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镜像vmlinux和Image的区别

arm32平台

编译一个压缩后的内核镜像:

make zImage

最后链接过程的log如下所示:

  LD      vmlinux
  SYSMAP  System.map
  SYSMAP  .tmp_System.map
  OBJCOPY arch/arm/boot/Image
  Kernel: arch/arm/boot/Image is ready
  AS      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o
  GZIP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gz
  AS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o
  CC      arch/arm/boot/compressed/misc.o
  AS      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xscale.o
  LD      arch/arm/boot/compressed/vmlinux
  OBJCOPY arch/arm/boot/zImage

可以看到这个命令会先生成vmlinux,然后经过OBJCOPY操作生成对应的镜像。内核编译都会先生成未经过压缩的镜像,然后在生成压缩的镜像。以上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步生成未经过压缩的vmlinux、Image
  • 第二步生成压缩的vmlinux、zImage

对应关系是这样的:
未压缩的内核镜像生成过程:

vmlinux ---OBJCOPY---> arch/arm/boot/Image

压缩的内核镜像生成过程:

arch/arm/boot/compressed/vmlinux ---OBJCOPY ---> arch/arm/boot/zImage

一般编译器链接生成的文件都是一个ELF格式的可执行文件,对于内核来说也就是经过LD后生成vmlinux,然后利用OBJCOPY工具处理这个EFL文件,去除其中的符号和重定位信息等等,生成一个完全的二进制文件Image。因此当我们需要debug内核时,一定是需要有内核版本对应的vmlinux文件,因为它其中包含了符号信息。可以利用 readelf -s vmlinux 来查看其中的内核符号。

arm64平台

和 arm32 平台不同的是,在 arm64 平台上,一般我们直接生成未压缩的内核镜像来运行,它相对于上面介绍的编译过程省略了压缩的过程。

  LD      vmlinux
  SYSMAP  System.map
  SYSMAP  .tmp_System.map
  OBJCOPY arch/arm64/boot/Image
  Kernel: arch/arm64/boot/Image is ready

通过上面的log可以看到并没有生成对应的compressed目录来处理内核压缩。仅仅生成了一个版本的内核镜像。

vmlinux ---OBJCOPY---> arch/arm64/boot/Image

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