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从入门到精通

本文详细介绍了PN结的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种类和电路符号,以及三极管在模拟电路中的关键概念,如I-V特性、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共射、共集、共基放大电路的特性和小信号模型。同时,文章涵盖了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三极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文章已获作者授权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与本账号无关,可联系删除。 原文作者:天城寺电子

摘要

从PN结开始,介绍了三极管电路符号、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PNP和NPN三极管的区别及在做电子开关时的用法。针对模拟电路的需要,介绍了三极管的I-V特性曲线,以2N5551三极管为例,讲解了数据手册中各参数意义。更进一步的,讲解了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共射、共集、共基放大电路的特点,并在proteus上进行了仿真,介绍了三极管的H参数和各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最后简要介绍了三极管多级放大电路。

1 基础

1.1 PN结

首先,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是PN结,在硅里面掺杂三价元素和五价元素,使其带有空穴,载流子是正电荷,叫做P区。另一边带电子,载流子是负电荷,叫做N区。
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P区和N区之间相邻的地方,因为相互吸引,P区一部分的正电荷跑到N区,中和N区的电子,导致P区剩下了不能移动的负离子。
N区一部分负电荷扩散到P区,中和P区的正电荷,导致N区剩下了不能移动的正离子。这一部分之间载流子都被中和掉了,电阻率很高,叫做耗尽区,或者PN结。
当对PN结外加电压时,当P区电压高于N区,形成的电场方向由P到N,则P区正电荷向N区移动,N区负电荷向P区移动,使得原本失去载流子的耗尽区载流子得到补充,PN结变窄,阻止很小,PN结处于导通状态。
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P区电压低于N区电压,电场由N指向P,PN结内部,P区正电荷向P外侧移动,N区负电荷向N区外侧移动,最终使得中间PN结变宽,阻值很大,PN结处于不导电状态。
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三极管

我们常说的三极管,是双极结型三极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场效应三极管(FET)也是三极管,常见的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三极管(MOSFET)。
NPN三极管和PNP三极管本质区别就是基极N区还是P区的区别。
三极管电路符号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辨NPN还是PNP的技巧:
看三极管中箭头指向,箭头代表着电流方向.
我们都知道PN结电流是P流向N,说明PN结中导通时电压是P高于N,电流由P流向N。如果箭头指向基极,说明电流流向基极,则基极是N,两边是P,三极管就是PNP三极管。相反,如果箭头由基极指向发射极,基极电流是留出的,则基极是P,两边是N,三极管就是NPN三极管。

物理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的P和N即上述PN结中的P区和N区。当C接地时,B做控制引脚,NPN型三极管控制脚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PNP三极管控制脚为负电压时,三极管导通。
数字电路里面常用三极管做电子开关,就是这个原理,实际三极管做电子开关电路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proteus里面,可以选用2N5401和2N5551小功率硅三极管作为互补管使用。
BJT有三种连接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引脚内部电流关系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每个引脚流过的电流分别为IC、IE、IB,且IE=IB+IC。
BJT是电流控制元件,有电流放大作用。
共射极连接时,有
IC=β * IB,其中β为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共基极连接时,有
IC=α * IE,其中α为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α和β关系为:β=α/(1-α)

2 三极管模拟电路知识

2.1 I-V特性曲线

共射极连接时,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极管I-V特性曲线包括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输入端B,有以下特点:
1.当输入端B的电压小于一定阈值时,输入电流为0。当B端电压高过阈值时,随着B端电压升高,输入电流迅速增加。
2.当输入电压固定且大于阈值时,随着输出端C电压升高,输入电流稍微降低。

输出特性曲线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输出端,有以下特点:
1.当输入电流IB小于阈值时,即使输出端C电压再大,C端流进三极管的电流也几乎为0,即三极管处于关闭状态,叫做截止区。
2.当输入电流IB大于阈值且一定时,当输出端C电压小于一定阈值时,随C端电压升高,C端电流迅速增加。当C端电压到一定值之后,随着C端电压增加,C端电流基本不再变化,将输出端C电压小于一定阈值、不同电流IB组成的区叫做饱和区,将C端电压增大但电流基本不变的区域叫做放大区。
3.饱和区时,可以任务C端有多少电流都可以完全流进三极管里面,限制电流的是C端电压。放大区时,无论C端电压多高,C端电流都是被IB电流控制。

共基极连接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V特性曲线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B端电压为参考电压,输入端E电压低于B,输出端C电压高于B。
对于输入端E,有以下特点:
1.当E端电压低于B的值小于0.4V时,输入端电流IE为0。当E低于B的差值高过0.4V时,随差值的增大,IE增大。
2.当E端电压一定且小于B端电压的差值大于0.4V时,随C端电压增大,IE稍微增大。

对于输出端,有以下特点:
1.当输入电流IE=0时,即使C端电压再高,C端电流也为0.
2.当C端电压为负且超过一定阈值时,即使输入端电流再大,输出端电流也上升不大,称为截止区。
3.当VCB大于阈值时,输出端电流随输入端电流成比例增大,称为放大区。

当三极管工作在不同的状态时,其各PN结的状态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极限参数解释

如图,在BJT数据手册上有如下极限参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释如下
IC: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当IC过大时,β值将下降。当工作电流大于该值时,BJT不一定会烧坏,但放大能力很小。
PC: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C=IC*VCE,BJT上允许功率较大的地方主要是集电极上,该参数为集电极允许的最大功率,当工作条件高于该功率时,BJT将升温烧坏。
各反向击穿电压:
VEBO:当集电极C开路时,发射极-基极间反向击穿PN结时电压,小功率BJT一般为几伏。
VCBO:当发射极E开路时,集电极-基极间反向击穿PN结的电压,通常为几十伏。
VCEO:当基极B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击穿PN结的电压,通常为几十伏。

BJT正常工作条件主要要求:
1.C极功率小于PC
2.VCE小于小于VCEO
3.基极-发射极反向电压小于VEBO

2.3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大写代表直流,小写代表交流信号。vs是输入小信号,vce是输出信号。
当VS=0时,三极管工作在直流静态状态Q,此时的电流记为IBQ、ICQ,电压记为VBEQ、VCEQ,该状态对应着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上一个固定的点,称为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
求静态工作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VS变化时,比如其是正弦交流信号,按以下原则分析电路中的通路:
1.对于一定频率内的交流信号,容量较大的电容视为短路。
2.对于交流信号,内阻很小能提供很大电流的电压源视为短路,内阻很大的电流源视为开路。

则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输入信号vs变化时,三极管电流ib会变化,导致ic、vce变化,三极管在特性曲线上的点相对于静态工作点Q发生移动。
因此对于放大电路,需要选取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使得在vs作用下,三极管相对于Q移动后的工作范围区始终处于放大区。

上面是解析法求静态工作点,还可以使用图解法求静态工作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输入回路上,有方程:VBE=VBB-IB * RB,将其画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与曲线的交点即为静态工作点。
在输出回路上,有方程:VCE=VCC-IC * RC,将其花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与曲线IB=IBQ的交点即为静态工作点。

当加上交流输入信号vs后,交流动态工作点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图可见,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出相位相反。
如果静态工作点选择不当,使Q’落入了饱和区造成的失真叫作饱和失真,使Q’'落入截止区造成的失真叫作截止失真。

2.4 小信号模型

BJT是一个非线性器件,高频特性和低频特性存在很大差异。
当输入信号为低频信号时,可以把BJT静态工作点小范围附近的I-V特性曲线当作直线,就可以用线性化的小信号模型来代替BJT进行电路分析。
对于电路网络,一般只关心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即二端口网络,模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通过vi、vo、i1、i2来研究该网络特性。
在这四个变量中,选两个为自变量,如果存在函数关系,使得另外两个变量可以由自变量精准描述,则该网络就被确定了。
将BJT看作一个黑盒,三个引脚组成二端口网络。经过人们研究,最终找到了H参数来描述BJT共射极电路小信号模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的菱形符号分别表示受控电流源和受控电压源

则有函数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ie是交流信号输入电阻,单位为欧姆。
hfe是交流状态下电流放大系数。
hre是交流状态下反向电压传输比,反映了输出电压对BJT输入端电压的反作用程度。
hoe是交流状态下BJT的输出电导率,反应输出电压vce对电流ic的影响程度。

只需要确定一个三极管的H参数,就可以精准描述该三极管交流状态下的特性。但不能用小信号模型求三极管静态工作点。

一般的BJT在共射极连接时,其H参数大小范围大致如下,可以忽略部分参数对小信号模型进行简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简化模型,可以使用β估算rb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只需要β一个参数即可。式中rbb’是输入三极管B端的电阻。
在实际的BJT数据手册中,我们能找到的参数一般只有hfe,
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并且我们前面说到,当C极负载电流过大时,其放大系数会降得很低,在数据手册中可以看到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并且C极电流还会影响BJT传输频率,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一般信号不高于50MHZ,可以忽略该影响。

2.5 用小信号模型分析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如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小信号模型分析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3 三极管实际模拟电路应用图

3.1 共射极放大电路

3.1.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如下图所示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电路设计的静态工作点IBQ=50uA,ICQ=β * 50uA=5mA,VBEQ=0.7V,VCEQ=5V-1K * 5mA=0V,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红色圆点近似为静态工作点.
可见工作点离饱和区很近,很容易产生饱和失真,根据仿真结果,确实在输入信号正半周发生了失真,为饱和失真。
因此,可以选择增大VCEQ,即降低电阻R8,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VCEQ=5V-100 * 5mA=4.5V,失真情况明显改善,但是放大倍数有所降低,此时输入信号幅值20mV。输出信号幅值0.7V,放大倍数35,比之前小了很多。
此即为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实际应用电路,我们可以通过proteus对相应电路进行仿真,这样方便我们查找电路问题。

3.1.2 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温度升高、电源噪声会带来BJT静态工作点移动的问题,而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不能解决。下面的电路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RB1和RB2,使I1>>IB,I1约等于I2,此时VBQ为定值,与环境温度无关。
偏置电阻的选取要求:使VBQ约为1/3的VCC,I1=(5~10)IBQ,令RB=RB1//RB2,RE * (1+β)=10 * RB。

求静态工作点Q:
VBQ=RB2/(RB1+RB2) * VCC,ICQ=IEQ=(VBQ-0.7V)/RE,IBQ=ICQ/β,VCEQ=VCC-ICQ * (RC+RE)。

在交流信号下,小信号等效模型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电阻RE会降低电路的电压增益,因此可以在RE旁边并联大电容,叫作射极旁路电容,
此时电压增益为:AV=-β * R’L/rbe。

仿真电路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BJT的静态工作点:VBQ=1.6V,IBQ=50uA,ICQ=7.5mA,VCEQ=4V。
此电路电压增益约为5倍,输入电阻600R,输出电阻30R。但若不加旁路电容C5,或C5电容太小,则电压增益会迅速下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减小VCEQ和增大输出电阻的代价,可以提高电路增益。如上图,电路增益约为20,VCEQ=3V,输出电阻150R左右。
可见,用单个BJT做的放大电路增益一般有限,几十上百左右。而放大器做放大电路,增益轻轻松松可达上百。但是BJT是基础,掌握BJT放大电路是电子工程师的基本技能。

3.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

电路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小信号模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点是电压增益接近1,同相,无电压放大作用,但有电流放大作用。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小。可用作多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级或输出极,或在各极之间做缓冲极,隔离各极之间的影响。

3.3 共基极放大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电路图直流通路整体与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一样,因此其静态工作点求法一样。
其小信号模型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压增益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电路具有同向电压放大作用,输入电阻小(当输入信号来自于电流源时是优点),输出电阻近似等于RC。高频和宽频带特性好。高频时应选用小容值耦合电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频率为500HZ,随着频率的提高,其放大倍数会提高。当10KHZ时,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见增益已经从4变成了25。

3.4 各类型电路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5 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前一级的输出是后一级的输入,整个电路放大增益等于各级放大增益相乘,输入电阻等于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于最后一级电路的输出电阻。

3.5.1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电路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与单个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相近,但是其高频特性更好,具有较高的频宽。

3.5.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个BJT按共集-共集方式连接起来,其整个的电压增益更接近于1,电流增益更大,可以看作是一个性能更好的BJT,因此又叫复合管。

3.5.3 共源-共基放大电路

将BJT和MOS连接起来,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点是输入电阻高,高频特性好,频带宽。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cc243588569/article/details/124738897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technical adj. 技术上的 specification n. 说明书 规格 详述 plastic-encapsulate 塑料封装的 (塑料-将...装进内部) transistor n. 晶体管 triode n. 三极管 /******************************************************/ feature n. 特征 excellent adj. 杰出的,极好的 linearity n. 线性(线性度) (excellent linearity 良好的线性) /******************************************************/ maximum ratings 最大额定参数 (maximum 最大值 最大的,ratings 参数.评级) Ta= ambient temperature 环境温度 unless otherwise noted 除非另外注明 symbol n. 符号 标号 parameter n. 参数 value n. 值 truth-value 真值 unit n. 单位 collector-base voltage 集电极-基极电压 Ucbo(Vcbo) collector-emitter voltage 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Uceo(Vcbo) emitter-base voltage 发射极-基极电压Uebo(Vebo) collector current continuous 集电极连续电流 collector dissipation 集电极损耗 (dissipation n. 损耗)Pc junction temperature 接点温度,接面温度Tj(junction 接合,连接,交叉点,接合点,总而言之就是空间立体上的一个可以近似于点的接触面) junction and storage temperature 表面与内部温度Tstg /********************************************************/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es 电气特性 collector-base breakdown voltage 集电极-基极击穿电压 V(br)cbo collector-emitter breakdown voltage 集电极-发射极击穿电压V(br)ceo emitter-base breakdown voltage 发射极-基极击穿电压V(br)ebo collector cut-off current 集电极截止电流Icbo collector cut-off current 集电极截止电流Iebo emitter cut-off current 发射极截止电流Iebo open circuit 开路 DC current gain 直流电流增益 collector-emitter saturation voltage 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 base-emitter saturation voltage 基极-发射极饱和电压 transition frequency 转移频率(transition 转换) /********************************************************/ classification of hFE(1) [共发射极 低频 小信号 输出交流 短路电流 放大系数]的等级 (classification 分类,等级) rank 等级 range 范围 (范围,幅度) /********************************************************/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典型特征 (typical 典型的,特有的) static characteristic 静态特性 capacitance 电容 reverse voltage 反向电压 (reverse 反向的) collector power dissipation 集电极功率损耗 Pc ambient temperature 环境温度 (ambient 周围的 环境的) Ta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