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Java开发规范》关于领域模型的部分介绍如下
分层领域模型规约:
1. DO(Data Object):与数据库表结构一一对应,通过 DAO 层向上传输数据源对象。
2. DTO(Data Transfer Object):数据传输对象,Service 或 Manager 向外传输的对象。
3. BO(Business Object):业务对象。由 Service 层输出的封装业务逻辑的对象。
4. AO(Application Object):应用对象。在 Web 层与 Service 层之间抽象的复用对象模型,极为贴近展示层,复用度不高。
5. VO(View Object):显示层对象,通常是 Web 向模板渲染引擎层传输的对象。
6. Query:数据查询对象,各层接收上层的查询请求。注意超过 2 个参数的查询封装,禁止使用 Map 类来传输。
领域模型命名规约:
1. 数据对象:xxxDO,xxx即为数据表名
1. 数据传输对象:xxxDTO,xxx为业务领域相关的名称。
1. 展示对象:xxxVO,xxx一般为网页名称。
1. POJO:DO/DTO/BO/VO的统称,禁止命名成xxxPOJO。
一、PO :(persistant object ),持久对象
PO 是 Persistant Object 的缩写,用于表示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映射成的 java 对象。PO 仅仅用于表示数据,没有任何数据操作。通常遵守 Java Bean 的规范,拥有 getter/setter 方法。对象类中的属性对应数据库表中的字段,有多少个字段就有多少个属性,完全匹配.
二、VO :(value object) ,值对象
通常用于业务层之间的数据传递,和PO一样也是仅仅包含数据而已。但应是抽象出的业务对象,可以和表对应,也可以不,这根据业务的需要。
PO只能用在数据层,VO用在商业逻辑层和表示层。各层操作属于该层自己的数据对象,这样就可以降低各层之间的耦合,便于以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白话 VO就是界面需要显示什么字段,就包含什么字段
三、DAO (Data Access Objects) 数据访问对象接口
DAO是Data Access Object数据访问接口,数据访问:顾名思义就是与数据库打交道。夹在业务逻辑与数据库资源中间。J2EE开发人员使用数据访问对象(DAO)设计模式把底层的数据访问逻辑和高层的商务逻辑分开。实现DAO模式能够更加专注于编写数据访问代码。
DAO模式是标准的J2EE设计模式之一,开发人员使用这个模式把底层的数据访问操作和上层的商务逻辑分开。一个典型的DAO实现有下列几个组件:
- 一个DAO工厂类;
- 一个DAO接口;
- 一个实现DAO接口的具体类;
- 数据传递对象(有些时候叫做值对象).
具体的DAO类包含了从特定的数据源访问数据的逻辑。
四、BO :(Business Object),业务对象层
表示应用程序领域内“事物”的所有实体类。这些实体类驻留在服务器上,并利用服务类来协助完成它们的职责。
五、DTO( Data Transfer Object)数据传输对象
主要用于远程调用等需要大量传输对象的地方。比如我们一张表有100个字段,那么对应的PO就有100个属性。但是我们界面上只要显示10个字段,客户端用WEB service来获取数据,没有必要把整个PO对象传递到客户端,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只有这10个属性的DTO来传递结果到客户端,这样也不会暴露服务端表结构。到达客户端以后,如果用这个对象来对应界面显示,那此时它的身份就转为VO。
DTO 通常用于不同服务或服务不同分层之间的数据传输。DTO 与 VO 概念相似,并且通常情况下字段也基本一致。但 DTO 与 VO 又有一些不同,这个不同主要是设计理念上的,比如 API 服务需要使用的 DTO 就可能与 VO 存在差异。通常遵守 Java Bean 的规范,拥有 getter/setter 方法。
六、POJO (Plain Old Java Objects) 简单的Java对象
实际就是普通JavaBeans,使用POJO名称是为了避免和EJB混淆起来,而且简称比较直接。
上面说的 PO、VO、DTO 都是典型的 POJO。而 DAO、BO 一般都不是 POJO,只提供一些调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