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树状数组

树状数组是一个查询和修改复杂度都为log(n)的数据结构。主要用于查询任意两位之间的所有元素之和,但是每次只能修改一个元素的值。

与线段树的比较:
利用线段树可以解决树状数组能解决的所有问题,但树状数组并不能解决线段树能解决的某些问题。其时间复杂度相同,都是log级别,但是再空间复杂度上,树状数组要优于线段树。

其结构如图所示:
树状数组

其中:a[]数组存放的是原来的值。
c[]数组便是树状数组,里面存放的是所求值的对应数据(比如,区间和,区间最大/小值)。
其实,从图中所见,树状数组也是主要利用了二分的思想。


那么,树状数组主要可以用于解决哪些问题呢:

平时,我们遇到一些,对数组进行维护查询的操作时,如:修改某个点的值,查询某个区间的和,这恰恰是树状数组的强项。


接着,我们回过来看这个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令这棵树的结点编号为C1,C2…Cn。令每个结点的值为这棵树的值的总和,那么容易发现:
C1 = A1
C2 = A1 + A2
C3 = A3
C4 = A1 + A2 + A3 + A4
C5 = A5
C6 = A5 + A6
C7 = A7
C8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A7 + A8

C16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A7 + A8 + A9 + A10 + A11 + A12 + A13 + A14 + A15 + A16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性质:
设节点编号为x,那么这个节点管辖的区间为2^k(其中k为x二进制末尾0的个数)(这个k的概念很重要,可以多举几个例子带进上面的式子里试试)个元素。因为这个区间最后一个元素必然为Ax,
所以很明显:Cn = A(n – 2^k + 1) + … + An
利用定义函数,可以很方便的求得k:

int lowbit(int k){
    return k&(-k);
}

知道了这些之后,又该如何运用到题目中呢:
请看下面的例题。

(插图以及上述等式选自百度百科,)



了解了以上的概念之后,我们来介绍两种经典的利用树状数组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求区间的最值

例题:HDU - 1754 I hate it:

很多学校流行一种比较的习惯。老师们很喜欢询问,从某某到某某当中,分数最高的是多少。
这让很多学生很反感。

不管你喜不喜欢,现在需要你做的是,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一个程序,模拟老师的询问。当然,老师有时候需要更新某位同学的成绩。
Input
本题目包含多组测试,请处理到文件结束。
在每个测试的第一行,有两个正整数 N 和 M ( 0< N <= 200000,0 < M< 5000 ),分别代表学生的数目和操作的数目。
学生ID编号分别从1编到N。
第二行包含N个整数,代表这N个学生的初始成绩,其中第i个数代表ID为i的学生的成绩。
接下来有M行。每一行有一个字符 C (只取’Q’或’U’) ,和两个正整数A,B。
当C为’Q’的时候,表示这是一条询问操作,它询问ID从A到B(包括A,B)的学生当中,成绩最高的是多少。
当C为’U’的时候,表示这是一条更新操作,要求把ID为A的学生的成绩更改为B。
Output
对于每一次询问操作,在一行里面输出最高成绩。
Sample Input
5 6
1 2 3 4 5
Q 1 5
U 3 6
Q 3 4
Q 4 5
U 2 9
Q 1 5
Sample Output
5
6
5
9
Hint
Huge input,the C function scanf() will work better than cin

AC 代码:

#include<cstdio>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LL long long 
const int MAX = 1e6+10;
const int INF = 0x3fffffff;
int a[MAX];
int c[MAX];
int n,m;
int lowbit(int x){//如前面所述,求x二进制末尾0的个数
    return x&(-x);
}
void init(){//这里为初始化树状数组;
    for(int i=1;i<=n;i++){
        c[i]=a[i];
        for(int j=1;j<lowbit(i);j*=2){
            c[i]=max(c[i],c[i-j]);
        }
    }
    return ;
}
void Updata(int l,int r){//进行区间更新
    a[l]=r;
    for(int i=l;i<=n;i+=lowbit(i)){
        c[i]=r;
        for(int j=1;j<lowbit(i);j*=2){
            c[i]=max(c[i],c[i-j]);
        }
    }
    return ;
}
int Query(int l,int r){//区间查询
    int ans=max(a[l],a[r]);  
    while(1){  
        ans=max(ans,a[r]);  
        if(l==r) break;    
        for(r--;r-l>=lowbit(r);r-=lowbit(r))  
            ans=max(ans,c[r]);  
    }  
    return ans;
}
int main(){
    while(scanf("%d%d",&n,&m)!=EOF){
        memset(a,0,sizeof(a));
        memset(c,0,sizeof(c));
        for(int i=1;i<=n;i++){
            scanf("%d",&a[i]);
        }
        init();
        char s;
        int l,r;    
        for(int i=0;i<m;i++){
            getchar();
            scanf("%c %d %d",&s,&l,&r);
            if(s=='Q'){
                printf("%d\n",Query(l,r));
            }
            else{
                Updata(l,r);
            }
        }
    }
    return 0;
}

问题二:求区间的和

例题:HDU - 1166 敌兵布阵

C国的死对头A国这段时间正在进行军事演习,所以C国间谍头子Derek和他手下Tidy又开始忙乎了。A国在海岸线沿直线布置了N个工兵营地,Derek和Tidy的任务就是要监视这些工兵营地的活动情况。由于采取了某种先进的监测手段,所以每个工兵营地的人数C国都掌握的一清二楚,每个工兵营地的人数都有可能发生变动,可能增加或减少若干人手,但这些都逃不过C国的监视。
中央情报局要研究敌人究竟演习什么战术,所以Tidy要随时向Derek汇报某一段连续的工兵营地一共有多少人,例如Derek问:“Tidy,马上汇报第3个营地到第10个营地共有多少人!”Tidy就要马上开始计算这一段的总人数并汇报。但敌兵营地的人数经常变动,而Derek每次询问的段都不一样,所以Tidy不得不每次都一个一个营地的去数,很快就精疲力尽了,Derek对Tidy的计算速度越来越不满:”你个死肥仔,算得这么慢,我炒你鱿鱼!”Tidy想:“你自己来算算看,这可真是一项累人的工作!我恨不得你炒我鱿鱼呢!”无奈之下,Tidy只好打电话向计算机专家Windbreaker求救,Windbreaker说:“死肥仔,叫你平时做多点acm题和看多点算法书,现在尝到苦果了吧!”Tidy说:”我知错了。。。”但Windbreaker已经挂掉电话了。Tidy很苦恼,这么算他真的会崩溃的,聪明的读者,你能写个程序帮他完成这项工作吗?不过如果你的程序效率不够高的话,Tidy还是会受到Derek的责骂的.
Input
第一行一个整数T,表示有T组数据。
每组数据第一行一个正整数N(N<=50000),表示敌人有N个工兵营地,接下来有N个正整数,第i个正整数ai代表第i个工兵营地里开始时有ai个人(1<=ai<=50)。
接下来每行有一条命令,命令有4种形式:
(1) Add i j,i和j为正整数,表示第i个营地增加j个人(j不超过30)
(2)Sub i j ,i和j为正整数,表示第i个营地减少j个人(j不超过30);
(3)Query i j ,i和j为正整数,i<=j,表示询问第i到第j个营地的总人数;
(4)End 表示结束,这条命令在每组数据最后出现;
每组数据最多有40000条命令
Output
对第i组数据,首先输出“Case i:”和回车,
对于每个Query询问,输出一个整数并回车,表示询问的段中的总人数,这个数保持在int以内。
Sample Input
1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Query 1 3
Add 3 6
Query 2 7
Sub 10 2
Add 6 3
Query 3 10
End
Sample Output
Case 1:
6
33
59

AC代码:

#include<cstdio>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LL long long 
const int MAX = 1e6+10;
const int INF = 0x3fffffff;
int a[MAX];//树状数组 
int n;
char s[20]; 
int lowbit(int x){
    return x&(-x);
}
void update(int i, int val){//更新函数  
    while(i<=n){  
        a[i]+=val;  
        i+=lowbit(i);  
    }  
} 
int sum(int i){      //求和函数  
    int sum=0;  
    while(i>0){  
        sum+=a[i];  
        i-=lowbit(i);  
    }  
    return sum;  
}   
int main(){
    int t;
    int cas=1;
    scanf("%d",&t);
    while(t--){
        memset(a,0,sizeof(a));
        scanf("%d",&n);
        int temp;
        for(int i=1;i<=n;i++){
            scanf("%d",&temp);
            update(i,temp);  
        }
        int x,y;
        printf("Case %d:\n", cas++);
        while(scanf("%s",s)){
            if(s[0]=='E')   break;
            scanf("%d%d",&x,&y);
            if(s[0]=='A'){
                update(x,y);
            }
            else if(s[0]=='S'){
                update(x,-y);
            }
            else {
                 printf("%d\n",sum(y)-sum(x-1));   //两段区间和相减 
            }
        }

    }
    return 0;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树状数组(Fenwick Tree)是一种用于快速维护数组前缀和的数据结构。它可以在 $O(\log n)$ 的时间内完成单点修改和前缀查询操作,比线段树更加简洁高效。 下面是 Java 实现的树状数组详解: 首先,在 Java 中我们需要使用数组来表示树状数组,如下: ``` int[] tree; ``` 接着,我们需要实现两个基本操作:单点修改和前缀查询。 单点修改的实现如下: ``` void update(int index, int value) { while (index < tree.length) { tree[index] += value; index += index & -index; } } ``` 该函数的参数 `index` 表示要修改的位置,`value` 表示修改的值。在函数内部,我们使用了一个 `while` 循环不断向上更新树状数组中相应的节点,直到到达根节点为止。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将 `tree[index]` 加上 `value`,然后将 `index` 加上其最后一位为 1 的二进制数,这样就可以更新其父节点了。例如,当 `index` 为 6 时,其二进制表示为 110,最后一位为 2^1,加上后变为 111,即 7,这样就可以更新节点 7 了。 前缀查询的实现如下: ``` int query(int index) { int sum = 0; while (index > 0) { sum += tree[index]; index -= index & -index; } return sum; } ``` 该函数的参数 `index` 表示要查询的前缀的结束位置,即查询 $[1, index]$ 的和。在函数内部,我们同样使用了一个 `while` 循环不断向前查询树状数组中相应的节点,直到到达 0 为止。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将 `sum` 加上 `tree[index]`,然后将 `index` 减去其最后一位为 1 的二进制数,这样就可以查询其前一个节点了。例如,当 `index` 为 6 时,其二进制表示为 110,最后一位为 2^1,减去后变为 100,即 4,这样就可以查询节点 4 的值了。 最后,我们还需要初始化树状数组,将其全部置为 0。初始化的实现如下: ``` void init(int[] nums) { tree = new int[nums.length + 1]; for (int i = 1; i <= nums.length; i++) { update(i, nums[i - 1]); } } ``` 该函数的参数 `nums` 表示初始数组的值。在函数内部,我们首先创建一个长度为 `nums.length + 1` 的数组 `tree`,然后逐个将 `nums` 中的元素插入到树状数组中。具体来说,我们调用 `update(i, nums[i - 1])` 来将 `nums[i - 1]` 插入到树状数组的第 `i` 个位置。 到此为止,我们就完成了树状数组的实现。可以看到,树状数组的代码比线段树要简洁很多,而且效率也更高。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