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常用的几种调优手段的优缺点

背景:

不管是基于减少反压还是基于减少端到端的延迟的目的,我们有时候都需要对flink进行调优,本文就整理下几种常见的调优手段以及他们的优缺点

flink调优手段

1.使用事件时间EventTime模式时,可以设置水位线发送的时间间隔,比如从200毫秒缩小到100毫秒,缩短两倍
正作用:减少事件端到端处理延迟
反作用:对于下游的算子来说,由于其会接收多个上游算子任务的水位记录,所以他们接收到的水印的速度可能远远小于100ms,处理更多的水位线记录会对系统性能造成影响,需要谨慎评估

2.使用setBufferTimeout命令减少网络发送缓冲区的超时时长,这个超时时间表示当上游任务发送网络数据到下游任务时,缓冲区满或者达到超时时间就会发送出去,比如网络缓冲超时时间从100ms变成50ms

正作用:减少端到端的处理延迟
反作用:由于网络缓冲区有可能没有满就被发送到下游算子,导致吞吐量下降

3.使用hashmap状态后端代替rockdb状态后端,基于hashmap的状态后端每次访问状态时都是通过内存直接访问的,速度很快,而访问rockdb的状态后端时,需要经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以及可能的磁盘IO,速度很慢

正作用:状态访问速度变快,减少端到端的延迟
反作用:状态很大时不支持,此外,状态放在内存中会导致更频繁的gc,导致消息的处理时延有尖峰波动

4.使用聚合窗口函数而不是全量窗口函数,通过timer触发的方法ontimer尽量减少耗时,此外如果非要使用长时间的全量窗口,那么尽可能的在全量窗口的前面加上预聚合的窗口算子,目的是尽量把长的时间窗口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时间窗口

正作用: 提高吞吐量和数据处理时延
副作用: 可能会提高代码的复杂度

5.使用异步函数代替同步函数

正作用:提供吞吐量和减少消息处理延迟
反作用: 无

6.对事件流的事件进行字段补充时,每次查找配置表会导致性能很低,可以把配置表转换成配置流,事件流和配置流进行连接,然后在状态中维护配置表即可(可以是广播状态也可以是键值分区状态,ps:由于流连接时,两个流的事件顺序不定,为了保证都能找到配置值,可以在open函数中初始化一个配置表的实例变量)

正作用:减少端到端的时延,并且使用flink的状态来存放配置信息,提高了吞吐量
反作用: 无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