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关于计算机网络五层结构的基础知识

物理层

待完善

数据链路层

待完善

网络层

待完善

运输层

  • 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也就是说,运输层之间的通信并不是真正在两个运输层之间直接传送数据。运输层向应用层屏蔽了下面网络的细节(如网络拓扑、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等),它使应用进程看见的就是好像在两个运输层实体之间有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道。
  • 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 运输层有两个主要的协议:TCP和UDP。他们都有复用和分用,以及检错的功能。当运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时,尽管下面的网络是不可靠的(只提供尽最大努力服务),但这种逻辑通信信道就相当于一条双全工通信的可靠信道。当运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时,这种逻辑通信信道仍然是一条不可靠信道。
  • 运输层用一个16位端口号来标志一个端口。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它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个进程在和运输层交互时的层间接口。在互联网的不同计算机中,相同的端口号是没有关联的。
  • 两台计算机中的进程要相互通信,不仅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为了找到对方的计算机),而且还要知道对方的端口号(为了找到对方计算机中的应用进程)。
  • 运输层的端口号分为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0~1023 指派给熟知端口,1024~49151是登记端口号)和客户端暂时使用的端口号(49152——65535)。
  • UDP的主要特点是:(1)无连接;(2)尽最大努力交付;(3)面向报文;(4)无拥塞控制;(5)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6)首部开销小(只有四个字段: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和检验和)。
  • TCP的主要特点是:(1)面向连接;(2)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3)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4)提供全双工通信;(5)面向字节流。
  • TCP用主机的IP地址加上主机上的端口号作为TCP连接的端口。这样的端点就叫做套接字(socket)或插口。套接字用(IP地址:端口号)来表示。
  • 停止等待协议能够在不可靠的传输网络上实现可靠的通信。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的确认。在收到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分组。分组需要进行编号。
  • 超时重传是指只要超过了一段时间仍然没有收到确认,就重传前面发送过的分组(认为刚才发送的分组丢失了)。因此每发送完一个分组需要设置一个超时计时器,其重传时间应比数据在分组传输的平均往返时间更长一些。这种自动重传方式常称为自动重传请求ARQ。
  •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若接收方收到重复分组,就丢弃分组,但同时还要发送确认。
  • 连续ARQ协议可提高信道利用率。发送方维持一个发送窗口,凡位于发送窗口内的分组都可连续发送出去,而不需要等待对方的确认。接收方一般采用累积确认,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表明到这个分组为止的所有分组都已正确收到了。
  • TCP报文段首部的前20个字节是固定的,后面有4N字节是根据需要而增加的选项(N是整数)。在一个TCP连续中传输的字节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按顺序编号。首部中的序号字段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 TCP首部中的确认号是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若确认号为N,则表明:到序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正确收到。
  • TCP首部的窗口字段指出了现在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窗口值是经常在动态变化着的。
  • 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发送窗口里面的序号表示允许发送的序号。发送窗口后盐的后面部分表示已发送且已收到了确认,而发送窗口前沿的前面部分表示不允许发送。发送窗口后沿的变化情况有两种可能,即不动(没有收到新的确认)和前移(收到了新的确认)。发送窗口前沿通常是不断向前移动的。
  • 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要变坏。这种情况就叫做拥塞。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
  • 流量控制是一个端到端的问题,是接收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所有的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 为了进行拥塞控制,TCP的发送方要维持一个拥塞窗口cwnd的状态变量。拥塞窗口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程度,并且动态地在变化。发送方让自己的发送窗口取为拥塞窗口和接收方的接收窗口中较小的一个。
  • TCP的拥塞控制采用了四种算法,即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在网络层,也可以使路由器采用适当的分组丢弃策略(如主动队列管理AQM),以减少网络拥塞的发生。
  • 运输连接有三个阶段,即: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
  • 主动发起TCP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客户,而被动等待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服务器。TCP的连接建立采用三报文握手机制。服务器要确认客户的连接请求,然后客户要对服务器的确认进行确认。
  • TCP的连接释放采用四报文握手机制。任何一方都可以在数据传送结束后发出连接释放的通知,待对方确认后就进入半关闭状态。当另一方也没有数据再发送时,则发送连接释放通知,对方确认后就完全关闭了TCP连接。

应用层

  • 应用层协议是为了解决莫一类应用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是通过位于不同主机中的多个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来完成的。应用层规定了应用进程在通信时所遵循的协议。应用层的许多协议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的。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 域名系统DNS是互联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DNS是一个联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 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是由分布在互联网上的许多域名服务器程序(即域名服务器)共同完成。
  • 互联网采用层次树状结构的命名方法,任何一台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域名中的点和点分十进制IP地址中的点没有关系。
  • 域名服务器分为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限域名服务器和本地域名服务器。
  • 文件传送协议FTP使用TCP可靠的运输服务。FT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一个FTP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提供服务。在进行文件传输时,FTP的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要建立两个并行的TCP连接: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实际用于传输文件的是数据连接。
  • 万维网WWW是一个大规模的、 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可以非常方便地从互联网上的一个站点链接到另一个站点。
  • 万维网的客户程序向互联网中的服务器程序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向客户程序送回客户所要的万维网文档。在客户程序主窗口上显示出的万维网文档称为页面。
  • 万维网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并使每一个文档在整个互联网的范围内具有唯一的标识符URL。
  • 万维网客户程序于服务器程序之间进行交互所使用的协议是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HTTP使用TCP连接进行可靠的传送。但HTTP协议本身是无连接、无状态的。HTTP/1.1协议使用了持续连接(分为非流水线方式和流水线方式)。
  • 万维网使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来显示各种万维网页面。
  • 万维网静态文档是指在文档创作完毕后就存放在万维网服务器中,在被用户浏览的过程中,内容不会改变。动态文档是指文档的内容是在浏览器访问万维网服务器时才由应用程序动态创建的。
  • 活动文档技术可以使浏览器屏幕连续更新。活动文档程序可与用户直接交互,并可连续地改变屏幕的显示。
  • 在万维网中用来进行搜索的工具叫做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大体上可划分位全文检索搜索引擎和分类目录搜索引擎两大类。
  • 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和最受欢迎的一种应用。电子邮件把邮件发送到收件人使用的邮件服务器,并放在其中额收件人邮箱中,收件人可随时上网到自己使用的邮件服务器进行读取,相当于“电子信箱”。
  • 一个电子邮件系统有三个主要组成构件,即: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以及邮件协议(包括邮件发送协议,如SMTP,和邮件读取协议,如POP3和IMAP)。用户代理和邮件服务器都要运行这些协议。
  • 电子邮件的用户代理就是用户与电子邮件系统的接口,它向用户提供一个很友好的视窗界面来发送和接受邮件。
  • 从用户代理把邮件传送到邮件服务器,以及在邮件服务器之间的传送,都要使用SMTP协议。但用户代理从邮件服务器读取邮件时,则要使用POP3(或IMAP)协议。
  •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使用户能够利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用户浏览器和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邮件传送使用HTTP协议,而在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邮件的传送仍然使用SMTP协议。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由三部分组成,即(1)SNMP本身,负责读取和改变各代理中的对象名及其状态数据;(2)管理信息结构SMI,定义命名对象和定义对象类型(包括范围和长度)的通用规矩,以及把对象和对象的值进行编码的基本编码规则BER;(3)管理信息库MIB,在被管理的实体中创建了命名对象,并规定了其类型。
  • 系统调用接口是应用进程的控制权和操作系统的控制权进行转换的一个接口,又称为应用编程接口API。API就是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
  • 套接字是应用进程和运输层协议之间的接口,是应用进程为了获取网络通信服务而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时使用的一种机制。
  • 目前P2P工作方式下的文件共享在互联网流量中已占据最大的份额,比万维网应用所占的比例大得多。
  • BT是很流行的一种P2P应用。BT采用“最稀有的优先”的技术,可以尽早把最稀有的文件块收集到。此外,凡有当前以最高数据率向某个对等方传送文件块的相邻对等方,该对等方就优先把所请求的文件块传送给这些相邻对等方。这样做的结果是,这些对等方相互之间都能以令人满意的速率交换文件块。
  • 当对等方的数量很大时,采用P2P方式下载大文件,要比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方式快得多。
  • 在P2P应用中,广泛使用的索引和查找技术是分布式散列表DHT。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节点通过通讯链路连接起来的一个系统。为了协调和管理这些节点之间的通讯,人们设计了网络体系结构,也称为网络架构。网络体系结构是指将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的层次或功能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任务。本文将从网络体系结构的角度来谈谈计算机网络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OSI七层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连)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它将网络分为七层,分别是: -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 -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物理层上建立数据链路,并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控制和流量控制。 -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使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性控制和流量控制。 - 会话层:负责建立和维护会话,使通信的两个应用程序之间可以进行交互。 -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和编码,使不同计算机之间可以交换数据。 - 应用层:最高层,负责对用户提供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2. TCP/IP四层模型 TCP/IP是一种最常用的网络协议,它将网络分为四层,分别是: - 应用层:提供网络应用程序的接口和服务,例如HTTP、FTP、SMTP等。 -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性控制和流量控制。例如TCP、UDP等。 -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使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例如IP、ICMP等。 -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物理层上建立数据链路,并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控制和流量控制。例如ARP、RARP等。 3. 三层模型 三层模型是指将网络分为三层,分别是: - 应用层:提供网络应用程序的接口和服务,例如HTTP、FTP、SMTP等。 -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性控制和流量控制。例如TCP、UDP等。 -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使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例如IP、ICMP等。 此外,还有一种五层模型,它在TCP/IP四层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会话层和表示层。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适用于不同的网络场景,选择合适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可以提高网络通讯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