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移动未来之路之二

复杂的心事

  中移动正面临两难境地,它必须在增加新用户和扩大数据业务之间做出选择:要么将有限的信道交给新用户语音业务,要么限制新用户,发展数据业务。

  记者获悉,在大规模采购TD相关设备之时,中移动2007年对GSM的资本支出预算也很大。根据百纳资讯提供的数据,中移动目前对GSM设备的集体采购已达到七八十万载频,其用户容量达上千万。“我们预计,2007年中移动G网的增长比2006年还要高不少。”百纳资讯总裁邓志成说。

  邓志成表示,可以看出目前中移动对TD还在观望,对TD和WCDMA则是“双重性格”,未来其重心将放在哪个技术上暂时还不好说,“总之中移动主导建TD是无可厚非了,关键是它怎么建”。

  尽管中移动建设TD网在即,但目前看来,先建TD网与3G牌照发放之间仍然没有必然联系。中移动研究院一位人士说:“中移动的3G不可能是全网,2G与3G将在很长时间内同时存在。”

  2007年2月15日,正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3GSM全球峰会上,王建宙在会见GSM协会主席克莱格·埃里希时委婉地表示,中移动有信心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推出3G服务,这意味着中移动有可能按照现有路径升级至WCDMA。这番言论等于间接否认了中移动将成为TD网络运营商的传言。 
 事实上,在国内所有电信运营商中,中移动对3G的感情最为复杂。

  一方面,移动希望早日通过G网升级到WCDMA来丰富自己的数据业务,一方面,由于TD制式“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不足”,中移动希望3G牌照推迟下发。

  事实上,对中移动来说,承建TD虽然属于无奈之举,但能为中移动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来巩固和发展用户。

  知情人士透露,在中移动为3G厉兵秣马之际,国内的两大固话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完成的3G投资规划,尤其是中国电信的3G规划,一期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三期共700多亿元。“中国电信会吸取NTT DoCoMo的教训,将在一期就实现全网95%覆盖。”中国电信综合部一位人士说。

  从对3G长远而切合实际的规划看得出,中国电信依然是中国最有经验的电信运营商。专门承载3G高端数据业务CN2的建成,已经为其将来实现业界倡议已久却难以实现的分层、为细分市场提供业务,打造了实际的物理基础,从而占领一定市场先机。

  目前在中移动的用户中近70%仍然是低端的神州行用户,这部分用户的流失危险是很高的。可以预见的是,3G时代,不管中移动会采用哪种标准,拥有IP骨干网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一定会利用固话和移动捆绑的优势,利用价格战来争夺移动市场的中低话音市场,这无疑会造成中移动中低端用户的大量流失。

  一位接近中移动的设备商人士透露,中移动2006年的资本开支高达883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2G网络的扩容,而2007年,中移动的资本开支要高于883亿元。对于中移动来说,现有2G网络的投资不会因为未来3G的上马而浪费。欧洲开通3G服务的经验证明,提供3G服务后,虽然会出现很多数据业务,但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还是话音和短信。也就是说,2G将在很长时间里与3G并行,今天的扩容不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富有使用价值,更是提前为3G做了准备。

  目前看来,中移动布局2.75G的真实意图是,在移动上马3G之前,通过2.5G到2.75G,以此节省成本的升级方式向3G无限演进。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因为这些准3G技术比GPRS有绝对的优势。因此,通过准3G标准发展来趋近3G业务,并借此来狙击其他运营商的数据业务。

  这就是中移动抢夺更多市场份额的原因。“他们现在的策略就是抢占地盘。中移动现在在定价上非常积极,希望能在3G市场新竞争对手来临之前锁定尽可能多的用户,”BDA China的张宇说。“目前联通的市场份额正不断流失到他们手里。”

  尽管不断扩容,中移动仍然面临信道资源紧张的压力。中移动正面临两难境地,它必须在增加新用户和扩大数据业务之间做出选择:要么将有限的信道交给新用户语音业务,要么限制新用户,发展数据业务。“这种尴尬会伴随中移动一两年时间。”张宇说。


寻找“新江湖



另一方面,截至2006年9月底,中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40%。目前,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过80%,这一水平与全球最成熟的市场不相上下。但在3G仍如雾中看花之际,只靠2G一个引擎推动的中移动,其外延式增长已经隐约看到了“天花板”。各种迹象表明,如果没有利好消息的刺激,中移动股份再度上升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比较一下全球各大运营商的ARPU值,中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非常低,中移动在10美元左右,中国联通在6美元,相比于沃达丰和NTT DoCoMo 60~100美元,差距达十多倍。

  所以说,中移动目前的用户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发展用户,特别是低端用户已不是当务所急,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提高用户的服务,提高用户的使用价值。

  做大之后如何做强?是摆在这家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运营商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穷饭碗”还能吃多久?



  中国移动80%的用户来自预付费用户,但国内的低端用户市场,增长正在放慢,中移动的“穷饭碗”还能吃多久?

  2007年1月19日,中移动(0941.HK)公布的去年12月份营运数据显示,当月中移动新增用户数482.5万户,较11月份466.6万户增加3.4%,再创历史新高。

  “让没有手机的人拥有手机,让拥有手机的人多用手机。”王建宙这句解读中移动发展思路的话,被香港及境外媒体大量引用。

  但是,让投资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是,中移动的新用户是真正从来没用过手机的用户,还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抢过来的用户?

  王建宙对此回答得很肯定:“绝大部分是从来没用过的,因为中移动的用户增长重点在农村、中小城市,这些地区确实有很多人以前没用过手机。”

  目前,中国移运新增的用户中,80%的用户来自预付费用户。可以说,广大的农村市场已经成为中移动用户数增长的主要动力。正是依靠“村村通”和“神州行”取得的成功,中移动最近几年持续书写着业绩的“增长神话”。

  王建宙在2006年11月份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说,农村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大城市目前的手机服务渗透率相当高,几乎已经接近100%。 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渗透率只有12%。 中国有7亿人居住在农村地区。农民们已经开始使用手机,不仅用来打电话,而且还发短消息——这个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内将一直持续下去。

  虽然固话业务的利润又远低于移动业务,是名副其实的“穷饭碗”。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正在抢中移动的“金饭碗”的时候,中移动也正在抢固网业务,而且进攻的力度是空前的。目前,由于中移动的渗透,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固话用户增长速度已经大大放缓,部分市场甚至出现负增长。

  在BDA(中国)公司分析师张宇看来,中移动过度强调了将业务外延向行业信息化和农村通信扩展,但如果没有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同时提高自身的集成整合能力,转型目的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实现。

  但摆在中移动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在低APPU值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运营”——目前,中国移运80%的用户来自预付费用户,但国内的低端用户市场,增长正在放慢,中移动的“穷饭碗”还能吃多久?

  由于新用户增长速度放慢和用户开支下滑,在一二线城市,中移动业绩增长的难题也显而易见,正如鲁向东所透露的,城市地区的移动覆盖率已达到60%,中移动用户增长已经相当有限。这暗示了另外一个事实——中移动城市业务未来增长空间正在变小。

 

蹒跚的海外并购路



  可以预见的是,中移动的收购清单上,将不断地增添新名单。但面对国外复杂的国情,中移动在中国的运营经验,能轻易地成功复制吗?

  1月22日,中移动宣布与总部位于卢森堡的米雷康姆签订协议,收购后者持有的巴基斯坦电信运营商巴科泰尔有限公司(Paktel Limited)88.86%股份。

  该项交易中巴科泰尔的估值为4.6亿美元,包括偿还内部债务在内,中移动将为收购支付2.84亿美元。此次成功收购巴科泰尔绝大部分股份,这只能算是中移动的一个小规模的交易,但这却是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首次实质性的海外扩张,并令中移动今后的扩张之旅充满了想象空间。因为在此前进行的数次国际化并购角逐中,中移动遭遇了数次失败的经历。

  巴科泰尔为巴基斯坦第五大移动电信运营商,仅有160万注册用户,相比巴基斯坦全国近5000万的移动用户来说,只占3%左右的市场份额,相当于我国一个县级移动市场的用户数。而且,巴基斯坦经济以农业为主,移动用户的APRU值普遍较低。因此,有业内分析人士甚至质疑,在巴基斯塔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巴科泰尔债务问题重重的情况下,中移动捡到的可能是个“烫手山芋”。

  据当地媒体报道,由于和巴基斯坦电信局关于增加宽带频段的谈判失败,母公司米雷康姆见势不妙,最后决定卖掉巴科泰尔大部分股份,所以中移动此次收购可能要到一两年后才能看出效果来。

  另据中移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巴科泰尔和巴基斯坦电信局之间的关系较为僵化,频段问题可能会成为影响中移动此次收购效果的一个因素。据了解,米雷康姆拥有GSM-900和GSM-1800频段的牌照,但GSM-1800频段不是永久性的,巴基斯坦电信局曾向米雷康姆要价2.94亿美元,并要求此前已经获得了频段的巴科泰尔补交牌照费,而巴科泰尔认为自己不应该补交,双方为此对簿公堂。

  作为中移动通信市场的霸主,中移动选择进行跨国并购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经过6年高速增长后,中移动位于国内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尤其是2005年后,其营业额的成长幅度下降到20%以下。虽然中移动通信市场仍有相当空间,但超高增长已难维持。另外,随着3G发牌的日益临近,新移动运营商的加入将使得国内移动市场的竞争加剧,因此海外就成了中移动挖掘未来增长潜力的重要市场。

  对于中移动此次收购巴科泰尔带来的另一层意义,有分析人士认为,中移动海外的资产收购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3G政策,中移动可能会在国内使用WCDMA制式,然后拿TD-CDMA去国外试验。

  目前看来,海外并购是中移动寻求增长的可选途径之一,不过首先主要还是在集团母公司的层面进行运作,但如果一项海外并购能够增加上市公司的收入,那这项资产将可能被注入上市公司。

  在刚刚结束的中移动2007年工作会议上,王建宙再次强调:“今年中移动的海外拓展战略,将继续保持谨慎和注重效益的推进策略。”据了解,中移动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海外投资办公室”,在世界通信市场上,仅密切关注的目标,就不下“数十个”。

  时下,虽然对于只拥有156万用户的巴科泰尔来说,中移动并不指望其带来多少海外收入,但是要在这块“试验田”上取得战略性的收益——获得跨国运营的经验。

  和此前已经走出去的华为、中兴不一样,中移动此次国际化“试水”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这就意味着要和当地的普通老百姓打交道,如何把国内的运营经验和当地民俗、社会文化相融合,提供贴近当地用户需要的服务。

  可以预见的是,中移动的收购清单上,将不断地增添新名单。但面对国外复杂的国情,中移动在中国的运营经验,能轻易地成功复制吗?



艰难谋变



  中移动的自身定位正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个以前行动缓慢的电信“巨无霸”开始变得迅速起来。但从单一的通信网络提供者向信息内容运营商转变,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目前,中移动仍然处于黄金时期由于——移动业务对固话业务取代的趋势,中移动在市场竞争中进退自如,既可以继续降低资费,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也可以不降价,继续享受丰厚的利润。

但在中移动强势的背后,危机也悄然来临。

  “中移动的危机恰恰在于它足够强,正因为这个原因,它可能会陷入一家独大的危险境地中。”BDA(中国)公司分析师张宇说。

  从2006年的上半年年报来看,中移动实现净利润302亿元,中电信、网通、联通分别为140.8亿元、70.9亿元和28亿元,中移动一家的净利润超过了其余三家的总和。而新增收入市场份额和新增净利润市场份额,中移动分别占有73%和90%,具有绝对优势。目前业内已经出现了对中移动市场份额过大不满的声音。

  在众多的增长指标中,平均月离网率算是一项中移动“最不喜欢”的增长,从2003年的1.1%、2004年的1.31%,到2005年迅速增加到1.87%。数字看上去似乎很小,但如果计算出绝对数量,每个月有高达460万用户放弃中移动的服务(当然同时也有更多的用户加入)。这反映了中移动在目前的通信服务,通信营销中,还有很多“缺陷”环节或者令用户“抱怨”的地方。毫无疑问,这是其他竞争者挖中移动“墙脚”的好机会。

  虽然在现有格局下,移动对固话业务的替代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因此在半年到一年多的时间里,电信、网通对中移动在移动业务上不会构成实际的威胁,但在3G时代,一旦出现数家运营商,在同质化市场环境竞争下,中移动的优势迟早会被削弱,移动通信市场将不再是目前的“双垄断”局面,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

  目前,中移动内部的携号转网,已于今年年初正式投放市场。“如果发展顺利的话,我估计2009年将实现全行业的携号转网,”张宇对《数字商业时代》直言,“这将成为横亘在中移动面前的最大障碍。”

  2006年,中移动收入增长来源的一半以上还是话音业务,来自数据业务的增长少得可怜。在经历高速度、大规模的发展周期逐步回落之后,中移动这头大象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

  2006年6月12日,中移动并购凤凰卫视20%的股份,这被业界看为中移动实行转变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一位通信观察家认为,隐藏在这一合作后面的是很多可能的“后手”。例如,除了凤凰卫视之外,股权出让者新闻集团还有大量的其他内容可以供双方继续持续合作,像传统媒体福克斯电影公司等,去年新闻集团还收购了美国热门网络公司Myspace。这无疑给分析师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间。

  自从王建宙入主中移动以后,中移动的自身定位正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个以前行动缓慢的电信“巨无霸”开始变得迅速起来,利用自身高达40%的超高利润率带来的大把现金,中移动最近的大动作频频不断—参股凤凰卫视、与Google联手、引进“黑莓”(blackberry)……

  由于不甘沦为通道提供商,实现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的转型,中移动已经在几个重要的战略性业务上进行卡位。尽管目前数据业务仅占其业务收入的20%多,但在未来的电信竞争中,数据业务才是真正的关键。

  王煜全说,在3G初期,为了争夺用户,语音业务仍然会是竞争的焦点。但是3G时代的趋势一定是语音业务萎缩,数据业务增长,多种商业模式并存。因此,中移动一直在尝试通过收购和结盟内容提供商等形式,加强对内容的整合。经过一年时间的改造,中移动数据业务的模式已初现端倪。

  自从2004年以来,中移动大力拓展无线音乐市场,其目前的无线音乐发展战略是将运营商平台资源、品牌资源与唱片公司等产业进行整合,深入到音乐内容渠道与版权管理、增值业务平台管理和运营以及无线音乐推广等所有环节,组成无线原创音乐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

  中移动副总裁鲁向东表示,今后中移动将在由运营商、唱片公司、SP、手机终端厂商组成的无线音乐产业链中承担核心角色。此前,中移动曾推出M.Music无线音乐俱乐部、中央音乐平台等一系列加强中移动产业链地位的无线音乐战略布局。

  王煜全认为,在增值业务方面,将来中移动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继续完善整个产链的运营,尽可能多地创造利润,以满足投资者不断高涨的赢利欲望;另外,应该通过增值业务的创新,不失时机地告诉投资者,电信是什么?

  但对于中移动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从单一的通信网络提供者向信息内容运营商转变,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做大之后如何做强?是摆在中移动这家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运营商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自从登陆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资本市场以来,投资者对中移动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增长性。虽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这对中移动并不是一个问题。

  依靠这强大的惯性增长,中移动的“增长神话”一直持续到今天。2000年,中移动集团成立时,用户数量只有1500万,年收入也才刚过250亿元。截至去年12月底,中移动总用户数为3.012亿。一个令人吃惊人的数字是,中移动2006年全年新增了5322.1万户用户,月均增速仍维持在300万户以上。

  在中移动一路凯旋的同时,其竞争对手中国联通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下滑。 中国联通公布的2006年12月份数据显示,其CDMA和GSM网络用户的月增长幅度放慢,总数为126万用户。而其11月份新增用户130万,10月份新增用户129万。

  从数据上看,中国联通与中移动的差距相当明显。不仅在新增用户数量上略输一筹,而且新增用户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也低于中移动。

  成立6年来,中移动的成长速度令人为之侧目。凭借强劲的增长,中移动目前盈利能力,比其他三家通信运营商中国联通、电信和网通的总和还强。

  中移动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对母公司资产的不断收购,但在31省资产全部上市的情况下,中移动还能保持多快的增长速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