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生产环境问题解决思路

游戏服务器开发节奏比较快,版本迭代很频繁,有一些项目甚至出现了周更新(每周准时停服更新维护)。由于功能开发时间短,研发人员本身技术能力等原因,线上出现bug很常见。笔者经历过的游戏项目,一年到头没几次更新不出现bug的(当然,配置问题也算bug)。那当出现bug,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1.处理线上bug的一般步骤

  1. 根据实际情况,可临时更新配置或者关闭功能入口,避免bug外溢,及时止损。 
  2. 错误分析和定位:开发人员收集关于bug的详细信息,例如错误日志、报错信息等。QA人员需尽可能复现步骤。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了解到bug出现的原因和位置。
  3. 修复bug:根据错误分析的结果修复bug。这可能涉及到修改代码、调整配置等。确保修复后进行充分的测试,以确保bug已被解决。

  4. 重新部署:一旦bug修复完成,您需要将更新的代码、配置等重新部署(热部署)到游戏服务器上。确保重新部署的过程中不会中断游戏服务,以免影响用户体验。

  5. 监测和验证:重新部署后,您需要监测游戏服务器的运行情况,验证修复是否有效。使用监测工具或日志分析工具,观察系统的性能指标、错误日志等,以确保bug已经解决。

  6. 针对bug的后遗症进行脚本处理,如果有玩家获利,则回收道具;如果有玩家损失࿰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前台门户网站架构 设计方案 北京宽连十方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2010-7 目 录 1 设计思路 3 2 系统结构 3 3 网络规划及性能计算 3 3.1 网络架构 3 3.2 网络架构说明 4 3.2.1 采用双防火墙双交换机做网络冗余,保障平台服务 4 3.2.2 采用硬件设备负载均衡器,实现网络流量的负载均衡 4 3.3 系统测算 4 3.3.1 系统处理能力要求 4 3.3.2 业务处理能力要求 4 3.3.3 系统话务模型 4 3.4 配置核算 5 3.4.1 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核算 5 3.4.2 WEB服务器集群性能核算 5 3.4.3 WEB服务器集群内存性能核算 5 3.4.4 网络带宽 5 4 性能模拟测试及性能推算 6 4.1 测试环境 6 4.2 测试结果 8 4.2.1 1个客户端模拟不同线和并发请求结果 8 4.2.2 10个客户端请求 8 4.3 结果分析 9 4.4 根据测试结果推算 9 4.5 设备清单 11 4.5.1 硬件设备配置清单 11 4.5.2 设备技术规格 12 4.6 平台扩容的建议 12 网站的性能瓶颈分析 网站的性能影响因素很多,下面主要从如下4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1) 网络负载 a) 公网负载 b) 内网负载 2) WEB应用服务器性能 a) CPU b) 存储,I/O访问 c) 内存 d) 并发TCP/IP连接数 3) 数据库服务器性能 a) 数据库参数配置 b) 服务器性能(CPU、内存、存储) c) 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4) 不同WEB应用的处理方式而对不同的性能瓶颈 a) 对于静态的网站: 静态的HTML页面严格地由标准的HTML标示语言构成,并不需要服务器端即时运 算生成。这意味着,对一个静态HTML文档发出访问请求后,服务器端只是简单地 将该文档传输到客户端。从服务器运行的那个时间片来看,这个传输过程仅仅占 用了很小的CPU资源。对于静态HTML的访问瓶颈为:网络带宽、磁盘I/O以及cach e(高速缓冲存储器)。 b) 对于动态页面 因为服务器解析动态页面必须在其传输到客户端前就通过服务器来进行解释, 这样就会给应用服务器添加额外的性能消耗,如果进一步要访问数据库,则会增 加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消耗,则动态页面还有额外的瓶颈:应用服务器的性能, 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 系统架构设计 2.1 总体思路 为提高网站的高并发性能,提高开发效率及运营效率,主要按如下几个思路进行规划设 计: 2.1.1 负载均衡 1) 四层交换负载均衡: 采用负载均衡器来实现硬件级的四层交换负载均衡,或采用LVS来实现软件的 四层交换负载均衡。 2) 通过第三方软件来实现负载均衡,同时实现页面请求的缓存。 通过Nginx实现反向代理服务器集群,同时搭建squid集群以作为静态页面和 图片的缓存。 3) 通过web服务器的配置来实现负载均衡 即通过apache或是Nginx 将客户请求均衡的分给tomcat1,tomcat2....去处理。 2.1.2 WEB应用开发架构思路 1) 应用开发实现MVC架构三层架构进行web应用开发 2) 页面尽可能静态化以减少动态数据访问,如果是资讯类的网站可以考虑采用第三 方开源的CMS系统来生成静态的内容页面。 3) 采用Oscache实现页面缓存,采用Memcached实现数据缓存 4) 采用独立的图片服务器集群来实现图片资源的存储及WEB请求 2.1.3 数据存储的设计思路 1) 数据库拆分,把生产数据库和查询数据库分离,对生产数据库采用RAC实现数据库 的集群。 2) 采用高效的网络文件共享策略,采用图片服务器来实现页面的图片存储。 2.1.4 不同网络用户访问考虑 1) 通过引入CDN来解决不同网络服务商的接入速度问题,一般只能解决静态页面的 访问问题。 2) 在不同运营商机房部署服务器,通过镜像技术来实现不同网络服务商的接入速度 问题。 2.2 总体架构 2.2.1 网站的系统分层架构 2.2.2 网站的物理架构 2.2.3 网站的开发架构 2.2.4 网络拓扑结构 备注: 1) 采用双防火墙双交换机做网络冗余,保障平台服务 采用双防火墙通知接通2线路互联网接入,设备之间采用VRRP协议,在任何 一个防火墙、互联网发生故障后均可自动将流量切换到另一端,保证网站的正运 行,设备或网络恢复后,自动恢复。 采用双千兆交换机分别接在2台防火墙上,当某台设备或者网络链路发生故 障后,好设备自动接管已坏设备的工作,不影响网站的整体运行,根据业务及真 实服务器的数量,交换机可以随时增加。 2) 采用硬件设备负载均衡器,实现网络流量的负载均衡 使用硬件设备负载均衡器,将网络流量均衡的分担到WEB服务器集群各节点 服务器,保障平台服务器资源均衡的使用。 3) 采用代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 解决方案 目 录 第1章 概述 9 1.1 项目背景 9 1.2 现状分析 9 1.3 设计目标 10 1.4 设计原则 11 1.5 设计标准 13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15 2.1 设计思路 15 2.2 系统架构 16 2.3 系统组成 17 2.3.1 前端系统 17 2.3.2 传输网络 17 2.3.3 平台 18 2.4 功能设计 18 2.5 系统特点 20 2.5.1 符合电网技术规范 20 2.5.2 采用应用整合技术 22 2.5.3 采用高清监控技术 23 2.5.4 采用智能分析技术 24 2.5.5 采用热备冗余技术 25 2.5.6 采用电力专用平台软件 26 第3章 前端系统设计 27 3.1 前端概述 27 3.2 通信控制器 27 3.2.1 接口概述 27 3.2.2 设备概述 28 3.2.3 主要功能 29 3.3 视频监控系统 30 3.3.1 监控点分布 31 3.3.2 摄像机选型 36 3.3.3 监控点部署 37 3.3.4 监控点配套 38 3.3.5 视频处理单元 38 3.3.6 智能视频分析 40 3.4 音频系统 44 3.4.1 监听子系统 44 3.4.2 广播子系统 44 3.4.3 语音对讲子系统 44 3.5 动环监控系统 44 3.5.1 动环监控报警主机 44 3.5.2 环境监测子系统 45 3.5.3 入侵报警子系统 48 3.5.4 火灾报警子系统 52 3.5.5 门禁子系统 53 3.5.6 智能控制子系统 56 3.5.7 SF6泄漏报警子系统 58 3.6 传输系统 59 3.6.1 网络交换机 59 3.6.2 网络光端机 60 3.7 站端客户端 61 3.8 站端保障系统 62 3.8.1 防雷 62 3.8.2 抗干扰 63 3.8.3 供电电源 63 3.8.4 组屏与布线 64 第4章 传输网络设计 65 4.1 E1专线方式 65 4.2 以太网方式 66 4.3 3G拨号方式 66 第5章 平台设计 68 5.1 地区级平台 68 5.2 省级平台 68 5.3 硬件设备组成 69 5.3.1 服务器 69 5.3.2 客户端 71 5.3.3 存储设备 72 5.3.4 解码设备 73 5.3.5 大屏显示设备 73 5.3.6 主干网交换机 75 5.3.7 防火墙 76 5.3.8 时间同步装置 78 5.3.9 短信报警模块 79 第6章 平台软件设计 80 6.1 平台架构 80 6.1.1 基础开发平台 81 6.1.2 平台服务 81 6.1.3 业务逻辑子系统 81 6.1.4 应用系统 81 6.1.5 Web Service接口 81 6.2 平台特点 81 6.3 平台运行环境 82 6.3.1 操作系统 82 6.3.2 数据库 82 6.3.3 双机切换软件 82 6.4 平台模块 82 6.4.1 中心管理模块 83 6.4.2 存储管理模块 84 6.4.3 存储模块 84 6.4.4 流媒体模块 84 6.4.5 报警模块 84 6.4.6 网管模块 84 6.4.7 云台代理模块 85 6.4.8 客户端 85 6.4.9 电视墙模块 86 6.4.10 设备接入模块 86 6.4.11 智能分析模块 86 6.4.12 平台级联模块 87 6.5 平台基本功能 87 6.5.1 视频监控 87 6.5.2 录像管理 88 6.5.3 存储管理 88 6.5.4 数据转发 89 6.5.5 语音功能 89 6.5.6 远程控制 89 6.5.7 报警管理 90 6.5.8 电子地图 90 6.5.9 权限管理 91 6.5.10 安全管理 91 6.5.11 系统管理 91 6.5.12 报表管理 93 6.5.13 Web配置及监控 93 6.6 平台扩展功能 93 6.6.1 环境监控 93 6.6.2 门禁管理 94 6.6.3 大屏控制 94 6.6.4 视频分析及智能后检索 94 6.6.5 与调度自动化系统联动 95 6.7 平台性能参数 95 图 表 图表 1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拓扑图 17 图表 2前端系统拓扑图 27 图表 3 50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2 图表 4 22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4 图表 5 11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6 图表 6 地区级平台典型配置图 68 图表 7 省级平台典型配置图 69 图表 8 电力行业平台软件架构层次图 80 图表 9多域平台互联示意图 83 概述 1 项目背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其 中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担负着所在区域的高低压变换及供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 解决方案 目 录 第1章 概述 9 1.1 项目背景 9 1.2 现状分析 9 1.3 设计目标 10 1.4 设计原则 11 1.5 设计标准 13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15 2.1 设计思路 15 2.2 系统架构 16 2.3 系统组成 17 2.3.1 前端系统 17 2.3.2 传输网络 17 2.3.3 平台 18 2.4 功能设计 18 2.5 系统特点 20 2.5.1 符合电网技术规范 20 2.5.2 采用应用整合技术 22 2.5.3 采用高清监控技术 23 2.5.4 采用智能分析技术 24 2.5.5 采用热备冗余技术 25 2.5.6 采用电力专用平台软件 26 第3章 前端系统设计 27 3.1 前端概述 27 3.2 通信控制器 27 3.2.1 接口概述 27 3.2.2 设备概述 28 3.2.3 主要功能 29 3.3 视频监控系统 30 3.3.1 监控点分布 31 3.3.2 摄像机选型 36 3.3.3 监控点部署 37 3.3.4 监控点配套 38 3.3.5 视频处理单元 38 3.3.6 智能视频分析 40 3.4 音频系统 44 3.4.1 监听子系统 44 3.4.2 广播子系统 44 3.4.3 语音对讲子系统 44 3.5 动环监控系统 44 3.5.1 动环监控报警主机 44 3.5.2 环境监测子系统 45 3.5.3 入侵报警子系统 48 3.5.4 火灾报警子系统 52 3.5.5 门禁子系统 53 3.5.6 智能控制子系统 56 3.5.7 SF6泄漏报警子系统 58 3.6 传输系统 59 3.6.1 网络交换机 59 3.6.2 网络光端机 60 3.7 站端客户端 61 3.8 站端保障系统 62 3.8.1 防雷 62 3.8.2 抗干扰 63 3.8.3 供电电源 63 3.8.4 组屏与布线 64 第4章 传输网络设计 65 4.1 E1专线方式 65 4.2 以太网方式 66 4.3 3G拨号方式 66 第5章 平台设计 68 5.1 地区级平台 68 5.2 省级平台 68 5.3 硬件设备组成 69 5.3.1 服务器 69 5.3.2 客户端 71 5.3.3 存储设备 72 5.3.4 解码设备 73 5.3.5 大屏显示设备 73 5.3.6 主干网交换机 75 5.3.7 防火墙 76 5.3.8 时间同步装置 78 5.3.9 短信报警模块 79 第6章 平台软件设计 80 6.1 平台架构 80 6.1.1 基础开发平台 81 6.1.2 平台服务 81 6.1.3 业务逻辑子系统 81 6.1.4 应用系统 81 6.1.5 Web Service接口 81 6.2 平台特点 81 6.3 平台运行环境 82 6.3.1 操作系统 82 6.3.2 数据库 82 6.3.3 双机切换软件 82 6.4 平台模块 82 6.4.1 中心管理模块 83 6.4.2 存储管理模块 84 6.4.3 存储模块 84 6.4.4 流媒体模块 84 6.4.5 报警模块 84 6.4.6 网管模块 84 6.4.7 云台代理模块 85 6.4.8 客户端 85 6.4.9 电视墙模块 86 6.4.10 设备接入模块 86 6.4.11 智能分析模块 86 6.4.12 平台级联模块 87 6.5 平台基本功能 87 6.5.1 视频监控 87 6.5.2 录像管理 88 6.5.3 存储管理 88 6.5.4 数据转发 89 6.5.5 语音功能 89 6.5.6 远程控制 89 6.5.7 报警管理 90 6.5.8 电子地图 90 6.5.9 权限管理 91 6.5.10 安全管理 91 6.5.11 系统管理 91 6.5.12 报表管理 93 6.5.13 Web配置及监控 93 6.6 平台扩展功能 93 6.6.1 环境监控 93 6.6.2 门禁管理 94 6.6.3 大屏控制 94 6.6.4 视频分析及智能后检索 94 6.6.5 与调度自动化系统联动 95 6.7 平台性能参数 95 图 表 图表 1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拓扑图 17 图表 2前端系统拓扑图 27 图表 3 50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2 图表 4 22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4 图表 5 11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6 图表 6 地区级平台典型配置图 68 图表 7 省级平台典型配置图 69 图表 8 电力行业平台软件架构层次图 80 图表 9多域平台互联示意图 83 概述 1 项目背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其 中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担负着所在区域的高低压变换及供
XXX 活动目录设计方案 广州市黑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2010-3-1 目录 第1部分. 概述 3 1.1 方案目标 3 1.2 现状描述 3 1.3 问题分析 3 第2部分. 总体需求 4 2.1 集中的组织与管理网络内的服务器及客户端 4 2.2 统一的数据组织与资源管理 4 2.3 单一登录的网络环境 5 2.4 集中化的软件部署与运行限制 5 2.5 功能强大并易于扩展的IT基础架构 5 第3部分. 设计原则和范围 5 3.1 活动目录设计原则 6 3.2 设计要点总结 6 第4部分. 活动目录设计内容 7 4.1 服务器硬件配置 7 4.2 3.2 森林和域结构设计 7 4.2.1 3.2.1 设计要点 7 4.2.2 森林设计说明 8 4.2.3 域设计说明 9 4.3 组织单位(OU)设计 10 4.3.1 设计要点 10 4.3.2 OU设计说明 11 4.3.3 管理委派说明 11 4.4 DC、GC和DNS服务器设计 12 4.4.1 设计要点 12 4.4.2 放置DC服务器 12 4.4.3 放置GC服务器 13 4.4.4 放置DNS服务器 13 4.5 DHCP和WINS服务器设计 15 4.5.1 设计要点 15 4.5.2 DHCP服务器设计说明 15 4.5.3 WINS服务器设计说明 16 第5部分. 其它设计考虑 18 第6部分. 部分用户与案例 19 概述 1 方案目标 本解决方案将从XXX的IT环境现状出发,分析现有环境, 提出关心的关键问题及未来的挑战,并根据相关问题详细阐述对应解决方案,帮助XXX改 善现有IT环境,以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生产力。 2 现状描述 当前XXX内部网络环境多数仍为松散的管理状态,在实际环境中无论是工作用桌面计 算机还是服务器都是采用工作组模型,各自独立。IT环境中的软硬件资源都无法实现充 分利用。 在大规模网络和服务器投资建设之前,企业很有必要对现有IT架构进行优化,以适应 未来IT信息化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信息技术部门与企业管理人员关心的首要问题。 从信息技术部门人员来说,如何设计IT架构,将IT环境的管理由松散方式变为集中管理 的方式,减轻日常管理维护负担,提升IT生产力。从最终用户来说,如何能够实现单一 的身份验证,快速的访问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较少的宕机时间也是最大的愿望。 3 问题分析 由于历史和技术发展方面的原因,现有XXX内部的IT环境是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在 早期建立时由于没有整体架构的科学指导,导致目前的松散型IT环境,客户端、服务器 各自独立,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统一管理。在松散型管理的系统网络环境中, 一旦某个节点出现问题需要定位出现问题的位置,并需要繁琐费时的恢复过程来实现修 复。生产系统应用软件的大规模部署需要相关人员在各个计算机上逐一手工安装,极大 耗费人力与时间。 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存在于员工的客户端桌面计算机,服务器,以及其他各种设备之 中,用户需要获取相关资源需要首先确定资源在哪一台计算机中,并且要针对不同资源 提供不同的登录凭据(如用户名/密码等)来访问。另外存在数据资源重复现象,造成硬 件资源的不合理占用。 信息技术部门制定的IT管理规范无法完全被最终用户执行,IT管理规范的制订是为了 防止信息系统出现如安全问题等不稳定状况,但松散型管理模式的IT环境中由于信息技 术人员无法监控与统一管理企业内部的桌面计算机与服务器等,该规范变为一纸空文,无 法被贯彻实施。 现阶段,部分企业对IT环境的发展仍然缺乏整体和长远考虑,还是按照老思路,简单 考虑硬件及应用软件的采购与建设,照此建设思路走下去,将会使目前的IT环境更加"臃 肿",更难于管理,最终导致生产力的降低。 总体需求 随着以上阐述的问题在企业内部IT环境中越来越突出,XXX存在以下需求: 2.1集中的组织与管理网络内的服务器及客户端 通过对网络内的服务器与客户端计算机进行集中式的管理,有助于消除早期"松散型 "管理带来的安全漏洞及其他影响IT系统稳健运行问题,能够保证企业制订的IT管理规范 可以通过计算机的逻辑方式派发给各个被管理的节点,并且通过集中管理的模式可以有 效降低客户端的维护工作量。 2.2 统一的数据组织与资源管理 需要实现统一的数据组织,如未来文件服务器的发布,共享打印机的发布等等,并且 能够提供较为简单的信息检索方式,快速查询并定为所需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 利用。另外统一的数据组织与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冗余与资源浪费,减轻IT环境 的维护难度,提升企业生产力。 2.3 单一登录的网络环境 企业内的普通员工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限,如何使员工一次登录计算机后就可以访问其 有权限访问的各种资源是提升生产效率,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更能感受到应用信息技术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forgame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