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场景之业务模型在性能执行场景中的具体实现逻辑

系统架构

image

业务模型

业务接口比例
Ta20%
Tab30%
Tabc20%
Tabcd30%

这里的比例可以通过access访问日志来统计,也可以参照《性能测试30讲》第十四章和《高楼的性能工程实战课》第六章

这里要说明下

  1. 每个接口在调用时,都会在经过的系统中产生一条请求,同时插入一条记录。

  2. 接口都是串行调用,比如Tabcd接口就是穿过系统ABCD。

下面完善表格

系统A系统B系统C系统D
业务接口比例访问路径请求数DB记录数请求数DB记录数请求数DB记录数请求数DB记录数
Ta20%A11
Tab30%A-B1111
Tabc20%A-B-C111111
Tabcd30%A-B-C-D11111111

上面的表格是每个业务接口调用一次在各系统中产生的请求数和DB记录数

脚本设计

针对这个业务比例,有两种策略来设计脚本

策略一:所有业务接口之间都是独立的,没有任何业务逻辑

显然,我们把每个接口单独控制比例就行了,jmeter设置如下

image

针对每个业务接口都放到一个Throughput Controller中,比例设置和上面的表格中一致,如下图所示: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这里,我们运行100次迭代,每个接口会严格按照设置的比例来运行,线程组配置如下:

image

我用一个线程迭代100次,看执行结果:

image

显然,各个接口是按照我们设计的比例来执行的。

线程组通过设置运行时间来执行,效果也是一样的:

image

10个线程,每个线程跑10遍,结果如下:

image

最终落到上面的表格就是这样

系统A系统B系统C系统D
业务接口比例访问路径请求数DB记录数请求数DB记录数请求数DB记录数请求数DB记录数
Ta20%A2020
Tab30%A-B30303030
Tabc20%A-B-C202020202020
Tabcd30%A-B-C-D3030303030303030

或者不限定迭代次数,设置duration,再看下

image

image

算一下看看

testa:1398/6985=20.014316%

testab:2096/6985=30.007158%

testabc:1397/6985=20%

testabcd:2094/6985=29.978525%

所以,根据这个策略来设计场景,比例偏差必然小于1%。

策略二:业务接口有上下逻辑关系

比如下单,必须登录才能下单,如果你不想登录,就要构造session,这样的业务场景如果还按策略一来设计脚本场景就会有两个问题:

  1. 需要造数据
  2. 业务接口的调用逻辑和生产不符

在这个业务背景下,我先假设接口是ta-tab-tabc-tabcd,顺序执行,针对上面的比例关系,我们有两种设计方法。

策略二之方法一:
业务接口比例业务脚本1业务脚本2
Ta20%20%
Tab30%20%10%
Tabc20%20%
Tabcd30%20%10%
  1. 业务脚本1包括Ta/Tab/Tabc/Tabcd四个接口,并且是串行执行的。
  2. 业务脚本2只包含Tab/Tabcd两个接口,并且也是串行执行。(注:这里我假设的逻辑,Tab - Tabcd是可以组成完整业务的,不需要依赖Ta,Tabc这两个接口,在方法二中我再说当他们不能单独组成完整业务要怎么做。)

这时的场景配置怎么做?首先脚本结构是这样的。

image

这里的两个业务脚本,对应Throughput Controller。现在问题来了,业务脚本1的执行比例应该是多少呢?

因为业务脚本1的20%是从30%中来的,所以业务脚本1的执行比例是20%/30%,为66.666666...%,而业务脚本2的比例是10%/30%,为33.33333...%,取整结果如下:

业务脚本1业务脚本2
执行比例67%33%

所以,Throughput Controller我们这样设置:

image

image

Thread Group这样配置:

image

我还是用一个线程迭代100次,这个场景的执行结果,如果不出所料,是这样的:

因为我总共执行100次,业务脚本1会执行67次,所以每个接口都会执行67次;业务脚本2会执行33次,所以Tab、Tabcd会各执行33次,所以执行次数如下:

业务接口比例业务脚本1业务脚本2业务接口执行次数
Ta20%6767
Tab30%6733100
Tabc20%6767
Tabcd30%6733100

执行下看看实际结果:

image

嗯,果然不出我所料~~

策略二之方法二:

现在有一个需求是这样的,我的接口必须按顺序执行,单独Tab,Tabcd不能闭环怎么办?

这种情况只能有一个业务脚本啊。这时候的脚本可以这样配置:

image

这里我在每个接口上面加了一个Loop Controller,设置Loop Count成这样:

image

注:这里的设置循环次数数值取决于百分比,但是由于这里只支持整数,所以当比例值不是整数时,要扩大倍数使之成为整数之后再设置在这里。

线程组设置如下:

image

这里我们暂且设置为1个线程迭代10次,来更清晰的呈现比例关系。结果如下:

image

结果证明满足比例关系!

总结

业务模型对性能场景是灰常重要的。从生产上或者从业务手上拿到业务比例后,如果不能严格地在场景中遵循业务比例来执行场景,那这个性能场景就不符合业务模型,从而导致性能项目做起来毫无意义。

在这里,我描述了两种策略来实现业务模型。策略一对应的是无逻辑关系的混合业务场景;策略二对应的是有逻辑关系的混合业务场景。

接口代码(fastapi+pydantic)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

app = FastAPI()

# 使用pydantic模型做请求体
class Test(BaseModel):
    code: str
    data: str
    tax: float
    amount: float

@app.get("/test")
def home():
    result = {"code":0, "msg": "这是一个用于性能压测的演示项目"}
    return result

@app.post("/testa/add")
def a():
    results = {"code":0,"msg":"success"}
    return results

@app.post("/testab/add")
def b():
    results = {"code":0,"msg":"success"}
    return results

@app.post("/testabc/add")
def c():
    results = {"code":0,"msg":"success"}
    return results

@app.post("/testabcd/add")
def d(test:Test):
    return test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我是一言

让我看看你的头像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