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笔记—07


封装类

JAVA为每一个简单数据类型提供了一个封装类,使每个简单数据类型可以被Object来装载。
除了int(Integer)和char(Character),其余类型首字母大写即成封装类类型名。

转换字符的方式:
int I=10;
String s=I+” ”;
String s1=String.valueOf(i);

Int I=10;
Interger I_class=new integer(I);

封装类.字符串.基本类型

Interger--------------------(Double(x.toString))------------>Double
String -----------------(Integer.valueOf() )---------------->Integer
Integer-----------------(x.toString() )--------------------->String
int----------------------(100+””)------------------------->String
String------------------(Integer.parseInt() )--------------->int
Integer-----------------(Integer.intValue() )--------------->int


学会查看javadoc的帮助文档。要先关注要使用方法的返回值类型,也就是要获得内容的类型,然后看方法名,JDK中的方法名基本上是见名知义,参数表,就是看需要什么才可以获得的需要的那些内容,也要看自己能够提供什么。

注意:“==”在任何时候都是比较地址,这种比较永远不会被覆盖。

程序员自己编写的类和JDK类是一种合作关系。(因为多态的存在,可能存在我们调用JDK类的情况,也可能存在JDK自动调用我们的类的情况。)

注意:类型转换中double/interger/string之间的转换最多。


(注:所有使用内部类的地方都可以不用内部类,但使用内部类可以使程序更加的简洁,便于命名规范和划分层次结构)。
内部类是指在一个外部类的内部再定义一个类。
*内部类可为静态,可用PROTECTED和PRIVATE修饰。(而外部类不可以:顶级类只能使用PUBLIC和DEFAULT)。
*JAVA文件中没有publie class 可以类名和文件不同名。


内部类

内部类也就是定义在类内部的类。

内部类的分类

成员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图形是要用到,必须掌握)。

成员内部类

四个访问权限修饰符都可以修饰成员内部类。
内部类和外部类在编译时时不同的两个类,内部类对外部类没有任何依赖。
内部类是一种编译时语法,在编译时生成的各自的字节码文件,内部类和外部类没有关系。
内部类中可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成员。
作为外部类的一个成员存在,与外部类的属性、方法并列。
内部类和外部类的实例变量可以共存。
在内部类中访问实例变量:this.属性
在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的实例变量:外部类名.this.属性。
在外部类的外部访问内部类,使用out.inner.

成员内部类的特点:

1.内部类作为外部类的成员,可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成员或属性。(即使将外部类声明为private,但是对于处于其内部的内部类还是可见的。)

2.用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中不可访问的属性。这样就在外部类中实现了比外部类的private还要小的访问权限。

注意:内部类是一个编译时的概念,一旦编译成功,就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两类。

对于一个名为outer的外部类和其内部定义的名为inner的内部类。编译完成后出现outer.class和outer$inner.class两类。

3.成员内部类不能含有静态成员。

建立内部类对象时应注意:
在外部类的内部可以直接使用inner s=new inner();(因为外部类知道inner是哪个类,所以可以生成对象。)
而在外部类的外部,要生成(new)一个内部类对象,需要首先建立一个外部类对象(外部类可用),然后在生成一个内部类对象。内部类的类名是外部类类名.内部类类名。
Outer o=new Outer();
Outer.Inner in=o.new.Inner()。


静态内部类


(注意:前三种内部类与变量类似,所以可以对照参考变量)
静态内部类定义在类中,任何方法外,用static class定义。
静态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生成(new)一个静态内部类不需要外部类成员:这是静态内部类和成员内部类的区别。
静态内部类的对象可以直接生成:
Outer.Inner in=new Outer.Inner();
而不需要通过生成外部类对象来生成。这样实际上使静态内部类成为了一个顶级类。静态内部类不可用private来进行定义。

注意:当类与接口(或者是接口与接口)发生方法命名冲突的时候,此时必须使用内部类来实现。
用接口不能完全地实现多继承,用接口配合内部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多继承。

例子:
对于两个类,拥有相同的方法:
class People
{
  run();
}
interface Machine{
   run();
}
此时有一个robot类:
class Robot extends People implement Machine.
此时run()不可直接实现。
interface Machine
{
 void run();
}
class Person
{
 void run(){System.out.println("run");}
}
class Robot extends Person
{
 private class MachineHeart implements Machine
 {
  public void run(){System.out.println("heart run");}
 }
 public void run(){System.out.println("Robot run");}
 Machine getMachine(){return new MachineHeart();}
}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obot robot=new Robot();
  Machine m=robot.getMachine();
  m.run();
  robot.run();
 }
}

局部内部类
在方法中定义的内部类称为局部内部类。
与局部变量类似,在局部内部类前不加修饰符public和private,其范围为定义它的代码块。

注意:局部内部类不仅可以访问外部类私有实例变量,但可以访问外部类的局部常量(也就是局部变量必须为final的)
在类外不可直接访问局部内部类(保证局部内部类对外是不可见的)。
在方法中才能调用其局部内部类。
通过内部类和接口达到一个强制的弱耦合,用局部内部类来实现接口,并在方法中返回接口类型,使局部内部类不可见,屏蔽实现类的可见性。

局部内部类写法
public class TestLocalInnerClas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uter o=new Outer();
  final int a=9;
  o.print(a);
 }
}

class Outer{
 private int index=100;
 public void print(final int a){
  final int b=10;
  System.out.println(a);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index);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    
  }
  Inner i=new Inner();
  i.print();
 }
}

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是一种特殊的局部内部类,它是通过匿名类实现接口。

匿名内部类的特点:

1,一个类用于继承其他类或是实现接口,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方法,只是对继承方法的事先或是覆盖。
2,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对象实例,不许要知道其实际类型。
3,类名没有意义,也就是不需要使用到。

注:一个匿名内部类一定是在new的后面,用其隐含实现一个接口或实现一个类,没有类名,根据多态,我们使用其父类名。
因其为局部内部类,那么局部内部类的所有限制都对其生效。
匿名内部类是唯一一种无构造方法类。
大部分匿名内部类是用于接口回调用的。
匿名内部类在编译的时候由系统自动起名Out$1.class。
如果一个对象编译时的类型是接口,那么其运行的类型为实现这个接口的类。
因匿名内部类无构造方法,所以其使用范围非常的有限。
当需要多个对象时使用局部内部类,因此局部内部类的应用相对比较多。匿名内部类中不能定义构造方法。

匿名内部类的写法:
interface A{
 void ia(); 
}
class B{
 public A bc(){
  return new A{
   void ia(){
   }
  };
        }
}
使用匿名内部类:
B b=new B();
A a=b.bc();
a.ia();

Exception(例外/异常)

对于程序可能出现的错误应该做出预案。
例外是程序中所有出乎意料的结果。(关系到系统的健壮性)

JAVA会将所有的异常封装成为一个对象,其根本父类为Throwable。

异常的分类

Throwable有两个子类:Error和Exception。

一个Error对象表示一个程序错误,指的是底层的、低级的、不可恢复的严重错误。此时程序一定会退出,因为已经失去了运行所必须的物理环境。对于Error错误我们无法进行处理,因为我们是通过程序来应对错误,可是程序已经退出了。

我们可以处理的Throwable类中只有Exception类的对象(例外/异常)。

Exception有两个子类:Runtime exception(未检查异常)可以在编程时避免,可处理可不处理
                     非Runtime exception(已检查异常)必须进行处理。

注意:无论是未检查异常还是已检查异常在编译的时候都不会被发现,在编译的过程中检查的是程序的语法错误,而异常是一个运行时程序出错的概念。

在Exception中,所有的非未检查异常都是已检查异常,没有另外的异常!!

未检查异常是因为程序员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因为他的疏忽和错误而引起的异常。一定是属于虚拟机内部的异常(比如空指针)。

应对未检查异常就是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已检查异常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已检查异常必须实现定义好应对的方法。
已检查异常肯定跨越出了虚拟机的范围。(比如“未找到文件”)

异常的传递

如何处理已检查异常(对于所有的已检查异常都要进行处理):
首先了解异常形成的机制:
当一个方法中有一条语句出现了异常,它就会throw(抛出)一个例外对象(throw 异常对象),然后后面的语句不会执行返回上一级方法,其上一级方法接受到了例外对象之后,有可能对这个异常进行处理,也可能将这个异常转到它的上一级。

注意:当一个方法中出现了异常,没有进行异常处理,方法就会把异常对象作为返回值返回。如果有异常进入虚拟机,那么虚拟机就会立刻中止程序的执行。

异常的处理方式

非RuntimeException (已检查异常)这种异常必须处理。如果不处理编译出错。

对于接收到的已检查异常有两种处理方式:throws和try..catch(...){}方法。

注意:出错的方法有可能是JDK,也可能是程序员写的程序,无论谁写的,抛出一定用throw。

在方法的定义中声明方法可能抛出的异常,用(throws 异常类名,异常类名) ,声明这个方法将不处理异常,并把异常交给上一级方法处理。可以抛出的是实际产生异常的父类的异常对象。

例:public void print() throws Exception.

对于方法a,如果它定义了throws Exception。那么当它调用的方法b返回异常对象时,方法a并不处理,而将这个异常对象向上一级返回,如果所有的方法均不进行处理,返回到主方法,程序中止。(要避免所有的方法都返回的使用方法,因为这样出现一个很小的异常就会令程序中止)。

如果在方法的程序中有一行throw new Exception(),返回错误,那么其后的程序不执行。因为错误返回后,后面的程序肯定没有机会执行,那么JAVA认为以后的程序没有存在的必要。

try..catch捕获异常

对于try……catch格式:
try  {可能出现错误的代码块}   catch(exception e){进行处理的代码} ;
                                对象变量的声明

用这种方法,如果代码正确,那么程序不经过catch语句直接向下运行;
如果代码不正确,则将返回的异常对象和e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处理其后面的异常处理代码。(如果用exception来声明e的话,因为exception为所有exception对象的父类,所有肯定匹配成功)。处理完代码后这个例外就完全处理完毕,程序会接着从出现异常的地方向下执行(是从出现异常的地方还是在catch后面呢?利用程序进行验证)。最后程序正常退出。

try块中的代码如果没有出现异常,就会跳过catch,正常执行。
try中如果发现错误,即跳出try块去匹配catch,那么try后面的语句就不会被执行。
一个try可以跟进多个catch语句,用于处理不同情况。当一个try只能匹配一个catch。
我们可以写多个catch语句,但是不能将父类型的exception的位置写在子类型的excepiton之前,因为这样父类型肯定先于子类型被匹配,所有子类型就成为废话,java中是不允许写废话的,所以编译会出错。

在try,catch后还可以再跟一子句finally。其中的代码语句无论如何(无论有没有异常)都会被执行(因为finally子句的这个特性,所以一般将释放资源,关闭连接的语句写在里面)。finally中的代码在和try中的代码的冲突时,finally中的代码一定会被执行且会忽略try中的代码。但是System.exit(0);(虚拟机退出语句)则不会去执行fianlly中的代码。

try{..}catch(..){..}
try{..}catch(..){}finally{..}
try{..}finally{}
以上三种写法都可以。

如果在程序中书写了检查(抛出)exception但是没有对这个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进行处理,那么程序就会报错。而如果只有处理情况(try)而没有相应的catch子句,则编译还是通不过。

如何知道在编写的程序中会出现例外呢
1.调用方法,查看API中查看方法中是否有已检查错误。
2.在编译的过程中看提示信息,然后加上相应的处理。

Throwable有一个message属性。在使用catch的时候可以调用:
Catch(IOException e){System.out.println(e.message())};
Catch(IOException e){e.printStackTrace()};
以上两条语句都是可以打印出错的过程信息。告诉我们出错类型所历经的过程,在调试的中非常有用。

开发中的两个道理:
①如何控制try的范围:根据操作的连动性和相关性,如果前面的程序代码块抛出的错误影响了后面程序代码的运行,那么这个我们就说这两个程序代码存在关联,应该放在同一个try中。
②对已经查出来的例外,有throw(消极)和try catch(积极)两种处理方法。
对于throws把异常抛到try catch能够很好地处理例外的位置(即放在具备对例外进行处理的能力的位置)。如果没有处理能力就继续上抛。

当我们自己定义一个例外类的时候必须使其继承excepiton或者RuntimeException。
throw是一个语句,用来做抛出例外的功能。
而throws是表示如果下级方法中如果有例外抛出,那么本方法不做处理,继续向上抛出。
throws后跟的是例外类型。

注意:方法的覆盖中,如果子类的方法抛出的例外是父类方法抛出的例外的父类型,那么编译就会出错:子类无法覆盖父类。
结论:子类方法不可比父类方法抛出更多的例外。子类抛出的例外或者与父类抛出的例外一致,或者是父类抛出例外的子类型。或者子类型不抛出例外。如果父类型无throws时,子类型也不允许出现throws。此时只能使用try catch。

断言是一种调试工具(assert)

其后跟的是布尔类型的表达式,如果表达式结果为真不影响程序运行。如果为假系统出现低级错误,在屏幕上出现assert信息。
Assert只是用于调试。在产品编译完成后上线assert代码就被删除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