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初始化顺序总结

        在新建一个Java对象之前,要进行初始化工作,初始化除了构造器中的代码,还有属性与类中的代码块,而属性和代码块又根据是否被static修饰分成静态与非静态代码块和属性,所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静态/非静态的代码块,属性,构造器的初始化顺序。

首先总体原则,4句话总结:

1、静态->非静态->构造器

2、父类->子类

3、同级别看位置先后

4、静态部分只执行一次,且在类加载的时候就执行,而不是等到类实例化。

下面进行详细说明和举例子,首先看一张图和一段代码

 代码

class Father{
    public Print p3 = new Print("1");
    public static Print p1 = new Print(1);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非静态块1");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块1");
    }
    public Father(){
        System.out.println("父类构造器");
    }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非静态块2");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块2");
    }
    public static Print p2 = new Print(2);
}

class Print{
    public Print(int n){
        System.out.println("静态属性print"+n);
    }
    public Print(String s){
        System.out.println("非静态属性"+s);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Father();
        System.out.println("-------------------");
        new Father();
    }
}

问:两次初始化之后,结果是什么?

 其实看了我总结的原则,就可以得出结论:

输出为:

静态属性print1
父类静态块1
父类静态块2
静态属性print2
非静态属性1
父类非静态块1
父类非静态块2
父类构造器
-------------------
非静态属性1
父类非静态块1
父类非静态块2
父类构造器

解释: 

        首先是静态部分,而同样是静态,不分是代码块还是属性,按照定义先后顺序执行初始化操作,所以最先定义的p3进行初始化,然后是两个静态块,最后是第二个静态属性,从这里可以看出静态之间只靠定义的顺序。静态部分执行完之后,才是非静态部分,同样是按照定义顺序执行,最后才是构造器,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因为构造器很可能对属性进行操作,所以构造器最后执行是合理的。

        第二点则是第二次执行的时候,只执行非静态部分,静态部分只执行一次。

        另外注意一点,静态代码其实在类加载的时候就执行了,而不是等到实例化的时候,比如在测试类继承Father,不实例化

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Fath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静态部分就会执行

静态属性print1
父类静态块1
父类静态块2
静态属性print2

下面进一步的,如果是子类继承父类,实例化子类,顺序是怎么样的呢?看子类代码

class Son extends Father{

    public Son(){
        System.out.println("子类构造器");
    }
    public Print p4 = new Print("4");
    public static Print p5 = new Print(5);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非静态块1");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块1");
    }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非静态块2");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块2");
    }
    public static Print p6 = new Print(6);

}

然后实例化两次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Son();
        System.out.println("---------------------");
        new Son();
    }
}

结果如何呢,还是按照4句话总结,应该是父类->子类,看看结果

静态属性print1
父类静态块1
父类静态块2
静态属性print2
静态属性print5
子类静态块1
子类静态块2
静态属性print6
非静态属性1
父类非静态块1
父类非静态块2
父类构造器
非静态属性4
子类非静态块1
子类非静态块2
子类构造器
---------------------
非静态属性1
父类非静态块1
父类非静态块2
父类构造器
非静态属性4
子类非静态块1
子类非静态块2
子类构造器

是符合总结的。

  • 2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