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Set/HashMap中修改已存入数据的key值对增/删操作的影响

HashSet/HashMap中修改已存入数据的key值可能造成一些奇奇怪怪的bug

package com.zbf.lesson;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ava.util.HashSet;

public class HashMap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
        HashSet s1 = new HashSet();
        Person p1 = new Person("小明",21);
        Person p2 = new Person("小红" ,21);
        Person p3 = new Person("小刚", 22);
        s1.add(p1);
        s1.add(p2);
        s1.add(p3);//向HashMap中添加元素
        p1.setName("小小明");//改变元素p1的name域
        s1.remove(p1);//试图从HashMap中移除p1
        System.out.println(s1);

但输出结果为
[Person{name=‘小小明’, age=21}, Person{name=‘小红’, age=21}, Person{name=‘小刚’, age=22}]
明明指明了要删除的是p1,却没能成功删除。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又比如

public class HashMap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
        HashSet s1 = new HashSet();
        Person p1 = new Person("小明",21);
        Person p2 = new Person("小红" ,21);
        Person p3 = new Person("小刚", 22);
        s1.add(p1);
        s1.add(p2);
        s1.add(p3);
        p1.setName("小小明");
        s1.add(p1);
        System.out.println(s1);

但输出结果为
[Person{name=‘小小明’, age=21}, Person{name=‘小小明’, age=21}, Person{name=‘小红’, age=21}, Person{name=‘小刚’, age=22}]
在向HashMap中添加一次p1后,再次添加p1,居然成功将修改后的p1添加为了第四个元素

**

底层实现原理分析

**
首先对HashMap进行分析。
HashMap作为Map接口的实现类,对数据的存储具有无序、不可重复的特点,且适用于双列元素的储存。
查阅其底层源码可以了解到,HashMap中添加元素前实际上调用了所存数据中Key的hashCode()方法并根据所取得的哈希值选定内存位置进行储存。
其数据储存过程可大致表述为如图通用步骤:HashMap数据添加过程
但是若传入的key为引用数据类型,通过“对象.setXxx”方法改变其key后,默认情况下其hashCod( )所返回的哈希值就会发生改变。故这之后进行remove(K key)相关操作时,将会有一些不寻常的结果出现:
以文章开头的代码为例
底层操作可表示为
删除过程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