分组成,PET用于检测正电子发射,而MR提供解剖和功能信息。
(2)扫描时序:
PET/CT:PET和CT是同时进行的,即PET和CT的扫描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可以获得PET和CT图像。
PET/MR:PET和MR的扫描通常是依次进行的,即PET和MR的扫描是分开进行的,分别获得PET和MR图像。
(3)衰减校正:
PET/CT:在PET/CT中,CT图像用于进行PET图像的衰减校正。CT提供了组织密度和组织类型等解剖信息,可以估计正电子发射在组织中的衰减情况,从而对PET图像进行校正,减少因组织吸收引起的误差。
PET/MR:在PET/MR中,MR图像通常用于进行PET图像的衰减校正。MR提供了更详细的软组织对比和解剖信息,可以更准确地估计组织中的衰减情况,用于对PET图像进行校正。

补充题目:

前沿题目11

11.阐述B超的基本原理,并选择其他两种超声成像方法(M型超声、多普勒超声等)进行简单介绍。
(1)B超基本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声束扫描人体,由于人体各种器官与组织都有它特定的声阻抗和衰减特性,因而不同声阻抗和不同衰减特性的器官与组织,产生不同的反射与衰减。这种不同的反射与衰减是构成超声图像的基础。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幕上。B型超(Brightness mode)是辉度调制型,以点状回声的亮度强弱显示病变,属于二维图象。
(2)M型超声:M型(Motion mode)超声诊断仪是一种单轴测量距离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主要用于心脏检查,为单声束超声心动图。其可以显示心脏各层的运动回波曲线。图象垂直方向代表人体深度,水平方向代表时间。
(3)多普勒超声:D型(Doppler mode)超声,亦称超声频移诊断法,此法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探测血液流动和脏器活动的方法,当声源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有所改变,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此法可获得因回声频率变化的信号多普勒图像。

前沿题目12

12.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基本原理。
将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F-18等)标记到能够参与人体组织血流或代谢过程的化合物上,将标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检者体内。让受检者在PET的有效视野范围内进行PET显像。放射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在体内移动大约1mm后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由于两个光子在体内的路径不同,到达两个探测器的时间也有一定差别,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内,探头系统探测到两个互成180度的光子时,即为一个符合事件。探测器将信号送到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便得到人体各部位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的影像。

前沿题目13

13.磁共振波谱的原理和应用。
(1)原理:在强磁场中,某些元素的原子核能量本身所具有的磁性,被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能量化的能级。吸收适当频率的电离辐射,可在所产生的磁诱导能级之间发生跃迁。在磁场中,这种带核磁性的分子或原子核吸收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的两个能极差的能量,会产生共振谱,可用于测定分子中某些原子的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
(2)应用:在医学上可用于测量活体内某一特定组织区域化学成分。

前沿题目14

14.MR成像相对于CT成像的优势及劣势。
优势:
(1)X线CT测量的是人体断面不同组织的X线吸收量,得到的是反应人体断层组织的密度解剖结构图;而MR是多参数成像,使用不同的序列和参数能得到不同的图像。
(2)MR成像对软组织的成像优于CT成像。
(3)MR成像对人体无辐射。
劣势:
(1)CT成像对骨组织的成像优于MR成像。
(2)MR成像操作复杂,费用昂贵,时间长,检查过程中伴随着较大噪声。
(3)临床诊断上,CT成像对腹部疾病的诊断能力优于MR成像。
(4)由于MR有强磁场,所以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铁磁物植入的病人不能做MR检查。
MR优点:
(1)MRI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他可以清楚的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
(2)MRI具有任意方向直接切层的能力,不必变动被检查者的体位,可以直接重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类斜面的体层图像,方便地进行解剖结构或病变的立体追踪。
(3)MRI属于无创伤、无射线检查,避免了X线或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影像检查由射线所致的损伤。
MRI缺点:
(1)MRI设备和检查费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普及和应用。
(2)MRI设备扫描时间较长,为其主要缺点,进行一个部位的检查,通常需要半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需要1-2小时。
(3)MRI机房内不能使用监护和抢救设备,加之MRI对病人体动敏感,易产生伪影,不适于对急诊和危重病人进行检查。
(4)妊娠3个月内的、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金属异物者慎用,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禁忌做MRI检查。
(5)MRI对钙化不敏感
CT优点:
(1)对密度高的组织显像清晰。
(2)加入造影剂后,CT能清晰地显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变。
(3)相比MR成像速度快,价格相对便宜。
CT缺点:
(1)CT的辐射对人体存在危害,故而不适合孕妇及其他特殊人群的使用。
(2)CT对软组织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高。
(3)CT扫描限于技术员的专业水平不同及扫描层面间隔限制。

**********************************************成像技术理论

技术题目1

1、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主磁体,射频发射线圈,梯度线圈与射频接受线圈在成像中基本作用
(2)简述现代医用CT的基本硬件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回答1:
(1)X射线管:管内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靶面,电子运动骤然受阻,辐射出X射线。
(2)滤过器:吸收低能X射线,使穿过滤过器和受检者的透射线束的能量分布达到均匀硬化。
(3)准直器:是一种辐射衰减物质,作用为空间定位。①球管侧准直器(前准直器):在SSCT中,前准直器影响Z轴体积覆盖范围和层厚;在MSCT中,前准直器只影响Z轴体积覆盖范围。②探测器侧准直器(后准直器):后准直器均有过滤散射线的作用;在MSCT中,后准直器还会决定层厚(若层厚小于探测器单元大小,由前准直器和探测器共同决定层厚)。
(4)探测器:将X射线能量转化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其对图像分辨力也有着重要影响。
(5)数据采集系统:将探测器输出的微弱信号经过前置放大、模数转换后送往计算机,供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
(6)滑环:实现机架旋转部分与静止部分的馈电和信号传递,可以连续扫描。(螺旋CT的先决条件)
(7)机架:用来完成特定扫描方式的扫描,以获得患者扫描层面的原始数据,供计算机系统进行图像处理。
(8)检查床:准确地把患者送到预定或者适当的位置上。
(9)计算机系统:控制整个CT系统、数据处理(数据预处理,图像重建)、图像显示。
回答2:
(1)X射线管(球管),由阴极,阳极,外壳三个部分组成,作用:信号源,发射X射线。
(2)高压发生器,作用:产生X射线的能量来源。
(3)滤过器,包括平板滤过器和蝶形滤过器两种,作用:一是吸收低能X射线,提高射线的平均能量。二是使穿过滤过器和受检者的透射线束的能量分布达到均匀硬化。
(4)准直器,包括前准直和后准直,作用:前准直进行空间定位,限制到达探测器组件的射线角度分布,后准直过滤散射线,以减少重建图像中的伪影。
(5)探测器, 核心部件之一,作用:将X射线量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的装置。
(6)数据采集系统(DAS), 作用:将探测器输出的微弱信号经过前置放大、模数转换后送往计算机,供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用。
(7)滑环,指CT机中的转动部分和固定部分间的连接方式(碳刷-滑环接触), 作用:实现机架旋转部分与静止部分的馈电和信号传递方式。
(8)机架,俗称龙门架。作用:一是放置众多CT组件, 二是用来完成特定扫描方式的扫描,以获得患者扫描层面的原始数据,供计算机系统进行图像处理。
(9)检查床,作用:准确地把患者送到预定或适当的位置上。
(10)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作用:一是控制整个CT系统;二是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零点漂移校正,参考校正,空气校正, 体模校正)和图像重建;三是图像显示。

技术题目2

2、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写出Block方程的表达式,并阐述其在磁共振成像中的主要作用。
(2)列举你所了解的降低剂量CT成像的举措或者成像方式
回答1:(1)降低管电压、管电流;但导致投影数据量子噪声增大。解决的方法是可以通过先在弦图域去噪再使用传统FBP算法重建或使用统计代数迭代PWLS算法加适当的正则项进行重建;
(2)稀疏角度成像;稀疏角度成像是在360度内使用更大步长采集数据得到更少量的投影数据从而降低剂量。但由于采集的投影数据不够,在重建过程中将导致图像出现严重的条形伪影。解决的办法是弦图域PWLS恢复,然后迭代重建;
(3)限角成像;限角成像是指在一个有限的小角度范围内进行扫描从而降低剂量。但采集到的投影数据不足以进行精确的重建,只能是近似重建;
(4)感兴趣区域(ROI)成像。ROI成像指缩小球管视角,射线只覆盖感兴趣的区域。但这样会导致重建图像边缘出现亮圈。解决的办法一般是衔在弦图域进行修补或插值,然后再进行重建。
回答2:硬件上:(1)通过球管相关技术降低剂量,降低散射线。(2)基于动态准直的剂量降低方法(前准直),2D防散射准直(后准直)。(3)改进滤过器,滤过器可以去除对成像无贡献的低能量X射线光子,其中蝶形滤波器可以补偿患者在扫描视野中的可变路径长度,可大大减少皮肤剂量。(4)基于调制技术的剂量降低方法,如自动毫安调制,根据患者体型及扫描部位使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EC),心电门控,螺距调制等。(5)提高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从而达到降低CT剂量的目的。(6)半扫描技术,通过扫描180°加一个探测器扇角的范围重建接近与360°扫描的CT图像。(7)机架倾斜,通过该技术避免一些对射线敏感部位的扫描,如眼睛,甲状腺等。(8)感兴趣区域(ROI)扫描与内重建,仅对小区域如心脏部位进行扫描。(9)稀疏角度扫描。硬件方法可从源头上降低X-ray CT扫描剂量,但是发展改进速度较慢,而且通常需要对应的软件算法作为配合。
软件上:(1)后处理技术,对重建得到的低剂量CT图像进行滤波,优点是无需考虑噪声来源,算法实现简单,缺点是CT图像噪声统计特性复杂,高性能滤波器的设计比较困难。(2)对投影数据进行去噪,优点是可根据投影数据的噪声特征建立数据恢复模型,设计有效的滤波算法,缺点是投影数据对滤波参数敏感,需要仔细调试否则重建结果差异较大。(3)采用基于统计的迭代算法,优点是由于统计重建算法通过对系统噪声进行准确的建模,易于加入先验信息约束,适于低剂量CT的优质重建,如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可在剂量降低一半下重建较为清晰的图像,缺点是计算量大,耗时长,且对不同扫描协议的普适性较差。(4)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优点是可以快速得到高质量CT图像,缺点是需要大量训练数据。

技术题目3

3、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阐述磁共振相位编码与频率编码的基本原理,及相位编码与频率编码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CT成像中常见的伪影类型、及其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回答1:
(1)混淆伪影:包括帧混淆伪影,由于帧采样不足引起,表现为在图像边缘出现放射性条纹。射线混淆伪影,由于探测器欠采样引起,表现为在高密度周围出现放射条纹。校正方法:1/4 探测器偏移,飞焦点,后处理方法(自适应帧合成技术)
(2)射束硬化伪影(BHA):CT机中的朗伯-比尔定律是基于X射线束是单能(单一频率)的光子,但实际中存在的X射线束是多能的(多种频率),在穿透物体的整个吸收过程中,射线变得越来越硬。因此在单能假定下处理图像重建问题会在CT图像中形成误差,从而引起射束硬化效应伪影。表现形式为:杯状伪影,带状伪影,条状伪影。校正方法:硬件校正法(改进滤过装置), 双能校正法, 线性化方法(又称为单能校正法,包括水射线硬化校正法和骨射束硬化校正法), 迭代法校正BHA,合理的设备操作(比如摆位和机架倾斜,尽量避免扫描野内组织密度过大)。
(3)散射伪影:X射线与组织发生相干散射和康普顿散射,当X光子与电子相碰撞时,损失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同时散射光子偏离原始光子的路径,到达探测器。表现形式:CT值漂移,图像中产生阴影或条纹伪影。
校正方式:滤波校正,使用专门的滤波算法对扫描数据进行处理,以抑制或减少散射伪影;物理建模校正,基于物理模型对散射过程进行建模,并使用推导出的数学公式对扫描数据进行校正。
(4)部分体积效应伪影(PVE):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一部分进入单位层厚,会导致重建后的CT值只是原有物体的一部分,当层厚较厚或者z轴斜度较大时, 这种效应更加明显。分为线性和非线性部分容积效应。表现形式:图像对比度降低。
校正方式:一薄层扫描,厚层重建;二选用窄的X射线束角度;三采用小的DFOV和大的扫描矩阵。
(5)金属伪影:产生金属伪影的原因复杂,同时有射束硬化效应,且根据金属的密度和形状的不同,伪影表现的变化也很大。典型表现是高密度物质周围呈现放射状的条纹分布。校正方法:一基于BHA和PVE 的金属伪影校正(MAR);二基于后处理的MAR,包括基于插值方法、基于分割、基于自适应前置滤波器、迭代重建。
(6)环形伪影:当一个探测器出现错误或问题时,在重建图像中会出现一个环;当多个探测器出现问题时,则会出现多个环形;当几个相邻的探测器均存在问题时,则会出现环带伪影;当中间探测器通道存在问题,则在重建图像中心存在点状表现。在一些特定采集模式下,会出现半圆,圆弧等表现形式的伪影。
校正方法:一是使用CT机内嵌的校正程序,关闭故障探测器通道;二是基于弦图的校正方法;三是基于重建图像的校正方法。
(7)阶梯伪影: 轴向扫描过程中准直器层厚或者重建间隔过大导致。表现形式:类似楼梯的伪影。校正方法:采用螺旋扫描,插值算法。
(8)锥角伪影:多排探测器CT中特有,因射线束的锥角角度较大,螺旋扫描下,螺距越大,进床速度越快,伪影越严重。表现:不能准确显示病灶位置。
校正方法:3D重建算法,非线性插值算法。
(9)风车伪影:螺旋伪影,呈风车状,形成原因是在螺旋采集数据时z轴方向采样不足导致。校正方法:一合理选择螺距;二合理选择层厚;三提高z轴采样率,z轴动态非焦点技术。
(10)截断伪影:当被扫描物体有一部分在扫描野之外,会造成投影数据的不连续,投影发生截尾形成阶段伪影。伪影表现为图像边缘有锐利白色条带状。
校正方法:一预防,设置合适的SFOV;二软件校正。
(11)运动伪影:由于扫描过程中患者运动产生伪影,包括呼吸,吞咽,心跳,肠蠕动等。一般表现为图像模糊,重影和带有一定方向性的条状。校正方法:呼吸门控,自主憋气,镇定剂,心电门控等。
回答2:
射线硬化伪影-形成原因:朗伯-比尔定理在CT的应用时基于穿过物质的线束是单能(单一频率)光子。但实际上存在的X射线是多能的,包含了一系列频率的波动。能量较低的X射线(软射线)优先被吸收,穿透的X射线具有较丰富的高能量成分(硬射线),在整个吸收过程中,射线变得越来越硬。因此,如果在单色假定下处理图像重建问题,则会在CT图像中形成误差,这种误差称为射线硬化效应误差,由此造成的伪影称为射线硬化伪影。
射线硬化伪影-表现形式:(1)杯状伪影:表现为均匀物质中间的CT值比边缘部分的CT值低,造成中间黑、边缘白的情况。(2)带状伪影:在扫描非均匀物体时,如人体头部,由于射线硬化导致的伪影表现为两个密度比较高的物体中间形成带状阴影。这类伪影主要分布在人体组织结构密度变化较大的区域,此外,在头部检测时射线硬化还会导致著名的亨氏暗区。(3)条状伪影:射线硬化还会造成条状伪影及射线状,当被扫描的物体被注射了造影剂时,也会出现此情形。其表现形式取决于高衰减物质的结构。
射线硬化伪影-矫正方法:(1)硬件校正法:滤过器滤波。(2)双能校正法:双能情况下获取的图像信息比一般情况下多,因此建立的图像清晰度比较高,且噪声较低。(3)线性化方法:水射线硬化校正法;骨射线硬化校正法。(4)迭代校正法。(5)操作方法校正:调整患者摆位、机架倾角,避免扫描密度变化比较大的部位。
混淆伪影-形成原因:香农采样定理要求原始数据采集频率至少是最高频率的两倍,因此,CT成像中采样收集的数据间隔应不超过1/2探测器宽度,而混淆伪影主要就是由数据的采样不满足香农采样定理而形成的。
混淆伪影-表现形式:(1)帧混淆伪影:由于帧采样不足引起的伪影,表现为在图像边缘出现放射性条纹(2)射线混淆伪影:由于探测器欠采样引起的混淆伪影,表现为在高密度周围出现放射状条纹。
混淆伪影-校正方法:
(1)第四代CT通过调整时间域内的采样率,相邻采样间隔的距离可调节,因此在高采样率下很容易满足香农采样定理。但其散射问题突出。(2)1/4探测器偏移,即探测器中心偏移等中线点1/4探测器尺寸,在预先采集的采样数据前插入另一个采样数据以满足采样定律。(3)摆动或偏转X射线焦点(动态飞焦点)来获得双采样投影(4)自适应帧合成技术,利用测量的投影值合成出其它帧数据(5)后处理方法,如重叠重建。
金属伪影-形成原因:成像物体中含有高衰减物质,如金属。
金属伪影-表现形式:在高密度物质周围呈现放射状的条纹分布
金属伪影-校正策略:插值算法,迭代重建,分割,滤波等。基于分割的金属伪影校正(解决骨骼和金属伪影问题):平滑骨骼组织像素,对平滑图像进行正向投影,搜索金属物体的投影数据,通过多项式插值法消除金属物体伪影,重建得到消除伪影后的CT图像,并还原金属及骨骼像素。基于自适应前置滤波器的伪影消除算法:自适应前置滤波,图像聚类,投影数据融合。

技术题目4

4、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简述能谱CT的成像的基本原理、优势与目前发展动态
(2)画出ETL=4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图,并阐述与普通自旋回波相比,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优缺点及其原因
回答1:
原理:常规CT中球管产生的X射线具有连续的能量分布,而能谱CT成像就是利用物质在不同X射线能量下产生的不同的吸收来提供比常规CT更多的影像信息。由于X线通物质的衰减能够客观反应X线的能量且任何物质都有其特征的衰减曲线,能谱CT可以利用高(140keV)、低(80keV)两组电压,在同角度获得高低两种能量状态下的数据以此确定体素在80~140keV能量范围内的衰减系数,进而获取在此能量范围内连续不断的多个单能量图像。此外,在能谱成像中,任何结构或组织能通过两种基物质的组合产生相同的衰减效应来表达,即经过高、低两组电压扫描的X射线衰减图像可以表达为两种基物质的密度图。物质分离图像中的每一个体素反映了相应的物质密度信息。
优势:可获取多个能谱数据,实现多物质分离和单能成像。
目前发展动态:(1)最佳单能级图像:常规CT使用的是混合能量成像,无法体现不同能量的影像学特征。不同能量的干扰还可能导致伪影、CT值不稳定。能谱CT成像可以根据临床诊断需求,选取最理想的单能级图像,可以消除硬化伪影,改善常规CT的CT值漂移问题。(2)物质密度分析:物质分离与定量是能谱成像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采用基物质成对配比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离,利用分离后的基物质定量分析。(3)能谱曲线分析:能谱扫描可以得到反映组织器官及病变特点和规律的能谱曲线。有助于判定病变性质,比较病变之间的同一性或者差异性。(4)有效原子序数分析:有效原子序数是能谱分析中对于无机物精确分析的方法,能够直接反映感兴趣区内部无机物的原子序数,确定无机物的性质。(5)结石分析:结石分析是能谱成像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可以实现泌尿系结石分析、胆囊结石分析、痛风结石分析等。
回答2:
原理:(1)基于探测器的能谱CT,包括双层探测器 (Philips) 和光子计数探测器(XCounter)两种,这类技术的优点是无需改变传统单能谱扫描协议,没有病人引起的能谱间交叉散射,对扫描视野,机架旋转时间等没有限制,高低能数据无空间和时间上的失真。其中,双层探测器获得双能数据的噪声水平相近,但缺点是光谱混叠严重,数据受双倍的电子噪声影响,上下层探测器间信号串扰严重。而光子计数探测器的优点是可获得三个及以上能量通道数据且光谱混叠程度较轻,缺点是尚且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存在脉冲堆积效应、计数率漂移、电荷共享或K-edge所致的计数和光谱失真。(2)基于球管(源)的能谱CT,包括四种,其中kV 慢切技术(Toshiba)分别使用高低两种管电压曝光扫描两圈数据,优点是没有病人所致的高低能谱散射串扰,可以使用自动曝光控制系统,高低能数据噪声水平匹配较好,扫描期间管电压稳定,缺点是高低能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低,不能用于心脏,肺部等运动明显的部位扫描。第二种 kV 快切技术(GE),旋转一圈,球管以高低管电压交替相间连续曝光扫描,优点是受病人运动影响较小,高低能数据空间一致性好,缺点是对球管和探测器性能要求高,高低能数据受X射线流影响较大。第三种是射束滤过技术(Siemens),使用混合拼接材质的滤过器,将同一束X射线分成低能和高能两部分,优点是只需对球管做微小改动就可以应用于传统CT,缺点是球管需要提供更高的X射线剂量以弥补由滤过器所致的剂量损失,且数据受病人所致的散射影响严重。第四种是双源技术(Siemens),将高低能两套系统垂直放置,一起旋转。优点是高低能数据曝光剂量和噪声水平可以很好匹配,易于结合滤过器,减少能谱混叠,但缺点是不能在弦图域做物质分解,高低能谱数据受病人所致的散射影响严重。
优势:所有能谱CT相比常规CT可获得额外的能谱信息和功能成像,但是同时能谱CT也需要额外的剂量、重建时间、计算量以及数据存储空间。
目前发展动态:目前光子计数探测器能谱CT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双能CT已进入临床应用当中。临床应用:(1)单能量成像:能谱CT能够获得80-140KeV不同能量下的伪单能量图像,可根据临床诊断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单能量图像,使得关注的结构组织显像最大化。(2)能谱曲线:获得组织的能谱曲线,可进行定性分析和物质鉴别,用于分析病变性质、同源性及差异性的判断,如痛风和尿路结石。(3)物质分离与定量分析:利用不同物质对X射线衰减的不同,采用基物质分解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离,再用基物质进行定量分析。(4)测量有效原子序数:对感兴趣区内的无机物精确分析,例如矽肺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硅。(5)伪影去除,如射束硬化伪影去除和金属伪影去除。

技术题目5

5、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简述现代CT系统的性能参数有哪些,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画出基于自旋回波的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图,简述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解释什么是b值,什么是ADC,什么是MD,什么是FA。
回答:(1)空间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又称为几何分辨力或高对比度分辨力(high contrast resolution,HCR),指在高对比度(目标和背景CT值差值对于100Hu)的情况下识别两个相邻物体的最小距离,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
影响HCR的主要因素:(1)有效探测器尺寸对HCR的影响。有效探测器尺寸是制约空间分辨力的根本。孔径越小,HCR性能越好,但一旦孔径越小,要保持高的光子俘获率就需要相应减小探测器单元间的间隔,使之与孔径相近,意味着增加探测器个数。且有效探测器尺寸与脚垫大小、探测器单元尺寸、焦点到等中心点距离、焦点到探测器距离都是相关的。(2)像素点大小。例如矩阵增大,DFOV减小都可以使HCR提高。(3)层厚。层厚越薄,HCR越好,但同时层厚越薄,噪声越大。螺距的增大也会使得HCR变差。(4)采样间隔。采样间隔越小,HCR性能越好。提高采样率,降低采样间隔是提高HCR的根本方法。(5)卷积函数形式。应用增强算法可以提高HCR。
(2)纵向分辨力:又称为有效层厚或者成像层厚,是指在z轴方向上的分辨力。它的下降会导致容积效应的增加。表征方法是层灵敏度剖面线SSP(slice/section sensitivity profile)。
影响纵向分辨率的主要因素:(1)单层面准直器对层厚的影响。(2)焦点大小。小焦点能够提高层厚的精确性。(3)螺距。采用插值的方法将螺旋扫得的数据转换为平面扫描数据。(4)诊视床步进距离。和螺距的影响差不多。(5)提高纵向分辨力的有效方法是在回顾性重建中采用迭代重建的方法。(6)增加重建间隔。
(3)噪声:噪声是指CT值的随机变化,即在均匀物体的影像中CT值在平均值上下的随机涨落。噪声主要来源是量子噪声、电器噪声和重建算法引起的噪声。可以通过增加剂量、提高探测器效率、提高层厚、合适的算法来降低噪声水平。
影像因素:(1)剂量:剂量越小,量子噪声越大。(2)层厚:层厚越薄,噪声水平越高。(3)算法:对图像进行平滑或模糊可以减少噪声,锐化算法提高了噪声。(4)受检患者体型:受检者越胖,噪声越大。
(4)密度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low contrast resolution,LCR),它表示系统能分辨的对比度差别的能力。对CT而言,低对比度是指目标和背景的CT值差值小于10Hu。在所有断层成像中LCR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影响因素:(1)CTDI直接影响LCR的高低,因此所有影响CTDI的因素都会影响LCR。(2)由噪声和HCR决定:对于小物体,对比度-细节曲线的上限值相当于HCR的上限值;达吾提的LCR要取决于噪声,进而取决于剂量水平和系统的剂量效率。
(5)时间分辨力:主要包括扫描时间、重建时间与周期时间。
影响因素:机架旋转时间、数据采集模式、数据重建方法、螺距。
(6)CT值线性:物质的X射线衰减系数与图像上所表现的CT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反映了设备CT值与线衰减系数之间成正比变化的特性,表示实测CT值与扫描物体实际具有CT值之间的差异。
影响因素:X射线能量、靶材料、探测器的品质、重建算法等等。

技术题目6

6、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列出4种深度学习在磁共振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基本思想。注:1:深度学习在磁共振图像配准、分割、与影像组学的研究不算;2:某个研究方向上,如果列出多个方法,只能算作1个,比如列出了深度学习在加速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多个方法,只能算作1个。(每个研究方向5分,共计20分)
(2)简述CT重建的常规算法有哪些,以及各自优缺点
回答:(1)傅里叶变换重建算法:对于每次测得的投影数据先作一维傅里叶变换,根据中心切片定理,可将此变换结果看成二维频域中同样角度下过原点的直线上的值。在不同投影角度下所得的一维变换函数可在频域中构成完整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函数,将此二维变换函数进行逆变换,就得到了所要求的空间域中的密度函数。图像沿某一方向的投影,经过1D傅立叶变换之后,对应2D傅立叶变换平面的一条线。
缺点:(a)在做傅立叶逆变换之前需将样本插值转换为笛卡尔坐标表示。高频区域的点比较稀疏,插值结果受影响。实域中的插值误差仅仅影响像素周围的小区域,但频域插值误差会影响整幅图像质量。(b)频域中某一元素值的改变将导致整副图像强度的改变,同时还产生了明显的阴影伪影。(c)难以实现目标重建,逆傅立叶变换的尺寸反比于ROI的尺寸,对于很小的ROI,矩阵太大难以处理。(d)对断层的投影是一维的,求物体图像的逆变换却是二维的,因此,必须将数据都存储起来,等到全部数据完整之后才能进行二维逆变换,这就要求硬件内存大,等待的时间长,难于实现实时的图像重建要求。
(2)滤波反投影算法:在滤波步骤中,采集到的原始投影数据首先通过一个滤波器进行处理。滤波器的作用是对投影数据进行滤波,以增强低频信号(即较长波长的结构)并抑制高频噪声。在反投影步骤中,经过滤波处理的投影数据被投影回原始的体素空间。具体来说,每个投影数据会根据其对应的投影角度和位置,被“反投影”到体素空间中相应的位置。这样,通过对每个投影数据进行反投影操作,并将所有反投影数据相加,就可以在体素空间中重建出原始的CT图像。
优点:滤波反投影法在实现图像重建时,只需作一维的傅里叶变换。由于避免了费时的二维傅里叶变换,滤波反投影法明显地缩短了图像重建的时间,并可以消除噪声和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缺点:对于复杂结构和动态场景的处理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一些伪影和失真。
(3)迭代重建算法:它能够在更少的投影数据情况下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该算法通过不断迭代的过程,优化图像的重建结果。比较精确,但速度慢。

补充题目:

技术题目7

7、提升CT图像分辨力的技术手段
(1)提升空间分辨力(HCR):空间分辨力又称几何分辨力或高对比度分辨力,指再高对比度的情况下识别两个相邻物体的最小距离。
a)有效探测器尺寸是制约空间分辨力的根本。使用小焦点、小探测器单元尺寸、短FID和短FDD可减小有效探测器尺寸,从而提高空间分辨力。
b)重建图像时,增大矩阵,减小像素点面积。
c)减小层厚,层厚约薄,HCR越好
d)提高采样率,降低采样间隔。
e)选择合适的卷积函数形式提高空间分辨力。
(2)提升纵向分辨力
a)纵向分辨力又称有效层厚或者成像层厚,是指在z轴方向上的分辨力。
b)使用小焦点可有效提高层厚的精确性;在螺旋CT中避免大螺距,同时,插值算法也会影响纵向分辨力,我们可利用回顾性重建的特性可提高纵向分辨力。
(3)提升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度分辨力,表示系统所能分辨的对比度差别的能力。
a)增加通道的分辨力。
b)调节合适的窗位、窗宽来改变监视器的分辨力。
c)增大KV或者MAS信号来使信号增大或者改变扫描角度使之成为过扫描来增加信噪比,从而提高密度分辨力。
d)重建卷积函数选用平滑函数可以得到低频滤波器,将高频噪声滤掉。
(4)提升时间分辨力(TR):用作心脏扫面时,TR至关重要。
a)提高TR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缩短机架旋转时间
b)采用合理的数据采集模式,如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在心脏扫描时有效提高TR,同时也可降低CT剂量
c)重建方法也会影响TR,多扇区重建方法可有效提高TR。

技术题目8

8、阐述中心切片定理
中心切片定理:一个三维(二维)物体的二维(一维)投影的傅里叶变换精确地等于物体傅里叶变换的中心截面(中心直线),那么当投影旋转时,其傅里叶变换的中心截面(中心直线)也随之旋转。因而图像重建的过程可描述为:先把不同角度下的各个投影变换组合构成物体完整的傅里叶变换,然后通过反傅里叶变换重建物体。

技术题目9

9、改善CT图像的方法(如分辨率、伪影)
(1)改善分辨率:提高采样率,降低采样间隔:①降低有效探测器的孔径尺寸;②减小像素点的大小③降低层厚,但噪声增加④降低采样间隔⑤应用增强算法
(2)改善图像伪影:
混淆伪影:①1/4探测器偏移②飞焦点技术③自适应帧合成技术
射线硬化伪影:①硬件—加入滤过器装置②双能校正③线性化方法(单能校正法)④迭代法校正
散射线形成伪影:使用后准直器
部分容积效应伪影:①薄层扫描②选用窄的X射线束角度③采用小的DFOV和大的扫描矩阵。
金属伪影:①基于插值方法②基于分割③基于自适应前置滤波器④基于迭代重建
环形伪影:①弦图域校正,在弦图域对丢失数据进行插值,用插值后的弦图重建图像②基于重建图像的校正方法,如坐标变换法,将直角坐标系中的环状伪影变为极坐标系中的线状伪影进行处理后,再变换到直角坐标系中。
风车伪影:①合理选择螺距②薄层扫描,厚层重建③提高Z轴采样率。
运动伪影:①呼吸运动伪影,用呼吸监控装置监视患者的呼吸状态②对于心跳运动伪影,提高门控的稳定性,运用好的重建算法③对于自主运动伪影,采用固定和摆位措施,缩短扫描时间。

技术题目10

10、请简述CT成像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伪影及其形成原因(至少列举三种)
答:
伪影 产生的原因 现象
条纹伪影 采样过程中信号不一致 图像中高强度直线可暗可亮
阴影伪影 投影数据不一致 出现在高对比度物体的附近
环形/条带伪影 探测器通道出现错误 原始图像结构上出现环形或条带
帧混淆伪影 帧采样不足 图像边缘出现放射性条纹
射线混淆伪影 探测器采样不足 高密度周围出现放射状条纹

技术题目11

11、CT与MR成像各自的优势与缺陷,临床应用上的区别(最后一题)
回答:CT(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是利用X线断层扫描,电光子探测器接收,并把信号转化为数字输入电子计算机,再由计算机转化为图像,是一种无痛苦、无损伤的辅助检查工具。
MRI(磁共振成像)是根据有磁矩的原子核在磁场作用下,能产生能级间的跃迁的原理而采用的一项新检查技术,对人体无害。
MRI与CT比较,其主要优缺点是:
优势:(1)软组织对比度好,可以清楚的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MRI对脑内低度星形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动静脉畸形和血肿等的诊断确认率极高,对脑实质和脑脊液的显示度极好;(2)具有任意方向直接切层的能力,不必变动被检查者的体位,可以直接做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方便地进行解剖结构或病变的立体追踪,例如可以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3)对病人无辐射伤害,避免射线导致损伤;(4)MRI成像参数多,包含信息量大,可进行功能成像;(5)没有CT图像中那种射线硬化等伪影;也不受骨像干扰;(6)显示疾病的病理过程较CT更广泛,结构更清楚。
劣势:(1)扫描时间长,费用昂贵;(2)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做MRI扫描,危重病人、妊娠3个月之内的、带有心脏起搏器及钢板的患者不能做MRI;(3)空间分辨率低于CT;(4)对骨和钙化物质不敏感,对肺部病变及早期脑出血的显像不优于CT。(5)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也不优于CT。
CT与MRI比较,其主要优缺点是:
优势:(1)对密度高的组织显像清晰。(2)加入造影剂后,CT能清晰地显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变。(3)相比MR成像速度快,价格相对便宜。
劣势:(1)CT的辐射对人体存在危害,不适合孕妇及其他特殊人群的使用。(2)CT对软组织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高。(3)CT扫描限于技术员的专业水平不同及扫描层面间隔限制。

  • 5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