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垠的「40 行代码」真如他说的那么厉害吗?

附代码:

;; A simple CPS transformer which does proper tail-call and does not
;; duplicate contexts for if-expressions.

;; author: Yin Wang (yw21@cs.indiana.edu)


(load "pmatch.scm")


(define cps
  (lambda (exp)
    (letrec
        ([trivial? (lambda (x) (memq x '(zero? add1 sub1)))]
         [id (lambda (v) v)]
         [ctx0 (lambda (v) `(k ,v))]      ; tail context
         [fv (let ([n -1])
               (lambda ()
                 (set! n (+ 1 n))
                 (string->symbol (string-append "v" (number->string n)))))]
         [cps1
          (lambda (exp ctx)
            (pmatch exp
              [,x (guard (not (pair? x))) (ctx x)]
              [(if ,test ,conseq ,alt)
               (cps1 test
                     (lambda (t)
                       (cond
                        [(memq ctx (list ctx0 id))
                         `(if ,t ,(cps1 conseq ctx) ,(cps1 alt ctx))]
                        [else
                         (let ([u (fv)])
                           `(let ([k (lambda (,u) ,(ctx u))])
                              (if ,t ,(cps1 conseq ctx0) ,(cps1 alt ctx0))))])))]
              [(lambda (,x) ,body)
               (ctx `(lambda (,x k) ,(cps1 body ctx0)))]
              [(,op ,a ,b)
               (cps1 a (lambda (v1)
                         (cps1 b (lambda (v2)
                                   (ctx `(,op ,v1 ,v2))))))]
              [(,rator ,rand)
               (cps1 rator
                     (lambda (r)
                       (cps1 rand
                             (lambda (d)
                               (cond
                                [(trivial? r) (ctx `(,r ,d))]
                                [(eq? ctx ctx0) `(,r ,d k)]  ; tail call
                                [else
                                 (let ([u (fv)])
                                   `(,r ,d (lambda (,u) ,(ctx u))))])))))]))])
      (cps1 exp id))))




;;; tests

;; var
(cps 'x)
(cps '(lambda (x) x))
(cps '(lambda (x) (x 1)))


;; no lambda (will generate identity functions to return to the toplevel)
(cps '(if (f x) a b))
(cps '(if x (f a) b))


;; if stand-alone (tail)
(cps '(lambda (x) (if (f x) a b)))


;; if inside if-test (non-tail)
(cps '(lambda (x) (if (if x (f a) b) c d)))


;; both branches are trivial, should do some more optimizations
(cps '(lambda (x) (if (if x (zero? a) b) c d)))


;; if inside if-branch (tail)
(cps '(lambda (x) (if t (if x (f a) b) c)))


;; if inside if-branch, but again inside another if-test (non-tail)
(cps '(lambda (x) (if (if t (if x (f a) b) c) e w)))


;; if as operand (non-tail)
(cps '(lambda (x) (h (if x (f a) b))))


;; if as operator (non-tail)
(cps '(lambda (x) ((if x (f g) h) c)))


;; why we need more than two names
(cps '(((f a) (g b)) ((f c) (g d))))



;; factorial
(define fact-cps
  (cps
   '(lambda (n)
      ((lambda (fact)
         ((fact fact) n))
       (lambda (fact)
         (lambda (n)
           (if (zero? n)
               1
               (* n ((fact fact) (sub1 n))))))))))

;; print out CPSed function
(pretty-print fact-cps)
;; =>
;; '(lambda (n k)
;;    ((lambda (fact k) (fact fact (lambda (v0) (v0 n k))))
;;     (lambda (fact k)
;;       (k
;;        (lambda (n k)
;;          (if (zero? n)
;;            (k 1)
;;            (fact
;;             fact
;;             (lambda (v1) (v1 (sub1 n) (lambda (v2) (k (* n v2))))))))))
;;     k))


((eval fact-cps) 5 (lambda (v) v))
;; => 120


谢谢邀请。我不算很熟悉Scheme,只能勉力为之。我知道我的解读也许有错,我也邀请了我熟悉的朋友来回答。他比我懂得更全,应该有帮助。


=== 07/29/2013 更新 ===
当事人到场了。我毕竟是个业余搞函数式编程的。大家还是不要看我这里,看 @王垠  的原版解释吧。
===================

我大概读过这段代码: github.com/yinwang0/gem 。简单地说,这段代码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CPS,也就是自动尾递归,第二件事则是用Scheme语言写了一个Scheme的解释器。通过他给出的cps函数,我可以用Scheme这个语言的符号系统重新定义所有Scheme的关键字,并执行正确的程序语义。换言之,它可以让这个语言自己解释自己。本质上,他的代码是在模仿当初 John McCarthy 发明 Lisp 语言时给出的代码,但用了Scheme风格重写了一遍。

这段代码里有一些相当有技巧性的部分。主要是那个cps1函数。我承认我也没有完全看懂,但大概能理解它在保持语义的同时基本做到了语言元素的最小化。他的代吗的31行和37行就是最关键的部分,实现了条件分支和递归调用。基本的原理并不复杂,主要是利用了Scheme的列表解构拆解元素,最终落实到条件分支和函数调用。如果说得更Scheme风格一点,这个cps函数就是一个自己实现的eval函数。当然是简化了一些,没有实现一些更夸张的功能,比如call-with-current-continuation。

注:这个cps的实现中只包含了很少的几个语言特性:定义常量,定义函数,分支(if)和递归。这是满足一个有意义的最小化描述必需的。如果任意引入语言元素,比如while,循环,则可能就会出现语言元素爆炸的情况,陷入无限自证的逻辑怪圈里去。

对这段代码,我自己的建议是,大家可以不必太在乎王垠的宣言。能写出这段代码的人,无疑非常熟悉符号推理的一般规则,也具备相当深厚的数学功底,一般人确实是写不出来。这也符合我对王垠学识的印象。但我也得说,这段代码对多数工程师而言并没有实际价值。不懂也无妨。

======
对不熟悉编译原理和符号推理的朋友们来说,这里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说明。请参见下方。

在编译原理的世界里,自举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一个很经典的例子:GCC语言的编译器是C语言写的,但第一个GCC编译器是用另一个编译器编译的;那么顺着这个根源向下跟踪,我们迟早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即世界上第一个编译器是什么语言写的——答案是汇编。那么这样下去,我们最终发现,任何程序设计语言都不能完全用自己描述自己。

从工程角度上说,这个问题倒不影响什么。但是从数学角度上看,这个缺陷则让很多人头疼不已,因为它破坏了所谓数学的「美」的原则。这里的「美」,实际的含义是自解释。很多符号逻辑研究者都热衷于找到一种符号体系,能够使用有限的符号系统描述自身。只要找到了这一点, 整个解释器的设计可以成为一个自己证明自己的,封闭的体系

喜欢浪漫的文科朋友们可能会记得希腊神话中的乌洛波洛斯,一条首尾相连象征无穷无尽的蛇。是的,所谓自举就是符号推演世界的乌洛波洛斯,一种纯粹的数学上的和谐和优雅。

可惜对我这个哥德尔定理的信徒而言,这种数学上的美是毫无价值的东西。因为在我的逻辑体系里,这个世界里没有可以自证自身的公理体系。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