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整理自美国教育家亚当·罗宾逊所写的《如何学习: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加效果和更好成绩》一书所做的读书笔记。文中提到的赛博学习法受益匪浅,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关键词:赛博学习法;态度;与材料对话
传统看教科书的方式 :
- 阅读课文,边读边记笔记。如果是你的书,你可能用马克笔标记所有看上去重要的信息,井且在你觉得特别重要的信息下面画横线。
- 重新阅读课文,看看你是否混掉了任何信息。
- 如果你讲究的话,你可能还会工整地将笔记重新抄一追
- 在接下来的数周里,你会尽可能多次地反复阅读你的笔记。随着考试的临近,你阅读笔记的频率会提⾼,你还会复述课文并且给目己做小测,以确保你已经将课文内容尽可能地背了下来。
阅读-标记-重读是浪费时间
被动,无聊,低效,无练习意义
尖子生的信条
问题的意义在于引发你的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你的答案
- 原则一:在教育你这件事情上,没有人能够比你自己做得更好。
- 原则⼆:仅仅听老师讲课,并完成他们布置的作业,永远都是不够的。
- 原则三:并不是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和任务都同等重要。
- 原则四:分数只是主观的意见。
- 原则五:犯错误(以及偶尔犯傻)是你为学习或者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 原则六:问题的意义在于引发你的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你的答案。
- 原则七:你上学的目的是学会怎样思考,而不是重复教科书或者老师告诉你的事情。
- 原则八:并不是所有的科目看上去都很有趣、很重要,但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比起无聊被动且学不到要好得多。
- 原则九:真正的学习很可能又难又令人沮丧,同时还让人畏惧,但它能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力量。
- 原则十:你在学校成绩如何反映的是你的态度和方法,而不是你的能力。
- 原则十一:如果你是为了分数或者为了获得别人认可而学习,那么你会失去这个过程带来的满⾜感,同时你还将你的自尊置于你无法掌控的事情之中。
- 原则十二:学校只是一场比赛,但非常重要。
赛博学习法十二问:
问题1: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留心)
问题2: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些什么?(快速写下)
问题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略读要点)
问题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边读边猜)
问题5:“专业问题”是什么?(牢记)
问题6: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提炼问题)
问题7: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回归问题1)
问题8:针对这些信息,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自己的话)
问题9: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组织关联)
问题10: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符号或者图片)
问题11: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技巧)
问题12: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不限于该话题)
问题1: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留心)
- 目的要具体
- 类型决定后面所有问题的选择以及努力方向
- 任务开始前,几分钟确定目的,很重要。
问题2: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些什么?(快速写下)
- 写下(可速记)关于主题的问题,热身
- 关于这个话题,你知道些什么?
- 这个话题让你想起些什么?
- 你想要知道些什么或者你希望学到些什么?
问题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略读要点)
- 写下路线图,将线性信息转为框架(个人理解就是导图+建立联系)
- 跳过大部分信息和细节
- 主要观点及主题。把握主要观点。
- 重要术语及概念。仅熟悉,不学习。
- 总体结构。主要的观点及重要的概念出现的顺序。
- 看书的主要内容
- 序言及内容简介
- 作者生平
- 目录
- 各章总结
- 看章节的主要内容
- 章节标题
- 该章节的第一段及最后几段内容
- 小标题
- 表格、图表、图片及示意图
- 章节里每一段的首尾一句话
- 章节总结。尝试自我总结。
- 章节结尾处的问题。尝试向自己提问。
- 后退寻找主要内容
- 感到困惑时,尝试后退几步,回到内容的主旨上重新开始。
- 补充信息来源
把握主要内容后,尝试用几句话总结整个章节的内容,再尝试大致简略地回答章节后面的问题。
问题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边读边猜)
- 回到开始,预测作者下文,形成与作者“对话”
- 几个常见的组织架构模式:
- 难题后面跟着解决方案
- 定义后面跟着例子
- 一般原则后面跟着特殊原则
- 声明后面跟着理由
- 整体后面跟着局部
- 问题后面跟着答案
- 原因后面跟着影响
- 有一些提示词语可以提示你作者即将:
- 介绍一个新的观点:但、但是、不过、尽管如此、然而、除了
- 解释,或者强调讨论后的观点:同时、此外、也、不仅如此、除此之外
- 提供一个总结:所以、因此、作为结果、从而、那么、从此
- 为总结提供理由:因为、基于、由于、作为结果
- 提供一个清单: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问题5:“专业问题”是什么?(牢记)
- 导读问题:
- 它的定义是什么?
- 可以举一个关于它的例子吗?
- 它有哪些不同类型?
- 它跟什么有联系?
- 可以拿它与什么相比较?
- 专业问题随学科不一样而改变
- 可以从教科书常问的问题归纳得出
- 可以从常遇到且未解决的内容归纳得出
问题6: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提炼问题)
-
六大“新闻问题”开始问起:
- 谁?
- 什么?
- 在哪里?
- 什么时间?
- 为什么?
- 以什么方式?
-
好问题提问方式
- 又如何?
为什么这件事很重要?这件事还告诉了我们其他什么事情? - 谁说的?
这是一个事实,还是某个人的观点?如何才能够证实这一点?
这个观点是否依赖于某一个特定的观点? - 假如……?
假如……的话,会发生什么呢?假如我……? - 这让我想起什么?
之前我在哪里读到过类似的内容?那对于这次的内容有没有什么启示?
- 又如何?
-
回答问题
- 思考过程很重要,回答也很重要。材料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更多的思考或者通过补充的信息来源获得答案。
-
按优先级对问题排序
-
问的越多越细,消化吸收就越彻底。可投入更多时间。
问题7: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回归问题1)。
-
根据阅读目的来决定信息重要程度
-
二八定律
-
不要超负荷吸收
-
你要懂得区分:
- 你应当关注的信息
- 你应当略读的信息
- 你应当完全忽略的信息
-
有一些信息绝对是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 回答专业问题和导读问题时,你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和观点。
- 你的想法、问题以及反应。
- 要留心任何让你感到迷惑的内容。
- 也有可能是一些例外或者⽭盾,可以进一步强调一般规律。
- 任何关键术语、概念或者观点。
-
略读及速读的诀窍:不断变换速度
-
反复问,要改进浓缩笔记,不要反复重读之前笔记
问题8:针对这些信息,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自己的话)
- 写纸上,重点信息,缩写和标记
- 规则一: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 规则⼆:用尽可能少的字数
- 笔记要点:
- 不要一句一记,应一部分(比如一段)一记
- 不直抄记,应凭记忆记(促使回想、思考)
- 组织笔记,形成结构而非简单列举
- 图表转文字
- 手写不如印刷
- 活页纸
- 每张纸只写一面
- 不要重抄笔记
- 不要电脑录入笔记,失去纸笔自由度和参与度
- 融合课堂笔记和阅读笔记
- 教科书上做笔记
- 不要荧光笔,不要尺子
- 尽可能减少标画字数,空白做垂直标注
- 空白写想法和思考
问题9: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组织关联)
- 分组与重新分组
- 不同角度对信息进行分析重组
- 建立图表回答专业问题和导读问题
问题10: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符号或者图片)
- 图片胜过文字
- 注意事项:
- 手边准备一些草稿纸。尝试用不同的图表来表示相同的信息。
- 针对不同观点,试着用不同的技巧去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对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字⺟的大小写,甚至是图表的颜⾊。 - 创造图表要有创意,但也不要过于有创意。
图表要尽量简单,表格、图片以及基本的几何图形是最合适的。 - 传统大纲的形式(即用字⺟、数字及罗马数字来编目的形式)不能很形象地将内容图片化。
- 不要依赖于老师或是教科书所提供的图表。自己想出来的好记得多。
- 你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图片化,但不管怎样,尝试了再说。
问题11: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技巧)
- 大脑需要记忆点
- 帮助记忆的四个窍门
- 图片
- 模式
- 节奏
- 故事
- 记忆的十个关键点
- 关键点1:首先要尝试去理解。
- 记忆信息的时候,不断地问自己,如果忘了的话,我会怎样重建这个信息。
- 关键点2:发掘记忆点——一张图片、一种模式、一种节奏、一个故事。
- 自己打造的记忆点效果最好。
- 不要依赖于单一的记忆方式,各种方法相互结合。
- 一个有逻辑的记忆点更好。
- 关键点3:建立联系。
- 新旧信息联系——越奇怪、越反常、越古怪的联系,越好记忆!
- 关键点4:贪多嚼不烂,把嘴里的嚼烂了再去吃碗里的。
- 大脑一次只能够存储七个信息 。
- 短期记忆转长期之后,才能继续新的七个信息。(不要短时间塞太多)
- 关键点5:充分调动情绪。
- 信息个人化
- 有趣、古怪、夸张
- 关键点6:尽可能多地调动你的各个感官。
- 视觉(看)
- 听觉(听)
- 肌体运动知觉(肌体感知)
- 关键点7:借助周边环境。
- 自然环境
- 音乐
- 关键点8:边睡边记。
- 睡觉前,复习
- 睡醒,回忆
- 关键点9:不用则忘。
- 关键点10:定期测试自己。
- 主动回顾信息
- 不看笔记,依旧能够想起相应的信息。
- 学到新信息不必马上测试自己,应该马上开始使用这信息(关键点9),再艾宾浩斯测试。
- 测试本身不是最重要,利用零碎的时间常测试
- 关键点1:首先要尝试去理解。
- 记忆的四个步骤
- 第一步:理解相应信息,或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重构。
- 第⼆步:从各方面思考相应信息,找到某个很突出的特征作为记忆点(图片、模式、节奏或故事)。
- 第三步:尽可能多地调动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及肌体运动知觉),强化记忆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 第四步:使用相应信息,通过不断练习来回顾相应内容。
问题12: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不限于该话题)
-
不要简单地累积叠加你的笔记,一页足矣
-
完成初始总结笔记
- 大纲,多主题列表,填充内容
- 定期更新笔记
- 偶尔换个角度
总结
- 根据所学材料以及阅读目的,有些问题你可以直接跳过,而有些问题必须仔细研究回答。
- 有时候你并不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但重要的是你尝试回答的过程。
- 十⼆个赛博学习问题的顺序只是大致顺序;有些重复,有些甚至可以合并。当你掌握了问问题的过程之后,可以同时对信息进行改述(问题8)、组织(问题9)、图表化(问题10)以及记忆点的生成(问题11)。
- 根据具体科目来调整十⼆个赛博学习问题。
- 十⼆个赛博学习问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但你仍需不断重复问这些问题。赛博学习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进行的过程。
是否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如果理解了至少能够:
- 用你自己的话对这个概念下定义;
- 自己举几个例子;
- 解释这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