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期末考试样题
课程名称:网络学院操作系统原理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 ,它是程序模块的集合,
用于管理和控制软硬件资源、组织工作流程,提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
可扩充的工作环境,在计算机与用户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A. 系统软件 B. 应用软件 C. 管理软件 D. 控制软件
2. 操作系统的 是评价其优劣的重要指标,它包括命令控制接口和编
程接口两种方式,命令控制基于系统调用。
A. 用户界面 B. 运行效率 C. 稳定性 D. 安全性
3. UNIX 属于一种 类型的操作系统。
A. 分时系统 B. 批处理系统 C. 实时系统 D. 分布式系统
4. 下面6 个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航空订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机器翻
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必须是实时操作系统的
有_____个 。
A. 1 B. 2 C. 3 D. 4
5. 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系统分配资源的
基本单位,是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段对某个数据集的一次执行活动。
A. 程序 B. 作业 C. 进程 D. 线程
6. 下列的进程状态变化中,以下________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A.运行->就绪 B.运行->等待 C.等待->运行 D.等待->就绪
7. 进程的并发执行是指若干个进程_________。
A.同时执行 B.在执行的时间上是重叠的
C.在执行的时间上是不可重叠的 D.共享系统资源
8. 操作系统通过________对进程进行管理。
A. JCB B. PCB C. DCT D. CHCT
9. 作业调度算法中“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使得_________。
A. 每个作业的等待时间较短 B. 作业的平均等待时间最短
C. 系统效率最高 D. 长作业的等待时间最短
10. 作业调度从处于___________状态的队列中选取适当的作业投入运行。
A. 运行 B. 提交 C. 后备 D. 完成
11. _________是一种只能进行P 操作和V 操作的特殊变量。
A.调度 B.进程 C.同步 D.信号量
12. 在_________的情况下,系统出现死锁。
A. 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
B. 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相互等待他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D. 资源数大大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13. 关于虚拟存储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可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的设备
B. 容量扩大了的主存实际空间
C. 通过SPOOLING 技术实现的
D. 可以容纳和超过主存容量的多个作业同时运行的一个地址空间
14. 在存储器管理中,请求分页LRU 算法是指___________。
A. 最早进入内存的页先淘汰 B. 近期最长时间以来没被访问的页先淘汰
C. 近期被访问次数最少的页先淘汰 D. 以后再也不用的页先淘汰
15. 在分页系统环境下,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其地址空间是连续的,分页是由
________完成的。
A. 程序员 B. 编译地址 C. 用户 D. 系统
16. 动态重定位技术依赖于___________。
A. 重定位装入程序 B. 重定位寄存器 C. 地址机构 D. 目标程序
17. 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___________引起的。
A. 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 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C. 内存容量不足 D. 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18. 下述___________页面淘汰算法会产生Belady 现象。
A. 先进先出 B. 最近最少使用 C. 最不经常使用 D. 最佳
19. 磁带上的文件一般只能_____________。
A. 顺序存取 B. 随机存取 C. 以字节为单位存取 D. 直接存取
20. 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 功能,使得用户能透明地存储访问文件。
A. 按名存取 B. 密码存取 C. 路径存取 D. 命令调用
二、 填空题(每空2 分,共20 分)
1. 作业在系统中存在与否的唯一标志是___________。从作业交给系统到
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叫做___________。
2. 某个信号量S 初值为3,当前值为-2,则等待在该信号量上的进程数
为_________。
3.两个进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并发执行中,一个进程要等待其合作伙
伴发来消息,或者建立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制约性合作关系被
称为进程的_____________。
4. 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把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
____________。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_______________原理。
5. 设基址寄存器内容为1000,在采用动态重定位的系统中,当执行指令
“LOAD A,2000”时,操作数的实际地址是___________。
6. 根据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 在配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中,用户程序通过______________向操作系统提
出使用外部设备的要求。键盘、终端、打印机等以字符为单位组织和处
理信息的设备称为____________。数据传送方式中,在外围设备和内存之
间开辟直接的数据交换通道的传送方式是_______ 。
三、 判断题。以下说法若正确,在空格填上“是”,若不正确的在括
号中填上“否”。(每空1 分,共10 分)
( )1.作业是指计算机CPU 在某段时间内所运行的一组指令。
( )2.多道程序执行环境意味着有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同时管理计算机。
( )3.存储在外存中的代码称为程序,而存储在内存中的代码称为进程。
( )4.内存信息保护方法有:上下界保护法、保护键法、软件法等。
( )5.进程调度的算法有:轮转法、先来先服务法、优先级法和线性优先级法。
( )6.用户提交的命令(如文件复制命令等)由计算机中“命令处理机”负责处理。
( )7.用WORD 等编辑软件产生的文件不再需要操作系统(如Windows)的管理。
( )8.用户写的简单的程序段称为“程序”,而复杂的程序段称为“进程”。
( )9.删除文件就意味着需删除文件在内存中的说明信息。
( )10.设备的通道控制方式中的“通道”是指一种传输速度非常快的总线。
四、 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 比较进程与程序的区别。
2. 试比较P,V 原语法和加锁法实现进程间互斥的区别。
3. 简述中断、陷阱、软中断之间的异同。
4. 简述分区式管理中的最先适应算法(FF)、最佳适用算法(BF)以及最坏适应算
法(WF)的原理,并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5. 名词解释:线程、临界区、目录与i 节点。
中山大学期末考试样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A 2.A 3.A 4.B 5.C 6.C 7.B 8.B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16.C
17.A 18.A 19.A 20.A
二、 填空题
1.作业控制块、作业周转时间
2. 2
3. 同步
4. 扩充内存,地址重定位,大部分程序和数据并不经常被访问
5.3000
6. 字符流式的无结构文件和记录式的有结构文件
7. 中断,字符设备,DMA
三、 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
10.错
四、 简答题
1.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程序是有序代码的集合;进程是程
序的执行;进程是暂时的,程序的永久的,进程是一个状态变化的过程,
程序可长久保存;进程与程序的组成不同,进程的组成包括程序、数据
和进程控制块(即进程状态信息);通过多次执行,一个程序可对应多
个进程;通过调用关系,一个进程可包括多个程序。
2. 当使用加锁法实现进程的互斥时先进入临界区后再将临界区锁
上,无法保证并发进程互斥执行所要求的准则之一:并发进程中的
若干进程申请进入临界区时,只能允许一个进程进入,即可能同时
有两个或以上的进程进入临界区中。而PV 原语操作是进入临界区
前先进行PV 操作,能很好的解决加锁法所遇到的问题。
3. 中断即外中断,指来自处理机和内存外部的中断,包括I/O 设备
发出的I/O 中断、外部信号中断、各种定时器引起的时钟中断以及
调试程序中设置的断点等引起的调试中断等。陷阱即内中断,主要
指在处理机和内存内部产生的中断。它包括程序运算引起的各种错
误。软中断是通信进程之间用来模拟硬中断的一种信号通信方式。
中断和陷阱的主要区别:1、陷阱通常由处理机正在执行的现行指
令引起,而中断则是由与现行指令无关的中断源引起的。2、陷阱
处理程序提供的服务为当前进程所用,而中断处理程序提供的服务
则不是为了当前进程的。3、CPU 在执行完一条指令之后,下一条
指令开始之前响应中断,而在一条指令执行中也可以响应陷阱。4、
在有的系统中,陷入处理程序被规定在各自的进程上下文中执行,
而中断处理程序则在系统上下文中执行。 软中断与硬中断的
比较:相同点:其中断源发中断请求或软中断信号后,CPU 或接
收进程在适当的时机自动进行中断处理或完成软中断信号所对应
的功能。不同点:接收软中断信号的进程不一定正好在接收时占有
处理机,而相应的处理必须等到该接收进程得到处理机之后才能进
行。
4. 先适应法(first fit algorithm):最先适应法要求可用表或自由链
按起始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该算法的最大特点是一旦找到大于或
等于所要求内存长度的分区,则结束探索。然后,该算法从所找到
的分区中划出所要求的内存长度分配给用户,并把余下的部分进行
合并(如果有相邻空闲区存在)后留在可用表中,但要修改其相应的
表项。
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 algorithm):要求按空闲区大小从小到
大的次序组成空闲区可用表或自由链。当用户作业或进程申请一个
空闲区时,存储管理程序从表头开始查找,当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
的空闲区时,停止查找。如果该空闲区大于请求表中的请求长度,
则与最先适应法时相同。将减去请求长度后的剩余空闲区部分留在
可用表中。
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 algorithm):要求空闲区按其大小递减的顺
序组成空闲区可用表或自由链。当用户作业或进程申请一个空闲区
时,先检查空闲区可用表或自由链的第一个空闲可用区的大小是否
大于或等于所要求的内存长度,若可用表或自由链的第一个项所示
空闲区长度小于所要求的,则分配失败,否则从空闲区可用表或自
由链中分配相应的存储空间给用户,然后修改和调整空闲区可用表
或自由链。
上述三种算法的比较:
从搜索速度上看:最先适应算法具有最佳性能。尽管最佳适应算法
或最坏适应算法看上去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最适合的或最大的空闲
区,但后两种算法都要求首先把不同大小的空闲区按其大小进行排
队,这实际上是对所有空闲区进行一次搜索。
从释放速度来看:最先适应算法也是最佳的。因为使用最先适应算
法回收某一空闲区时,无论被释放区是否与空闲区相邻,都不用改
变该区在可用表或自由链中的位置,只需修改其大小或起始地址。
从空间利用率来看:最佳适应法找到的空闲区是最佳的,也就是说,
用最佳适应法找到的空闲区或者是正好等于用户请求的大小或者
是能满足用户要求的最小空闲区。最坏适应算法正是基于不留下碎
片空闲区这一出发点的。它选择最大的空闲区来满足用户要求,以
期分配后的剩余部分仍能进行再分配。
5.线程是一个进程内的基本调度单位。
临界区:不允许多个并发进程交叉执行的一段程序。
目录:一个文件的文件说明信息称为该文件的目录为。
I 节点:i 节点包括除了名字外的一个文件的所有信息
课程名称:网络学院操作系统原理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 ,它是程序模块的集合,
用于管理和控制软硬件资源、组织工作流程,提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
可扩充的工作环境,在计算机与用户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A. 系统软件 B. 应用软件 C. 管理软件 D. 控制软件
2. 操作系统的 是评价其优劣的重要指标,它包括命令控制接口和编
程接口两种方式,命令控制基于系统调用。
A. 用户界面 B. 运行效率 C. 稳定性 D. 安全性
3. UNIX 属于一种 类型的操作系统。
A. 分时系统 B. 批处理系统 C. 实时系统 D. 分布式系统
4. 下面6 个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航空订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机器翻
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必须是实时操作系统的
有_____个 。
A. 1 B. 2 C. 3 D. 4
5. 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系统分配资源的
基本单位,是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段对某个数据集的一次执行活动。
A. 程序 B. 作业 C. 进程 D. 线程
6. 下列的进程状态变化中,以下________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A.运行->就绪 B.运行->等待 C.等待->运行 D.等待->就绪
7. 进程的并发执行是指若干个进程_________。
A.同时执行 B.在执行的时间上是重叠的
C.在执行的时间上是不可重叠的 D.共享系统资源
8. 操作系统通过________对进程进行管理。
A. JCB B. PCB C. DCT D. CHCT
9. 作业调度算法中“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使得_________。
A. 每个作业的等待时间较短 B. 作业的平均等待时间最短
C. 系统效率最高 D. 长作业的等待时间最短
10. 作业调度从处于___________状态的队列中选取适当的作业投入运行。
A. 运行 B. 提交 C. 后备 D. 完成
11. _________是一种只能进行P 操作和V 操作的特殊变量。
A.调度 B.进程 C.同步 D.信号量
12. 在_________的情况下,系统出现死锁。
A. 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
B. 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相互等待他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D. 资源数大大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13. 关于虚拟存储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可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的设备
B. 容量扩大了的主存实际空间
C. 通过SPOOLING 技术实现的
D. 可以容纳和超过主存容量的多个作业同时运行的一个地址空间
14. 在存储器管理中,请求分页LRU 算法是指___________。
A. 最早进入内存的页先淘汰 B. 近期最长时间以来没被访问的页先淘汰
C. 近期被访问次数最少的页先淘汰 D. 以后再也不用的页先淘汰
15. 在分页系统环境下,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其地址空间是连续的,分页是由
________完成的。
A. 程序员 B. 编译地址 C. 用户 D. 系统
16. 动态重定位技术依赖于___________。
A. 重定位装入程序 B. 重定位寄存器 C. 地址机构 D. 目标程序
17. 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___________引起的。
A. 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 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C. 内存容量不足 D. 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18. 下述___________页面淘汰算法会产生Belady 现象。
A. 先进先出 B. 最近最少使用 C. 最不经常使用 D. 最佳
19. 磁带上的文件一般只能_____________。
A. 顺序存取 B. 随机存取 C. 以字节为单位存取 D. 直接存取
20. 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 功能,使得用户能透明地存储访问文件。
A. 按名存取 B. 密码存取 C. 路径存取 D. 命令调用
二、 填空题(每空2 分,共20 分)
1. 作业在系统中存在与否的唯一标志是___________。从作业交给系统到
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叫做___________。
2. 某个信号量S 初值为3,当前值为-2,则等待在该信号量上的进程数
为_________。
3.两个进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并发执行中,一个进程要等待其合作伙
伴发来消息,或者建立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制约性合作关系被
称为进程的_____________。
4. 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把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
____________。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_______________原理。
5. 设基址寄存器内容为1000,在采用动态重定位的系统中,当执行指令
“LOAD A,2000”时,操作数的实际地址是___________。
6. 根据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 在配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中,用户程序通过______________向操作系统提
出使用外部设备的要求。键盘、终端、打印机等以字符为单位组织和处
理信息的设备称为____________。数据传送方式中,在外围设备和内存之
间开辟直接的数据交换通道的传送方式是_______ 。
三、 判断题。以下说法若正确,在空格填上“是”,若不正确的在括
号中填上“否”。(每空1 分,共10 分)
( )1.作业是指计算机CPU 在某段时间内所运行的一组指令。
( )2.多道程序执行环境意味着有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同时管理计算机。
( )3.存储在外存中的代码称为程序,而存储在内存中的代码称为进程。
( )4.内存信息保护方法有:上下界保护法、保护键法、软件法等。
( )5.进程调度的算法有:轮转法、先来先服务法、优先级法和线性优先级法。
( )6.用户提交的命令(如文件复制命令等)由计算机中“命令处理机”负责处理。
( )7.用WORD 等编辑软件产生的文件不再需要操作系统(如Windows)的管理。
( )8.用户写的简单的程序段称为“程序”,而复杂的程序段称为“进程”。
( )9.删除文件就意味着需删除文件在内存中的说明信息。
( )10.设备的通道控制方式中的“通道”是指一种传输速度非常快的总线。
四、 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 比较进程与程序的区别。
2. 试比较P,V 原语法和加锁法实现进程间互斥的区别。
3. 简述中断、陷阱、软中断之间的异同。
4. 简述分区式管理中的最先适应算法(FF)、最佳适用算法(BF)以及最坏适应算
法(WF)的原理,并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5. 名词解释:线程、临界区、目录与i 节点。
中山大学期末考试样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A 2.A 3.A 4.B 5.C 6.C 7.B 8.B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16.C
17.A 18.A 19.A 20.A
二、 填空题
1.作业控制块、作业周转时间
2. 2
3. 同步
4. 扩充内存,地址重定位,大部分程序和数据并不经常被访问
5.3000
6. 字符流式的无结构文件和记录式的有结构文件
7. 中断,字符设备,DMA
三、 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
10.错
四、 简答题
1.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程序是有序代码的集合;进程是程
序的执行;进程是暂时的,程序的永久的,进程是一个状态变化的过程,
程序可长久保存;进程与程序的组成不同,进程的组成包括程序、数据
和进程控制块(即进程状态信息);通过多次执行,一个程序可对应多
个进程;通过调用关系,一个进程可包括多个程序。
2. 当使用加锁法实现进程的互斥时先进入临界区后再将临界区锁
上,无法保证并发进程互斥执行所要求的准则之一:并发进程中的
若干进程申请进入临界区时,只能允许一个进程进入,即可能同时
有两个或以上的进程进入临界区中。而PV 原语操作是进入临界区
前先进行PV 操作,能很好的解决加锁法所遇到的问题。
3. 中断即外中断,指来自处理机和内存外部的中断,包括I/O 设备
发出的I/O 中断、外部信号中断、各种定时器引起的时钟中断以及
调试程序中设置的断点等引起的调试中断等。陷阱即内中断,主要
指在处理机和内存内部产生的中断。它包括程序运算引起的各种错
误。软中断是通信进程之间用来模拟硬中断的一种信号通信方式。
中断和陷阱的主要区别:1、陷阱通常由处理机正在执行的现行指
令引起,而中断则是由与现行指令无关的中断源引起的。2、陷阱
处理程序提供的服务为当前进程所用,而中断处理程序提供的服务
则不是为了当前进程的。3、CPU 在执行完一条指令之后,下一条
指令开始之前响应中断,而在一条指令执行中也可以响应陷阱。4、
在有的系统中,陷入处理程序被规定在各自的进程上下文中执行,
而中断处理程序则在系统上下文中执行。 软中断与硬中断的
比较:相同点:其中断源发中断请求或软中断信号后,CPU 或接
收进程在适当的时机自动进行中断处理或完成软中断信号所对应
的功能。不同点:接收软中断信号的进程不一定正好在接收时占有
处理机,而相应的处理必须等到该接收进程得到处理机之后才能进
行。
4. 先适应法(first fit algorithm):最先适应法要求可用表或自由链
按起始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该算法的最大特点是一旦找到大于或
等于所要求内存长度的分区,则结束探索。然后,该算法从所找到
的分区中划出所要求的内存长度分配给用户,并把余下的部分进行
合并(如果有相邻空闲区存在)后留在可用表中,但要修改其相应的
表项。
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 algorithm):要求按空闲区大小从小到
大的次序组成空闲区可用表或自由链。当用户作业或进程申请一个
空闲区时,存储管理程序从表头开始查找,当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
的空闲区时,停止查找。如果该空闲区大于请求表中的请求长度,
则与最先适应法时相同。将减去请求长度后的剩余空闲区部分留在
可用表中。
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 algorithm):要求空闲区按其大小递减的顺
序组成空闲区可用表或自由链。当用户作业或进程申请一个空闲区
时,先检查空闲区可用表或自由链的第一个空闲可用区的大小是否
大于或等于所要求的内存长度,若可用表或自由链的第一个项所示
空闲区长度小于所要求的,则分配失败,否则从空闲区可用表或自
由链中分配相应的存储空间给用户,然后修改和调整空闲区可用表
或自由链。
上述三种算法的比较:
从搜索速度上看:最先适应算法具有最佳性能。尽管最佳适应算法
或最坏适应算法看上去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最适合的或最大的空闲
区,但后两种算法都要求首先把不同大小的空闲区按其大小进行排
队,这实际上是对所有空闲区进行一次搜索。
从释放速度来看:最先适应算法也是最佳的。因为使用最先适应算
法回收某一空闲区时,无论被释放区是否与空闲区相邻,都不用改
变该区在可用表或自由链中的位置,只需修改其大小或起始地址。
从空间利用率来看:最佳适应法找到的空闲区是最佳的,也就是说,
用最佳适应法找到的空闲区或者是正好等于用户请求的大小或者
是能满足用户要求的最小空闲区。最坏适应算法正是基于不留下碎
片空闲区这一出发点的。它选择最大的空闲区来满足用户要求,以
期分配后的剩余部分仍能进行再分配。
5.线程是一个进程内的基本调度单位。
临界区:不允许多个并发进程交叉执行的一段程序。
目录:一个文件的文件说明信息称为该文件的目录为。
I 节点:i 节点包括除了名字外的一个文件的所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