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Python 中的元组(Tuple)是一种有序的、不可变的数据结构,它是序列的一种特殊形式,就像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一旦放入物品就无法更换或移除。元组可以包含任何类型的数据,如数字、字符串甚至是其他元组。相比列表,元组在很多场景下提供了更高效、安全的选择。
1.1 什么是元组
元组由圆括号 ()
包裹的一系列元素组成,元素之间用逗号 ,
分隔。例如,一个简单的元组定义如下:
my_tuple = (1, 'apple', 3.14)
1.2 元组与列表的区别
- 可变性:元组是不可变的,一旦创建,其内容就不能修改;而列表是可变的,可以添加、删除或修改元素。
- 性能:由于元组不可变,它们通常比列表更节省内存,访问速度也更快。
- 语法:空元组可以不加括号,但为了避免歧义,通常会加上;列表则必须用方括号
[]
。 - 用途:元组常用于需要不可变数据的情况,如函数返回多个值、作为字典键等;列表则适合存储可变数据或需要频繁增删改的操作。
1.3 为什么使用元组
- 保护数据:元组可以确保数据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不会被意外改变,增加代码的安全性。
- 效率:元组的不可变性使得它们在某些操作上比列表更快,特别是在大量数据处理时。
- 语法糖:元组在函数参数和返回值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在多重赋值、异常处理中提供简洁的语法。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元组在函数返回值中的应用:
def get_name_and_age():
return ('Alice', 25)
(name, age) = get_name_and_age()
print(f"Name: {
name}, Age: {
age}")
这段代码中,函数 get_name_and_age
返回一个元组,然后通过解包直接赋值给两个变量。
二、元组的基本操作
元组虽然不可变,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查询、访问和遍历等操作。
2.1 创建元组
2.1.1 空元组
一个空的元组可以写作 ()
或者不写括号,但为了清晰起见,通常推荐使用括号:
empty_tuple = ()
2.1.2 单元素元组
单元素元组需要在元素后面加上逗号,以避免与普通括号表达式混淆:
single_element_tuple = (1,)
2.1.3 多元素元组
多元素元组由逗号分隔的任意数量的元素组成:
multiple_elements_tuple = (2, 'b', 3.14159, [4, 5])
2.2 访问元组元素
元组中的元素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索引从0开始:
my_tuple = (1, 'apple', 3.14)
first_element = my_tuple[0] # 1
second_element = my_tuple[1] # 'apple'
切片操作也可以用于获取元组的一部分:
slice_of_tuple = my_tuple[1:3] # ('apple', 3.14)
2.3 元组的长度
要获取元组的元素个数,可以使用内置的 len()
函数:
length = len(my_tuple) # 3
2.4 元组的遍历
可以使用 for
循环遍历元组的所有元素:
for item in my_tuple:
print(item)
或者,通过列表推导式将元组转换为列表后再进行操作:
as_list = [item for item in my_tuple]
三、元组的不可变性
元组的不可变性是其核心特征,这意味着一旦创建,元组的元素就不能被修改、添加或删除。
3.1 元组的修改限制
尝试修改元组元素会导致 TypeError
:
my_tuple = (1, 2, 3)
my_tupl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