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故事

井底之蛙   连小学生都知道青蛙"坐井观天"的故事。井中的青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曾经爬到井外的青蛙无论怎样讲"天是一望无际的",井中的青蛙也只能是半信半疑。   与一同参加这次会议的 "青年精英"相比,自己只能算是"井中之蛙"了。他们或是著名学者、或是中央企业的高管、或是国家重点项目的承担者,都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自己虽然从事过十多年的技术开发工作,却没有取得有影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事管理工作以后,尽管做了一些符合单位的实际需要的工作,但仅仅是局部的、小范围的创新。与他们相比,自己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   回想自己读书的情景,也是这样。我在一个很小的学校上小学,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在一年级时班级学习第一,就意味着全校第一;到了二、三年级或更高的年级很容易是第一,因为学生群体没有多大变化,比较的对象没有变化,当时我就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了。后来,考上了重点中学,比较的对象变化了,考试得第一只能是可欲而不可求了,因为很多在其他学校也是第一名的学生都到了同一学校学习,但我仍然是成绩优秀者,那时我的视野比小学时宽多了。再后来,我上了大学,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佼佼者,想取得好成绩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这时,对自己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想想中学的那些做法,那些对比的"标杆",简直是"井中之蛙"了。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做过"井中之蛙".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及时地从井里跳出来,并能做到上到高处观景。长期在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看到的、听到的、比较的都是自己的同学、同事或邻居,容易成为新的"井中之蛙",尽管现在的"井"比以前的大多了,但毕竟"井中之蛙"看问题是有局限性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只要走出去,浩瀚无垠、气象万千的世界才会使我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坐井观天",只是狭隘的内部明争暗斗;只有做到不断努力、不断提升,才能让我们畅想未来。   从"坐井观天"到"上山观景"需要"跳出来"、"融进去"、"站高处"几个步骤。"跳出来"就是脱离原来的环境看问题,"融进去"是要适应新的、大的、发展的环境,"站高处"是在新的环境下脱颖而出,而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   温水之蛙   我们都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故事里的青蛙由于对环境不敏感,没有及时做出反应、跳出温水,最后被温度越来越高的水烫死了。   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四、五百人,来自全国各地,我与其他代表以前没有接触,在会议中既需要介绍自己,也需要了解别人;有时不自在并有些忐忑不安,与自己这些年出差、开会有较大差别。   一直以来,自己在人际交往上很有自信。一方面,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经常与员工、领导沟通,经常协调各种复杂的事情;另一方面,自己认识的人比较多,在与人交往中还算是成功。但这次为什么会不适应呢?   回想自己从事管理工作以来参加的会议,都是自己很熟悉的人,不是同事就是同行。每到一地,工作之外的事情不需要自己考虑太多。想想自己从事技术开发工作时,到外地出差,面对的是客户,一切要以客户为中心,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干。当时,自己也做的很好,每到一地也很适应。而现在,参加一次不熟悉的会议就如此有不适应的感觉,是不是也成为了"温之青蛙"呢!   给别人讲讲故事,让别人受点教育是比较容易的嘴上功夫,这也是从事管理、教育工作的人员很容易患上的"职业病".但能教育别人,并不代表自己就已经做得够好,或者以前做得好也不代表今天和明天也做得好。经常听听、经常讲讲"温水之蛙"、"井底之蛙"的故事是有益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考,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来指导行动。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必须保持一种敏感状态,才不会成为故事里的青蛙,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 2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