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在中国面前,欧盟从未如此之“小”
2009年04月24日 12:19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4日电 面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上升,一些发达国家对自身地位的担忧开始出现。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在欧盟眼中,中国重要性从未像今天这么大;而在中国眼中,欧盟的重要性从未像今天这么小。文章摘录如下:
这种不平衡将在5月20日召开的欧盟与中国领导人布拉格峰会上得到体现。这次会议本来应该在去年12月举行,但中国取消了那次会议,因为此前法国总统萨科齐安排与达赖会面,显示了对中国的“不尊重”。
对欧洲人来说,中国计划在布拉格露面让他们送了口气;而对中国人来说,最终是不是举行此次峰会多少有些无关紧要。
中国一度很看重欧盟,这主要因为后者明显具有抗衡美国全球霸权的潜力。但全球金融动荡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已重创了美国形象——那种横行天下无可匹敌的巨人形象。
此外,热情支持“制衡”美国理念的欧洲领导人——最著名的当属法国的希拉克和德国的施罗德——都已卸任,取代他们的是更为亲美的领导人。与此同时,世界金融危机让中国的有利地位更加突出。
最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明白了现年85岁的美国老牌政治家基辛格上世纪70年代在位时了解的情况:欧盟没有一个单独的、供外国领导人在想与“欧洲”对话时拨打的电话号码,不仅如此,太多的欧洲人——包括许多政界人士——甚至都不希望有这么一个号码。
智囊机构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在一份有关欧中关系的最新报告中指出,中国“将与欧盟之间的关系视为一盘棋,而27个对手挤在桌子的另一边,争吵着该动哪个棋子”。
顺便说一句,美国和俄罗斯对欧盟的态度也大体相同。
就对华关系而言,在2007年11月的中欧北京首脑会议之后,布鲁塞尔的一些决策者一厢情愿地希望,中方将在更平等的地位上与欧盟打交道。那次首脑会谈商定设立一个“高级别机制”,讨论经济和贸易问题。这种安排旨在模仿颇为成功的中美间部长级谈判框架。
17个月过去了,欧洲对相关进展的希望正在落空。对于欧盟和中国官员举行会议的频率出现了分歧,且中国已不太愿意派出最高层决策者。
的确,为什么要那么做呢?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欧盟已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它对欧盟的1690亿欧元贸易顺差表明,它没有改变现状的迫切需要。
然而对欧洲人来说,问题就不同了。欧盟经常抱怨说,它的经济政策并非造成全球经济危机的“全球失衡”的原因所在。但其对华贸易关系的失衡却是再明显不过,而且政治关系也有失衡的一面。主要责任在于欧盟“三巨头”法国、德国和英国。这三个国家都无法抗拒取悦中国政府的诱惑,以期成为“中国最喜爱的欧洲国家”。
每当法国、德国和英国有机会为另一方挺身而出的时候,他们都选择了视而不见。用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报告中的话说,就是“实际上在寻求利用对方的不幸”。(托尼·巴伯译者/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