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的七种写法以及一些排序算法

一,单例
在开始接触软件编程这几年来,一直以为单例模式就只有饿汉和懒汉两种,即使在开发过程中也了解一两种,没想到居然有7中(目前知道的),优点孤陋寡闻了,这里详细介绍下目前我知道的七种单例模式,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1).懒汉式(线程不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mSingleton;

    public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mSingleton == null) {
            m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mSingleton;
    }
}

说明:其效率高,但是在多线程下不能正常工作

(2).懒汉式(线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mSingleton;

    public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mSingleton == null){
            m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mSingleton;
    }
}

说明:能在多线程下正常工作,但是效率低。99%情况下不需要同步

(3).饿汉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m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public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mSingleton;
    }
}

说明:这种方式基于类加载(ClassLoder)机制避免了多线程的同步问题,不过,Instance在类装载时就实例化,虽然导致类装载的原因有很多种,在单例模式中大多数都是调用getInstance方法, 但是也不能确定有其他的方式(或者其他的静态方法)导致类装载,这时候初始化instance显然没有达到懒加载的效果。

(4).饿汉(变种)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mSingleton = null;

    static {
        m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public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mSingleton;
    }
}

说明:和第三种差不多,即都是在类初始化时实例

(5)静态内部类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m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final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older.mSingleton;
    }
}

说明:这种方式同样利用了classloder的机制来保证初始化instance时只有一个线程,它跟第三种和第四种方式不同的是(很细微的差别):第三种和第四种方式是只要Singleton类被装载了,那么instance就会被实例化(没有达到懒加载效果),而这种方式是Singleton类被装载了, instance不一定被初始化。因为SingletonHolder类没有被主动使用,只有显示通过调用getInstance方法时,才会显示装载SingletonHolder类,从而实例化instance。想象一下,如果实例化instance很消耗资源, 我想让他延迟加载,另外一方面,我不希望在Singleton类加载时就实例化,因为我不能确保Singleton类还可能在其他的地方被主动使用从而被加载,那么这个时候实例化instance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个时候,这种方式相比第三和第四种方式就显得很合理。

(6).枚举

public enum Singleton {  
    INSTANCE;  
    public void whateverMethod() {  
         }  
} 

说明:这种方式是Effective Java作者Josh Bloch 提倡的方式,它不仅能避免多线程同步问题,而且还能防止反序列化重新创建新的对象。不过,由于1.5中才加入枚举特性,用这种方式写不免让人感觉生疏,在实际工作中,也很少有人这么写过。

(7).双重校验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mSingleton;

    public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mSingleton ==null){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if(mSingleton == null){
                    m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mSingleton;
    }
}

说明:这是第二种方式的升级版,但是只有在JDK1.5之后,双重检查锁定才能够正常达到单例效果。

以上七种单例模式在开发中视具体情况而使用。

二,排序算法

查找和排序算法是算法的入门知识,其经典思想可以用于很多算法当中。因为其实现代码较短,应用较常见。
(1).冒泡排序

说明: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步骤: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效果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示例: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控制循环多少次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每一次循环次数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f(num + ",");
        }
    }
}

(2).插入排序

说明: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的算法描述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通常采用in-place排序(即只需用到O(1)的额外空间的排序),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

步骤:

1.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2.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3.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4.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5.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中
6.重复步骤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示例:

public class InsertSort {
    public void insertSort(int[] arr) {
        int i, j, insertNote;// 要插入的数据
        // 从数组的第二个元素开始循环将数组中的元素插入
        for (i = 1; i < arr.length; i++) {
            // 设置数组中的第2个元素为第一次循环要插入的数据
            insertNote = arr[i];
            j = i - 1;
            while (j >= 0 && insertNote < arr[j]) {
                // 如果要插入的元素小于第j个元素,就将第j个元素向后移动
                arr[j + 1] = arr[j];
                j--;
            }
            // 直到要插入的元素不小于第j个元素,将insertNote插入到数组中
            arr[j + 1] = insertNote;
        }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

(3).选择排序

说明: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元素,然后放到排序序列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效果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示例:

public class SelectSort {
    public void selectSort(int[] arr) {
        //进行第i趟循环,第i趟确定i位置的数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假定一个最小者位置,然后用后面的数和它比较,直到找到最小者,交换位置
            int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arr.length; j++) {
                //minIndex动态变化,确保找到本趟最小者位置
                if (arr[j] < arr[minIndex]) {
                    //改变假定最小者位置的值
                    minIndex = j;
                }
            }
            //在内层循环结束,也就是找到本轮循环的最小的数以后,再进行交换
            if (minIndex != i) {
                int temp = arr[minIndex];
                arr[minIndex] = arr[i];
                arr[i] = temp;
            }
        }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4).快速排序

说明:快速排序是由东尼·霍尔所发展的一种排序算法。在平均状况下,排序 n 个项目要Ο(n log n)次比较。在最坏状况下则需要Ο(n2)次比较,但这种状况并不常见。事实上,快速排序通常明显比其他Ο(n log n) 算法更快,因为它的内部循环(inner loop)可以在大部分的架构上很有效率地被实现出来,且在大部分真实世界的数据,可以决定设计的选择,减少所需时间的二次方项之可能性。

步骤:

1.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2.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3.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效果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示例: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
        querySort(arr,0,arr.length-1);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f(num + ",");
        }
    }


    private int getMiddle(int[] list, int low, int high) {
        int tmp = list[low];    //数组的第一个作为中轴
        while (low < high) {
            while (low < high && list[high] >= tmp) {
                high--;
            }

            list[low] = list[high];   //比中轴小的记录移到低端
            while (low < high && list[low] <= tmp) {
                low++;
            }
            list[high] = list[low];   //比中轴大的记录移到高端
        }

        list[low] = tmp;  //中轴记录到尾
        return low;       //返回中轴的位置

    }

    /**
     * 递归排序
     * @param list
     * @param low
     * @param high
     */
    private void querySort(int[] list,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
            int middle = getMiddle(list, low, high);  //将list数组进行一分为二
            querySort(list, low, middle - 1);  //对低字表进行递归排序
            querySort(list, middle + 1, high);  //对高字表进行递归排序
        }
    }
}

(5).归并排序

说明:归并排序(Merge sort)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步骤:

1.申请空间,使其大小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之和,该空间用来存放合并后的序列
2.设定两个指针,最初位置分别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3.比较两个指针所指向的元素,选择相对小的元素放入到合并空间,并移动指针到下一位置
4.重复步骤3直到某一指针达到序列尾
5.将另一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直接复制到合并序列尾

效果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示例:

public class MergeSort {
    public void mergeSort(int[] arr) {
        sort(arr,0,arr.length-1);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private static int[] sort(int[] nums, int low, int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2;
        if (low < high) {
            // 左边
            sort(nums, low, mid);
            // 右边
            sort(nums, mid + 1, high);
            // 左右归并
            merge(nums, low, mid, high);
        }
        return nums;
    }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int[] nums, int low, int mid, int high) {
        int[] temp = new int[high - low + 1];
        int i = low;    // 左指针
        int j = mid + 1;// 右指针
        int k = 0;

        // 把较小的数先移到新数组中
        while (i <= mid && j <= high) {
            if (nums[i] < nums[j]) {
                temp[k++] = nums[i++];
            } else {
                temp[k++] = nums[j++];
            }
        }

        // 把左边剩余的数移入数组
        while (i <= mid) {
            temp[k++] = nums[i++];
        }

        // 把右边边剩余的数移入数组
        while (j <= high) {
            temp[k++] = nums[j++];
        }

        // 把新数组中的数覆盖nums数组
        for (int k2 = 0; k2 < temp.length; k2++) {
            nums[k2 + low] = temp[k2];
        }
    }

}

(6).堆排序

说明:堆积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这里写图片描述

大根堆排序算法的步骤:
① 初始化操作:将R[1…n]构造为初始堆;
② 每一趟排序的基本操作:将当前无序区的堆顶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将新的无序区调整为堆(亦称重建堆)。
注意:
①只需做n-1趟排序,选出较大的n-1个关键字即可以使得文件递增有序。
②用小根堆排序与利用大根堆类似,只不过其排序结果是递减有序的。堆排序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在任何时刻堆排序中无序区总是在有序区之前,且有序区是在原向量的尾部由后往前逐步扩大至整个向量为止。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