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早上会赖床,起得尤其非常特别晚(忽略病句)。
一睁眼九点,躺在床上,为假期已是最后一天感到一丢丢难过,当然这种难过的感觉在每周六起床的时候都会有一次,但有些难过似乎毫无意义,也不能哭哭。
入职半个月了,与职场的接触比较多,与微信和微博的接触比较少,之前帮21届拉的数分群也很少发言了,不知道最近大家的求职怎么样,也会在朋友圈看到之前云接触的学弟学妹分享成功的喜悦,很为他们开心。群里偶然看到大家讨论是否坚持走数分这条路,我想说(水)点什么。
- 遵从内心做选择 -
19年春招的时候去牛客上翻阅与数分相关的帖子,很少,经验贴都很少更不用说是各种笔面经了。不知是那时大家都不用牛客还是做数分的不多,我个人理解成了后者,因为我在参加19年秋招的时候,牛客上就已经是遍地的数分笔面经,各种数分关键字的帖子比比皆是。其实19年秋招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一些压力,当初选择数分的时候也并不知道它跟算法和产品并列三大坑,不然可能提前会劝退一大波人。
实话实说,相对而言,开发岗、测试岗、测试开发岗等岗位需求更大,虽说求职人数也更多,但相较而言,录取率更大,看上去大家求职都会找到工作似的。所以求职中后期,也会有不少同学产生换岗位的想法。
可能很多同学都产生过这个想法吧,秋招时我也曾口嗨过一两次,叫喊着自己当初怎么不直接选测试,或许早就拿到offer了,口嗨过后还是积极地投入到数分的求职中。因为我不舍得,我几乎所有的实习和安排都是为了数分,我怎么舍得轻易就放弃呢?(还不是因为算法编程能力不行???)哈哈哈
无论你坚持与否,遵从自己的内心,只要以后不后悔就好了。不知你当时选择数分的理由是什么,也不知你选择放弃的原因又是什么,只要不是特意给自己放水,给自己后退不前的机会,你做其他的选择都可以。因为数分也不一定就适合你啊,你也可以在其他的岗位找到自己,发光发热。悄没声说一句,认识的学弟学妹不少从数分转了数据开发或数据挖掘,也有转测试测开的,其实可能不算真实意义上的转,而是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想好,稀里糊涂选了数分,聊过后,发现遵从自己内心,还是更愿意选择别的岗位,哈哈哈,胖里充当了好几回“人生导师”吖~
- 求职这么难? -
你有过多少次坚持不下去的想法?
三大坑并不夸张。我并未参加过这三个岗位的面试,所以也没有发言权。消息和求职难度大等说法都来源于周边同学。比如算法看顶会、编程能力、逻辑思维等,产品看实习经历、学校学历等,数分看什么呢?学校学历?实习经历?逻辑思维?机器学习?感觉因公司、因面试官而议吧。当然,现在慢慢的学校学历、实习经历似乎已经成为标配,至少在简历筛选的时候可以通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那双非学生,本科学生,无实习经历的学生就注定找不到工作(实习)吗?当然不是。朋友圈不乏双非拿到大厂offer的人,无实习公司看不上,看不上就无实习,当真是个死循环吗?那必然不是啊,人家有实习的同学第一次找实习的时候不也没实习吗?人家怎么就找到实习了呢?
我想,不要给自己找理由吧。我也是个会偶尔懒惰的人,可能你也是?(哦,可能只有我是,那太好了!)如果你的学历和学校比不上你的竞争者,那你是否应该在个人能力方面比人更高一级?不然如何使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如果实习经历很重要,那么为何不提早开始实习?当然这中间不乏有些限制原因(时间、导师、学校等),你无法参加实习,那你有没有试过参加一些相关的比赛,项目,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简历增砖添瓦(我这什么文化水平)?或许这些对于正在参加春招找实习的你只能算是马后炮吧,但也不要骂我,我希望能给之后之后的人加以提醒。对于现在的你,如果实在是有点困难,可以选择日常实习,或者赌一把,在投递简历的同时,积极参加近期还有的比赛、项目等,多向公众号、博客大佬学习,少看微博和脉脉。你想做技术,你就做,你想做业务,没有实习你可以看书,看牛客,看公众号,咨询求教,我想大家都会不吝赐教的。
说什么是不是会很难,会不会来不及,还来得及吗?这些话少说,有空多刷题,多看书,别人不能替你找工作,加油还得靠自己。
- 拒绝数据分析的理由 -
听说你说数分不行?只会取取数,啥技术含量都没有?HC少的可怜,要求还那么高,学历学校要看,实习经历也要看,统计要会,逻辑要有,业务要懂,算法要搞,编程要成,都是啥??啥啥都要求,准备都不知道怎么准备,哈哈哈哈,真的是相当搞笑了。有不少同学说自己实习的时候取了好几个月的数,写SQL的能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做数分有什么意思呢?业务向钱还给那么少,不如转行算了。
我......之前咋没这种感觉呢?还好我比较积极向上,想得开,嘻嘻。实习的时候经历过机器学习,也经历过取数一个月,但是不甘于取数,也就会主动要求看是否有机会参与业务向,做做专项分析,关关小黑屋什么的。
我同意大多数同学所说,数分实习好多就是取数,啥都学不到。但我不同意将实习和正式工作混为一谈。有经历过的人自然有发言权,道听途说算哪么回事?正常而言,数分实习生有打下手的功能,因为实习时长等不确定因素,一般非暑期实习作为后备培养,可能不太会让个人接触单独的一块业务。会分配一个导师,多数做导师所做业务的内容,拿到手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临时取数需求,约等于一个自动取数机,这确确实实锻炼了自己的SQL能力,有幸的,还能接触到业务方,前端,后端开发,运营,数据中台。
但所有正式的数据分析师都只是取数吗?我也没有十足的发言权吧。技术向数分固然会做模型预测,挖掘分析等,业务向就只取数吗?其实取数只是个验证分析的过程。对于一个业务,如某项功能迭代,虽说可能只是个临时的业务需求,但是你先得制定分析计划,然后才是取数分析,最后是分析报告的书写。你实习中接触过哪一部分呢?或许只是取数分析?写SQL,跑SQL,结果跑出来,excel搞得整洁好看点,然后将excel表格发送给导师,接着就是重复这种工作。我举得只是工作中的一个小例子,最基本的业务分析,而我一入职,分析计划不会写,分析报告写的一塌糊涂,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所以我觉得数分不止取数这么简单。
最最羡慕和崇拜的就是我师傅,当然还有我在实习中遇到的老大。一个组的leader就很厉害了,啥啥都要会,向上要跟大佬汇报,向下还要做组内工作安排,别人做的他(她)都要会,别人不会,没思路,方法错误了,他(她)也要会,超级超级棒,这也是简单的数据分析师吗?是进阶或高级版本的数据分析师吧!我要向他们看齐!数据分析师也会发光发热呀!不白吹,哈哈哈哈,都看个人的选择和追求吧!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