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flask-2

本文详细介绍了Flask框架的响应机制,包括response对象和jsonify的使用。还讨论了请求钩子,如before_first_request、before_request等,并解释了如何使用url_for进行反向解析。此外,文章涵盖了cookie和session的管理,以及自定义过滤器和宏的使用,展示了Flask如何与Jinja2模板引擎协同工作。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kun1280437633/article/details/80247122

1、response: 用来响应客户端的数据,返回的时候有两种形式指定:

    (1) 直接返回元祖的形式

            a. 直接返回, 响应体         return "hello"

            b. 返回 响应体+状态码      return "hello", 999

            c. 返回 响应体 + 状态码 + 响应头

    (2) 第二种返回reponse对象的形式    response = make_response( )

2、当服务器向浏览器设置数据的时候,可以指定格式(例json):

    (1) 直接指定headers,里面的Content-Type 为application/json

    (2)使用jsonify, 也可以,flask自带的

    代码

from flask import Flask,make_response, jsonify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work1():
    # response = make_response()
    # response.headers['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 return response
    # dict = {
    #     "name": "zhangsa"
    # }
    # return jsonify(dict)
    return jsonify({'name': "zhang", 'age': 14})

    # return jsonify(name="zhangsan", age=14)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 = True)

3、请求钩子:在访问某些视图函数的时候,会顺带着执行,请求钩子所修饰的方法

    常见的请求钩子有四中

    (1) before_first_request,第一次请求的时候会执行,初始化操作,比如:数据库的链接,权限过滤

    (2) before_request,每次请求前执行,统一指定该资源和浏览器的交互过程

    (3)after_request,每次请求后执行,统一指定该资源和浏览器的交互过程

    (4)teardown_request,每次请求销毁后, 用来记录服务器的异常信息

4、反向解析(可以根据视图函数的名字找到所对应的路由路径)

    格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