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运动都是相对的。当鸟类与飞机相对而行时,虽然鸟类飞得并不快,但飞机却飞得很快。一只重量不满500克的小鸟如果撞上时速为960千米的飞机,便会产生大约22吨的冲击力,相当于让飞机挨了一发炮弹。一只小小的麻雀就足以让一架战斗机损毁。
据相关部门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一万次鸟撞飞机事件,而且约三分之一的空难都与飞鸟有关,国际航空联合会把鸟撞事件列为A级航空灾难。
我们该如何有效防止鸟撞飞机事件的发生呢?
目前,在机场驱鸟上,采取的措施不可谓不多,从声音驱赶、视觉威慑到物理阻拦、无人机驱鸟,可谓是用尽了各种手段。但这些手段主要集中在机场及其周边区域,目的是减少鸟在机场附近的活动,降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阶段与鸟相撞的风险。
几乎所有机场,都有一群职业驱鸟员,他们不分昼夜,24小时巡视,不间断驱散鸟群,使鸟类远离机场,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
不过说实话,这些招数也就是治标不治本。知情人士透露,每到候鸟迁徙季节,机场的驱鸟团队就跟打仗似的,天天盯着天上那群不速之客。但鸟儿这东西,你赶走这波,那波又来了,跟打地鼠似的,累得团队直挠头。
01 从肉眼观察改为光电自动识别
AI机场驱鸟系统是一种结合了AI摄像机识鸟、激光驱鸟、语音驱鸟和超声波驱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探驱识一体化驱鸟系统 ,旨在实现鸟群的绝对坐标快速、准确、实时跟踪,以及鸟群分布、鸟类飞行轨迹、鸟种类型的分析和风险预警。
工作原理:配合雷达、红外热成像设备,通过高清摄像头捕捉的图像,基于鸟类识别算法对机场进行网格化鸟类监测,准确反馈机场鸟情数据。系统的“大脑”具备探鸟、识鸟、设备联动、自动分析鸟类活动方向等功能,实现主动驱鸟、定向驱鸟的工作模式。
02 优化摄像头及配套设备
选用长焦镜头:为摄像头配备长焦镜头,能够显著增加拍摄距离,使远处的小鸟也能被清晰地捕捉到。例如,一些专业的长焦镜头可将拍摄距离延长至数百米甚至更远,从而有效解决小鸟距离过远的问题
提升摄像头分辨率:高分辨率摄像头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信息。在相同距离下,高分辨率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更加清晰,有助于识别小鸟的特征。如4K或8K分辨率的摄像头,相比传统的1080P摄像头,在图像清晰度上有大幅提升,可更好地满足机场鸟类识别的需求
03 融合多种探测技术
雷达探测:雷达系统可以对机场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空域进行360°扫描,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的限制,能够实时监测鸟类的位置、数量、速度和飞行轨迹等信息。即使小鸟距离较远,雷达也能够准确探测到其活动情况,并将数据传输给中控系统,为后续的驱鸟决策提供依据
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设备可以感知鸟类的体温辐射,即使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也能够清晰地捕捉到小鸟的热成像图像。通过与摄像头的结合使用,可以实现对小鸟的全天候监测,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智能机场驱鸟平台采用微波雷达及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机场鸟群运动轨迹扑翼频率进行分类识别和记录,利用光电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对鸟群种类进行精准判断
04 采用先进的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
深度学习算法: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如YOLO系列(YOLOv8、YOLOv9等),对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进行实时分析和识别。这些算法具有强大的目标检测和识别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机场环境中准确识别出小鸟,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跟踪。通过不断优化模型参数和数据增强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图像增强与超分辨率重建:对于拍摄到的模糊或低分辨率的图像,可以采用图像增强和超分辨率重建技术进行处理。图像增强技术可以突出图像中的细节信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则能够将低分辨率图像重建为高分辨率图像,使小鸟的特征更加明显,便于识别和分析
05 智能化驱鸟系统联动
多设备联动:当探测到小鸟活动时,智能驱鸟系统可以自动触发多种驱鸟设备进行联动驱鸟。例如,定向声波驱鸟器可以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使小鸟产生恐惧或不适感,从而驱使其离开;煤气炮、钛雷炮等设备可以通过爆炸声和闪光来吓跑小鸟;激光驱鸟器则利用激光的光束照射小鸟,使其产生视觉干扰,达到驱鸟的目的
精准驱鸟策略:根据探测到的鸟情信息,如鸟类的种类、数量、飞行轨迹等,制定精准的驱鸟策略。对于不同种类的小鸟,可以采用不同的驱鸟设备和方法,提高驱鸟效果。同时,通过智能决策算法,可以实时调整驱鸟策略,避免鸟类产生适应性,确保驱鸟工作的长期有效性
AI技术在机场驱鸟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驱鸟的效率和准确性,还有效解决了鸟类对传统驱鸟设备的耐受性问题。通过实时监测、智能识别和多设备联动,AI驱鸟系统能够实现主动防御,确保机场的飞行安全。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场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给全球旅客带来更加便捷、安全和愉悦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