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码获取: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e4y1g7dC/
1.课题研究立项依据(所选课题的来源、科学意义、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所选课题的来源: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课程设置及安排的复杂度越来越高,针对学
校现有教学资源,统筹安排各个学科每一天的课程,使分配尽量合理化是每个学
校面临的重要难题[1]。传统的排课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并且易出错[2]。课表编排要同时兼顾老师、班级等教学要素,使分配最大合理化[3]。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动排课是学校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必经途径,同时智能排课系统应当具备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速的查询手段,具备效率髙、保密性强、更新维护快易的特点[4]。
1.2科学意义: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势头强劲,在校生人数也会不断上升。专家学者不断研究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设置更有深度和广度的课程[5]。手工排课以及原有的排课系统带来的问题越来越被人重视,会有更多的人来研究更好的排课算法以开发具有时间短、省人工、质量高和出错少的计算机自动排课系统。
1.3目的:
为了使教学管理质量得到改善,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地利用,使学院各项工作能有序规范地进行,同时能推动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开发一个适合自己学院的排课系统势在必行[6]。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 50 年代国外开始对排课问题进行研究,排课问题数学模型的提出是在 60年代,到 70 年代提出了排课表问题从理论上讲是一个NP完全类问题,到 20 世纪 90 年代关于课表问题的研究仍然十分活跃[7]。常用的排课算法有回溯搜索算法、优化决策算法和遗传算法等[8]。
国内对排课问题的研究开始于 80 年代初期,我国的很多大学也普遍开始研究排课系统软件[9]。所用方法包括模拟手工排课的人工智能、时间位图迭加匹配、优先级规划、专家系统等方法[10]。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目标或成果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经过研究,本课题应实现的基本功能如下:
(1)基本信息管理:教师、教室、班级、课程、教学任务等数据的输入,编辑功能;
(2)数据处理:自动排课、课表修改、删除功能;
(3)数据输出:查询教师、教室、班级课程表,报表打印教师、教室、班级课程表。
2.2预期目标或成果:
本系统可智能化查询某班的课程安排、某位教师的课程安排、以及某个教室的使用情况等。
3.课题的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
3.1研究方法:
经过对高校排课的调研,讨论和分析了影响排课的因素,研究了教务排课的流程,分析出主要模块的流程图,利用My SQL进行数据库设计,对数据库各个表的概念结构和逻辑结构设计,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代码设计,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最后进行详细的测试。
3.2技术路线:
自动排课系统严格按照My SQL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原则来做,不会发生插入、删除和更新时的异常;前端采用Html5+CSS3+j Query搭建;Java后台基于Spring框架开发,采用Spring MVC实现请求控制与转发,采用My Batis处理数据库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