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请求原理浅析

本文从下往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网络请求的过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讲解了从电信号传输、MAC地址、IP协议、TCP/UDP到HTTP请求的工作原理,揭示了网络请求背后的完整流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网络请求几乎在日常使用计算机都需要使用到,计算机网络原理在大学的时候也曾作为必修课学习过。但是时间久远,加上那是主要是应付考试,所学深度、重点及当时学习的目的和工作之后不同,还是想再来了解一遍。

         以前学计算机网络的时候,老师讲的是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工作之后,发现大家基本都使用五层的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这里也是使用五层的结构。因为工作当中,使用最多的是HTTP协议,所以这里应用层,也是从HTTP协议入手。

         对于移动开发来说,网络应用基本是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端接受、处理消息并返回响应消息,客户端拿到响应消息再做出相应的行为。这样的一次网络请求,虽然在开发中开来,只要代码书写没有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客户端就可以得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但是这个过程确实经历了很多的操作。

        本打算从上往下来分析请求过程,但是感觉还是从下往上比较好,从下往上感觉可以讲出从无到有,而网络本来也是从无到有,比较符合实际。

        一、物理层

               在以前,那还是只有计算机没有网络的时候,都是单台计算机在各自工作。后来等计算机开始多起来的时候,就有人希望多台计算机可以链接起来工作。这时候,首先就需要把计算机链接起来,最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光缆、电缆等链接计算机。然后在这些缆线上传输电信号(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二、数据链路层

              在物理层已经把计算机链接起来了,理论上已经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了。如果多台计算机相连的时候,一台计算机需要向指定的计算机发送数据的时候,那就需要一个标志来对每一台计算机进行唯一的标识。这个时候,MAC地址就出现了,一个MAC地址对于一台设备,这个MAC地址是在设备出厂的时候,就已经写在设备的网卡模块上的。有了MAC地址标识计算机,还需要一个协议来对电信号进行分组,因为在缆线上传输的信号是连续的,所以在传输之前应该分好组,接收的时候才能区分那些信号是一组,这个协议就是以太网协议。
     

  • 10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