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vector push_back()与其他方式读取数据的效率对比

引言:
在读取大量数据(数组)时,使用vector会尽量保证不会炸空间(MLE),但是相比于scanf的读取方式会慢上不少。但到底效率相差有多大,我们将通过对比测试得到结果。

测试数据:利用srand()函数生成1e7的随机数组(x[i] ∈ (0, 115000]),最终结果将是读取这1e7(一千万)的数组所消耗的时间。

测试环境:在Linux虚拟机下测试,利用编译命令:time ./t得到运行时间。

备注:在debug模式下运行,不开任何优化。


生成数据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000005, lenth = 115000;

int n, x, y;

int main()
{
    freopen("test.in", "w", stdout);

    cout << maxn << endl;
    srand((unsigned int) time(0));
    for(int i = 0; i != maxn; ++i)
    {
        x = rand()%lenth+1;
        cout << x << endl;
    }

    fclose(stdout);
    return 0;
}

对比读入:
1.正常使用push_back()读入

for(int i = 0; i != n; ++i)
{
    scanf("%d", &curr);
    q1.push_back(curr);
}

2.每次空间不够时将vector数组增大空间

void test_resize(int a)
{
    if(num == size_2-1)
    {
        q2.resize(size_2 += 10000);
    }
    q2[++num] = a;
    return ;
}

for(int i = 0; i != n; ++i)//main函数中
{
    scanf("%d", &curr);
    test_resize(curr);
}

3.scanf读入

for(int i = 0; i != n; ++i)//main函数中
{
    scanf("%d", &x[i]);
}

4.读入优化

int read()
{
    input = 0;
    a = getchar();  
    while(a < '0' || a > '9')
        a = getchar();
    while(a >= '0' && a <= '9')
    {
        input = input*10+a-'0';
        a = getchar();
    }
    return input;
}
for(int i = 0; i != n; ++i)
{
    x[i] = read();
}

5.读入优化+resize(),再扔入vector数组

void test_resize(int a)
{
    if(num == size_2-1)
    {
        q2.resize(size_2 += 10000);
    }
    q2[++num] = a;
    return ;
}

int read()
{
    input = 0;
    a = getchar();  
    while(a < '0' || a > '9')
        a = getchar();
    while(a >= '0' && a <= '9')
    {
        input = input*10+a-'0';
        a = getchar();
    }
    return input;
}

for(int i = 0; i != n; ++i)
{
    curr = read();
    test_resize(curr);
}

测试结果:
1.push_back()读入

real    0m2.046s
user    0m1.620s
sys 0m0.428s

2.resize()后再读入

real    0m1.743s
user    0m1.636s
sys 0m0.104s

3.scanf读入

real    0m1.885s
user    0m1.776s
sys 0m0.108s

4.读入优化

real    0m0.996s
user    0m0.948s
sys 0m0.044s

5.读入优化+resize,再扔入vector数组

real    0m1.121s
user    0m1.036s
sys 0m0.084s

读入优化一骑绝尘,读入优化+resize位居第二,scanf和resize大致相当,push_back()最慢。


结论:
当数据范围很大的时候,建议使用vector的resize(lenth)+读入优化的方式进行读取,这样既最大限度降低了内存的浪费,又保证了不会在读入上花费太久


完整测试程序: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n 10000005

vector<int> q1, q2, q3;
int n, curr, num = -1, size_1, size_2;
int x[maxn], input;
char a;

void test_resize(int a)
{
    if(num == size_2-1)
    {
        q2.resize(size_2 += 10000);
    }
    q2[++num] = a;
    return ;
}

int read()
{
    input = 0;
    a = getchar();  
    while(a < '0' || a > '9')
        a = getchar();
    while(a >= '0' && a <= '9')
    {
        input = input*10+a-'0';
        a = getchar();
    }
    return input;
}


int main()
{
    freopen("test.in", "r", stdin);
    scanf("%d", &n);
    for(int i = 0; i != n; ++i)
    {
        //x[i] = read();
        //curr = read();
        //test_resize(curr);
        //scanf("%d", &x[i]);
        //scanf("%d", &curr);
        //test_resize(curr);
        //q3.push_back(curr);
    }
    return 0;
}

测试自此结束。
箜瑟_qi 2017.04.07 13:55

  • 4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vectorpush_back()是一个在vector的尾部加入一个元素的函数。例如: ```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 { std::vector<int> vec; vec.push_back(1); // 在vec的尾部加入数字1 vec.push_back(2); // 在vec的尾部加入数字2 vec.push_back(3); // 在vec的尾部加入数字3 // 输出vec中的元素 for (int i = 0; i < vec.size(); i++) { std::cout << vec[i] << " "; } return 0; } ``` 输出: ``` 1 2 3 ``` push_back()函数还有一个重载版本,允许你在尾部加入多个元素。例如: ```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 { std::vector<int> vec; vec.push_back(1); vec.push_back(2); vec.push_back(3); std::vector<int> other_vec; other_vec.push_back(4); other_vec.push_back(5); other_vec.push_back(6); vec.push_back(other_vec.begin(), other_vec.end()); // 输出vec中的元素 for (int i = 0; i < vec.size(); i++) { std::cout << vec[i] << " "; } return 0; } ``` 输出: ``` 1 2 3 4 5 6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other_vec中所有的元素一次性地加入到vec的尾部。 ### 回答2: vectorpush_back()函数是C++标准库中vector容器的一个成员函数,用于在vector的末尾插入一个新元素。该函数的参数是要插入的元素的值,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数据。 使用push_back()函数,可以方便地将元素添加到vector容器中。当我们需要动态地向vector容器中添加元素时,可以使用该函数而不必事先指定容器的大小。 push_back()函数的工作原理是将元素添加到vector的末尾,并在必要时自动调整vector的大小以容纳新元素。如果vector的容量不足以容纳新元素,则会自动分配更大的内存空间,并将原有元素复制到新的内存空间中。 使用push_back()函数的一个常见应用场景是读取一系列输入数据并存储在vector中。我们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反复调用push_back()函数,直到读取完所有的输入数据为止。 总而言之,vectorpush_back()函数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可以动态地向vector容器中添加元素。它的使用方式简单,并且能够自动调整容器的大小以适应新元素的插入。 ### 回答3: vector是C++标准模板库(STL)中的容器之一,可以用于在运行时动态地存储和管理一组相同类型的数据。 push_back()是vector类中的一个成员函数,它用于向vector尾部插入一个元素。这个函数接受一个参数,即将要插入的元素的值,然后将该元素添加到vector的末尾。 使用push_back()函数可以动态地向vector中添加元素,无需事先知道vector的大小。当调用push_back()时,vector会自动扩展以容纳新的元素,并相应地更新其大小。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空的vector对象v,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利用push_back()函数向其中添加元素: v.push_back(10); v.push_back(20); v.push_back(30); 上述代码会将整数10、20和30分别插入到vector v的尾部,结果v变为{10, 20, 30}。 需要注意的是,当向vector中插入元素时,vector可能会重新分配更大的内存空间,以容纳更多的元素。因此,当在循环中多次使用push_back()函数插入大量元素时,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向vector中插入大量元素之前,使用reserve()函数预先分配足够的内存空间。 总而言之,vectorpush_back()函数是一种方便的方式,用于将元素添加到vector的末尾,使其具备动态增长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程序的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