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核镜像组成及编译

一. 内核镜像格式

这里有一篇很好的博客 Linux Kernel image_Hacker_Albert的博客-CSDN博客

以下信息摘自上面的博客

vmlinux

        vmlinux是最原始,未压缩的内核镜像。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支持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它是通过源码经过编译汇编, 链接而成的 ELF 文件。因此这个 vmlinux 文件包含了 ELF 的属性,以及各种调试信息等,因此这个阶段的内核镜像 vmlinux 特别大,而且不能直接在 arm 上直接运行。

Image:

        Image 由于 vmlinux 镜像体积巨大而且不能在 arm 上运行,因此需要使用 objcopy工具将不需要 的 section 从 vmlinux 里面剥离出来,最终在就是 arch/arm/boot/Image 文件, 此时 Image 是可以在 arm 平台上运行的,该镜像文件也是未压缩。

piggy_data:

        piggy.gz/piggy_data The file Image compressed with gzip. 一开始只支持 gzip 压缩方法,所以将压缩之后的 Image 称为 piggy.gz,但随着内核的不断 发展,内核支持更多的压缩算法,因此把压缩之后的 Image 称为 piggy_data。位置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_data

        piggy.o 之前说过 Image 可以在 arm 上运行,当不能直接运行,因为 Image 运行前需要一些已知初始化环境,这就需要特定功能的代码实现这些功能,这里称这些代码为 bootstrap。 于是内核在 arch/arm/boot/compressed/ 目录下增加了 bootstrap 功能的代码。和制作 vmlinux 一样,需要将这个目录下的源文件编译汇编成目标文件,然后再链接成一个文件。 为了构造这个,内核将 piggy_data 直接塞到了一个汇编文件 piggy.S 中,然后这个文件 经过汇编之后,就生成了 piggy.o。位置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o

zImage:

        zImage 是通过带 bootstrap loader 的内核 ELF 文件经过 objcopy 命令之后制作生成 的二进制文件,用于在 arm 上直接运行。同原始 vmlinux 转换为 Image 过程一致。制作完 zImage 之后, 可以将 zImage 在 arm 上运行。最终在内存SDRAM中的内核镜像是经过压缩的,只是在运行时再将其解压。所以编译时会先使用gzip将镜像文件image进行压缩,再将压缩后的镜像文件和源码中的两个文件(如下所示)一起链接生成压缩后的镜像文件compress/vmlinux,注意,这两个源码文件是解压程序,用于将内存SDRAM中的压缩镜像zImage进行解压,然后再执行kernel 的第一阶段启动代码arch/arm/kernel/head.S。简而言之,在内存中运行内核时,kernel先自身解压,再执行第一阶段启动代码。

System.map:

        System.map是由“nm vmlinux”产生并且不相关的符号被滤出。

二. 镜像piggy_data的生成过程

Makefile位置:arch/arm/boot/compressed/Makefile

$(obj)/piggy_data: $(obj)/../Image FORCE
    $(call if_changed,$(compress-y))

if_changed是自定义函数,位置在scripts/Kbuild.include

# Execute command if command has changed or prerequisite(s) are updated.
if_changed = $(if $(strip $(any-prereq) $(arg-check)),                       \   
    @set -e;                                                             \   
    $(echo-cmd) $(cmd_$(1));                                             \   
    printf '%s\n' 'cmd_$@ := $(make-cmd)' > $(dot-target).cmd, @:) 
  • any-prereq:检查是否有依赖比目标新,或者依赖还没有创建
  • arg-check: 检查编译目标的命令相对上次是否发生变化
  • set –e : 表示make出错时直接退出,@符号表示不显示该set命令
  • cmd_$(1):中的1表示传给if_changed的第一个参数

对于对于compress-y

compress-$(CONFIG_KERNEL_GZIP) = gzip
compress-$(CONFIG_KERNEL_LZO)  = lzo 
compress-$(CONFIG_KERNEL_LZMA) = lzma
compress-$(CONFIG_KERNEL_XZ)   = xzkern
compress-$(CONFIG_KERNEL_LZ4)  = lz4

对于上面的压缩方式,这里百度得到了以下内容

在压缩大小方面,GZIP生成最小的压缩内核大小,其次是LZO(比它大16%)和LZ4(比它大25%)。

在解压时间上,LZ4比GZIP快7倍以上,LZO比GZIP在x86上快1.25倍左右。

即使使用慢速旋转媒体和慢速CPU, LZ4内核的较长的加载时间也会被更快的解压时间所克服。

随着媒体速度的加快,GZIP、LZ4和LZO之间的加载时间差减小,解压时间成为主要的速度因素,而LZ4显然是赢家。

比如我现在手里的板子是RV1126,内核配置的是CONFIG_KERNEL_LZ4=y,也就是说piggy_data是Image通过LZ4压缩后得到的。

lz4的命令如下

quiet_cmd_lz4c = LZ4C    $@
cmd_lz4c = (cat $(filter-out FORCE,$^) | \
    lz4c -c1 stdin stdout && $(call size_append, $(filter-out FORCE,$^))) > $@ || \
    (rm -f $@ ; false)

可以看到有个size_append的函数,这个函数用于计算Image镜像的大小

其实最终命令是这样的

 cat arch/arm/boot/compressed/../Image | lz4c -tdin stdout && printf \\134\\265\\324\\000) >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_data

实际测试一下

# ls arch/arm/boot/Image -l
-rwxr-xr-x 1 root root 13940060 Apr  9 01:02 arch/arm/boot/Image
# ls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_data -l
-rw-r--r-- 1 root root 6043027 Apr  9 01:02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_data

# hexdump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_data -s 6043023
05c358f b55c 00d4                              
05c3593

13940060 = 0xd4b55c

可以看到piggy_data最后4个字节存储的是Image的大小

因为后面的内核解压会用到这里的部分知识,所以才会有这样一个开篇。

后面开始分析内核解压过程。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dianlong_lee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